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明明一直在笑都没停过(他被全网群嘲我却笑不出来)

他明明一直在笑都没停过(他被全网群嘲我却笑不出来)(1)

他明明一直在笑都没停过(他被全网群嘲我却笑不出来)(2)

多赚一分钱,就多一分自由

裹起毯子,堵好耳塞,戴上眼罩,压低帽檐……

高铁上,杨迪熟练而又舒展地躺下。

身旁的阿雅看着这一通操作,瞪大了眼睛。

因工作彻夜未眠的他们,还有三小时睡眠时间。

他明明一直在笑都没停过(他被全网群嘲我却笑不出来)(3)

在综艺《仅三天可见》第二季,阿雅和杨迪几乎形影不离地相处了三天。

阿雅看了杨迪的工作安排,倒吸一口凉气:

“我已经很久没有拿到从早上五点到凌晨两点的通告了。”

在陪伴杨迪工作的二十一个小时里,阿雅一共回酒店小睡了三次。

杨迪却始终以近乎亢奋的状态工作着,哪怕是演一只蟑螂。

他明明一直在笑都没停过(他被全网群嘲我却笑不出来)(4)

看着卖力表演的杨迪,阿雅面上笑着,眼里却隐隐闪出泪光:

“我十年前也是这样。”

二十几岁时,害怕赚不到钱的阿雅,一边开车一边刷睫毛,还不忘打电话。

她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这真的就是在玩命,我能活到现在是个奇迹。”

多年后,阿雅从美国游学回来,转型做制片人。

她对一天只睡三小时的杨迪说:

“每一次玩命工作都是在燃烧自己,是在自我消耗。有时候我们需要慢下来,需要让自己休息。”

杨迪的回答戳中了无数打工人的心:

“其实我很憧憬那样的生活。”

“只是一时半会儿,能赚一分自由的时候,就赚一分自由。”

他明明一直在笑都没停过(他被全网群嘲我却笑不出来)(5)

为了赚更多钱,三十五岁的杨迪,马不停蹄地卖力搞笑。

四十二岁的阿雅,再也不会笑到嘴巴变歪。

她一年只做一两档内容,镜头前永远优雅从容。

节目里,俩人探讨的核心话题,其实也是困扰很多人一生的问题:

我们穷极一生努力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

西西弗斯的诅咒

古希腊神话里,为惩罚西西弗斯,诸神要求他把一块沉重的巨石推上山顶。

但因山峰太陡,巨石到山顶后就会迅速滑落。

他只能永无止境地重复这个动作。

在诸神看来,再也没有比无效无望的重复劳动更严厉的惩罚了。

而现实中疲于奔命的每个人,都是被定罪的西西弗斯。

明星也不例外。

最红的那几年,阿雅不敢拒绝任何工作。但凡出镜,总是拼命大笑,笑到嘴都歪掉:“我想用力给大家看,我好开心啊。”

他明明一直在笑都没停过(他被全网群嘲我却笑不出来)(6)

虽然她明白自己需要一些沉淀的机会,但却实在缺乏安全感:

“可能今天有很多节目来找你,但谁也不知道明天还会不会有。”

现在再回想那时的自己,她笑地坦然:

“如果是因为恐惧做出的决定,那肯定不是一个最好的决定。

阿雅的恐惧有很多:

明天是否还有工作?

以后还能不能赚到钱?

粉丝明天还会不会继续喜欢我?

......

但归根结底,所有的恐惧都能概括为一句话:

我能不能守住今天的身份地位?

拼命工作为的其实并不是金钱,而是金钱代表的深层含义——身份。

他明明一直在笑都没停过(他被全网群嘲我却笑不出来)(7)

《身份的焦虑》对这种恐惧做了更深层的解释:

身份的高低决定了人情冷暖:

当我们平步青云时,他人都笑颜逢迎;

而一旦被扫地出门,就只落得人走茶凉了。

“奋斗初期身边什么样的人都有,成名后发现身边都是好人”。黄渤的经历,就是身份决定人情冷暖的最好例子。

这个残酷的现实导致我们每个人都惟恐失去身份地位。

一旦有人不尊敬我们,就会失去信心。

我们的“自我”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充入他人的爱戴,才能保持形状。而他人对我们的忽略则会轻而易举地把它扎破。

可为了维持身份地位,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中度过余生。

把这个当宿命,值得吗?

如何冲破身份焦虑?

阿雅二十八岁那年,父亲去世。

处理后事的七天里,她一边照顾妈妈,一边安排工作,忙到连哭的时间都没有。

她猜测父亲不想她难过,所以反复告诉自己:没事没事,把他好好送走是最重要的。

七天一过,阿雅就回归工作,卖力大笑。

内心痛苦,面上却要笑,生活就此割裂。

一百岁的许渊冲在翻译哈姆雷特时说:

“To be or not to be”,根本不该翻译成“生存还是毁灭”。

更合适的翻译应该是:“要不要这样过日子。”

父亲去世后,摆在阿雅面前的,就是这个问题。

他明明一直在笑都没停过(他被全网群嘲我却笑不出来)(8)

很久以前,大S和小S就曾邀请过阿雅出国游学。

那时的她,害怕耽误了赚钱的时机,拒绝了邀请。虽然那是她真正想做的事情:沉淀自己,去做内容。

至亲的离世,让阿雅迅速做出了决定。

2006年,在事业的巅峰期,她放下工作,独自赴美游学。

这个决定改变了阿雅的一生。

朴树参加《奇遇人生》时问阿雅:“最早知道你是唱‘红豆大红豆’的,你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

阿雅笑:“那时候年轻,以为生活只能有一种方式,后来才发现,不是这样的。”

那生活该是什么样呢?

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L. 德西在《内在动机》中写道:

只是追求那些外界强加给他的价值和目标的人是不自由的。

因为他丧失了内在动机和真正的自主,自然也无法获得真正持久的幸福。

真正的自主意味着人们的行为来自自己的真正选择,意味着人们在行动中被真正的自我所掌控。

他明明一直在笑都没停过(他被全网群嘲我却笑不出来)(9)

为了验证这一点,爱德华·L. 德西的研究团队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把孩子分为两组:一组对画画内容不设限制,一组则给出绘画的要求和界限。

两组画被混在一起,交给6位评委,要求评委对每一幅画的创意和技术特点打分。

结果发现:

不受限制的孩子,使用的颜色更多,设计更新颖,图案也更多样。

自主能让绘画更加多彩,也能让人生更自由。

游学归来的阿雅,就是如此。

2021年,在《仅三天可见》的节目中,杨迪用手机拍出的短视频,就能有五亿浏览量。

阿雅惊叹于短视频制作过程的简单和成本的低廉,但随即反问自己:

“我会不会继续坚持自己的内容?”

几乎没有迟疑,她又笃定地微笑:

当然还是会做我想做的,因为那是我的。

他明明一直在笑都没停过(他被全网群嘲我却笑不出来)(10)

工作即生活

阿雅的经历里,有一个很奇妙的地方:

让她失去自我的,和帮她成就自我的,都是工作。

我们每个人都是被诅咒的西西弗斯,工作就是那块巨石。

但阿雅的职场转变却让我不得不反思:

在西西弗斯诅咒下,我们是否真的动弹不得?

2008年,游学归国的阿雅在《康熙来了》上说,自己想要做内容。

2018年,综艺《奇遇人生》开播,制片人阿雅靠内容折服了观众。

从计划到落地,整整十年。

这十年里,阿雅每天都在熬。

写的策划没人搭理、投资人提了一堆根本达不成的要求、拍摄途中太多意外需要解决......

阿雅的职业转变完美诠释里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写的那句话:

控制力是巨大的。

但人的智力足以作出更大的努力。

即便我们常常被996和007绑架,有开不完的会,扯不完的皮,时时刻刻在提防同事甩锅,思考如何告诉甲方这世上不存在五彩斑斓的黑。

但我们不该忽视自己还有反击的力量和智慧。

2021年9月8日,阿雅的微博发了这样一句话:

“人生总是有累的时候,那就累的有意义吧!”

阿雅在做内容的过程中找到了工作的意义。

他明明一直在笑都没停过(他被全网群嘲我却笑不出来)(11)

和她有同样感悟的,还有哲学家阿兰.德波顿,他写:

工作虽然有挫折、有艰辛,却也包含着人生最享受、最持久、最有益的乐趣。因为:

“工作能够转移我们的注意力,给我们一个美好的气泡,让我们置身其中,使人生臻于完美。”

为了进一步解析工作的意义,他还在《工作的迷思》里写道:

工作即生活。

也许工作的意义从来都不是让我们在痛苦中燃烧,而是让我们在燃烧中思考:

我们究竟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我们究竟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他明明一直在笑都没停过(他被全网群嘲我却笑不出来)(12)

撰稿:章鱼

编辑:地中海螃蟹

主编:小野

图源:《仅三天可见》

今日荐书 ➠《身份的焦虑》

他明明一直在笑都没停过(他被全网群嘲我却笑不出来)(13)

今日荐书 ➠《内在动机》

他明明一直在笑都没停过(他被全网群嘲我却笑不出来)(14)

今日荐书 ➠《工作的迷思》

他明明一直在笑都没停过(他被全网群嘲我却笑不出来)(15)

他明明一直在笑都没停过(他被全网群嘲我却笑不出来)(16)

书单这里有一群老派的读书人,与你分享思考。当世界下沉,我们阅读。

点个“转发评论

分享工作的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