监狱里犯人住宿条件(监狱中的单独牢房)

网民会在不同类型的电影中看到有些犯人会被关押在单独牢房,看上去更干净、更安静、更安全。实际上,现实中,谁进了“单独监禁”的牢房,那才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

监狱里犯人住宿条件(监狱中的单独牢房)(1)

这有点像用合法的方式把一个人推向终极孤独的空间,牢房里可没有手机和电视,也没有车水马龙的白噪音,更不会听到任何别人跟你的对话,这种单独牢房的发明,向来都不是保护罪犯,而是来自一个实验——“感觉剥夺实验”,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折磨罪犯。

感觉剥夺实验研究有不同的类型。从内容上看, 有视觉、听觉、肤觉剥夺; 从方法上看,有简单的部分感觉剥夺, 也有严格意义上的感觉剥夺。

1954年, 心理学家贝克斯顿、赫伦和斯科特等, 在付给被实验学生的每天20 美元的报酬后, 让他们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逗留。实验一开始挺愉快的。具体地说, 就是在没有图形视觉、限制触觉和听觉。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布床上。开始阶段, 许多被试者都是大睡特睡。然而, 两三天后, 他们便决意要逃脱这单调乏味的环境。

监狱里犯人住宿条件(监狱中的单独牢房)(2)

实验的结果显示: 感到无聊和焦躁不安是最起码的反应。在实验过后的几天里,被试者注意力涣散, 思维受到干扰, 不能进行明晰的思考, 智力测验的成绩不理想。另外, 生理上也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 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 有的被试甚至出现了幻觉( 白日做梦) 现象,犹如真的成了一个精神病患者或者行为另类的囚徒。

监狱里犯人住宿条件(监狱中的单独牢房)(3)

人类,是有机体。

有机体的心理的形成, 完全依赖于其所处的环境。

人类心理变得有能力进行新构成的反应以前基本上是空白的,有机体在每一年龄阶段都和它的环境不断发生交往,被试者对实验环境的出乎意料的反应, 正是其离不开所处环境的证明。

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有一种形成“细胞结集(cell一assemibles) 的能力。

从这里可以发展出作为一种机能作用单位的注意力和知觉的习惯。因此, 形成人们的知觉和注意的习惯方式有赖于我们早期所受的环境影响。

人类从出生开始, 就主要是只听见其本民族的语言, 因而被剥夺了非常丰富的听觉经验,所以人到了中年在想学习外语的时候,不是脑子跟不上,而是根本就接受不了,那简直就是一种煎熬,本能的抵抗与煎熬。

在人类还是婴儿的时候,这样的环境就改变了我们的视觉系统,以致我们总是通过我们早期经验的局限性来看待世界,使我们不能适应快速改变了的环境。

这有点像一个人的命运突然发生转变所产生的不应行为,例如一个人突然暴富,他会很败家。例如一个突然贫穷,他会很恐惧。例如一个人突然从一个原生不和谐的家庭拥有了一个安宁的幸福爱人与家庭时,她/他反而总觉得哪里怪怪的,最终或许无法将幸福进行到底。

感觉剥夺能够对被试者的心理和行为发生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涉及了感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心理过程, 也触及了诸如态度、遵从、动机与需要等个性心理特征。感觉剥夺的心理效应主要体现在:

①感觉剥夺造成注意力涣散, 不能聚精会神地从事某种活动;

②感觉剥夺造成思维的混乱, 不能明晰地思考间题;

③感觉剥夺造成知觉能力的损伤, 不能正常地进行感知活动和分析;

④感觉剥夺造成想象能力的畸变, 有些被试者甚至出现幻觉现象;

⑤感觉剥夺造成被试心理上的焦虑不安, 使被试产生痛苦和想逃脱的愿望。

尤其像第五点,如果一个人婚后生活没有夫妻间的沟通与表达,每天独守空房,或者缺少被关爱久了,焦虑不安和想逃脱的本能反应就会逐渐加重。有些舍不得放手的执着之人,会与本能相抗衡,最后输给了本能,自己就会抑郁。

监狱里犯人住宿条件(监狱中的单独牢房)(4)

单独牢房的本质,就是一种将人“放逐”的心理与生理双重施压的过程,你会发现很多从监狱出来的人,变得少言寡语,甚至是孤僻。当然,那些小偷小摸,一关就会跟十几个小混子关在一起的人就不会发生这种反应,相反,越是高级罪犯,越是被单独牢房关久了的人,越会行为失情,这里的情,就包涵所有人类身上的七情六欲和正常的外向品格。

今天之所以提这个实验,我还有一个目的。

因为我不是心灵导师,我觉得太多的心灵导师都是满口大道理,并不尊重事实,他们总是会鹦鹉学舌的从一些理论书籍上照搬出来一些与本能抗衡的办法。

例如,你穷了,你就得学会接受平凡是福,但本质上平凡根本就不是福,毕竟你无法因为有了这个平凡是福的想法就可以让物质变得不那么匮乏,在自己需要补充营养的时候却还是吃不起牛排。

例如,你心情很不好,那些心灵导师会教你如何调节,会让你通过看书,通过听音乐,通过心灵的熏陶来让你恢复平静,结果,那种平静实际上就是让你失去所有的希望而变得呆板。

生活不应该如此,生活不是遇到问题就把自己关在“单独牢房”中,那样只能会让自己越变越差。心灵导师之所以有生存的空间,是因为他们每天绞尽脑汁的给你一种短暂的心灵冲击,那的确会让你在段时间内获得愉悦,但一旦断了这种“精神食粮”,你就会变得更加空虚,因为这里面存在一个巨大的误区——你在自我放逐。

而我要告诉你的是,绝不能对自己进行自我放逐,一定要让自己动起来,不要被某些人对你施加的“沉没成本”之后变成了真正的“沉默成本”。

世界上大多数的哲学家最后都是孤身一人度日终老,精神鸡汤过度,就会变得自我放逐,这种放逐其实就是一种变向的“单间囚徒”。

当你老了,当你失去了生活的活力,你脑子里那些不切实际的美妙幻想会更加荡然无存。

爱一个人需要亲吻她/他,拥抱她/他,和他/她多说话,而不是默默付出。你认为的默默付出是对他/她更长久的负责,但实际上,你是在对他/她进行“感觉剥夺实验”。

更何况到最后,被放逐的不仅仅是你自认为爱她/他的那个人,同时还有你自己,也一样被放逐了。

人类是高级动物,你说多少大道理在我这里都行不通,我只认生物体的本能,尤其还是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七情六欲和各种感官是人类的特殊本能。

与本能相抗衡,绝对不靠谱。

希望我今天给你讲解的这个科学实验,能够让你明白其本质,而不只是肤浅的认为我只不过在告诫你不要自闭和过度内向那么简单。

互联网时代是21世纪的新产物,这种产物让更多的人进行了自我放逐,电子设备是冰冷的,爱人的手才是有温度的。

脑子里再多的倾述,也不如一句话能够在感官上对他/她讲的一句话,和做的一个动作更加实际。

我今天说的话有点多了,我不想成为心灵鸡汤的导师,我只讲科学,你能听懂就听懂,不能听懂可以不点赞,但不要说我是在跟你讲什么心灵鸡汤。

我是个现实的人,我不想让你脑嗨。

各位要做一个合适的行动派,生活才会越来越走向正轨。毕竟,人类也是有机体,况且世界就是这么运转的,我没听说哪个鸡汤导师能改变周围的人和事,哪怕是一点点。如果有,恐怕……那是个被洗脑的傻子吧。

我猜,你朋友圈里有很多那种自我放逐且孤傲的选手,他/她们每天靠着心灵鸡汤来掩饰自己本质上的空虚感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