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朝天门国际商贸市场(没了人挤人的批发市场)

进了朝天门,就到重庆城。

作为山城门户,朝天门展示着重庆人最原始的市井生活:

码头上号子声此起彼伏,批发市场熙攘热闹;

往来的货船和夜行车,让这里24小时灯火通明;

过去全家起个大早,就为了逛朝天门......

而这些影像,随着朝天门的衰落变得真实而厚重。

重庆朝天门国际商贸市场(没了人挤人的批发市场)(1)

但朝天门这座雄关,一如既往镇守着重庆人的快意江湖,这块山城半岛上的小陆地,经历2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已成为重庆第一地标。

而地标,是城市的门面,也是城市的精神骨骼。

尤其是山城重庆,特殊的地形把重庆人与地标的关系拉得更紧,也沉得更深,而城市的变迁,往往由不断地拆旧造新而来,在新与旧,破与立之中,变迁的地标见证着山城的成长,也标记着一个时代。

而朝天门总会在历史的衔接处,抖落过时的尘土,以新的面貌去引领世人读懂重庆。

01

寻寻觅觅,寻不到九开八闭十七门

其实,很多外地来渝的朋友都有这样的疑问:“解放碑的碑在哪儿?”

我脱口而出:“在解放碑啊!”

对方一脸懵逼。

重庆朝天门国际商贸市场(没了人挤人的批发市场)(2)

我这才反应过来,我们特指的解放碑,是在泛指的解放碑的中间。

我联想到了朝天门——如果她问我的是“朝天门在哪儿?”,我该如何回答?

是回答在朝天门市场,还是回答在朝天门广场,亦或者回答朝天门码头?

我不知道,到底用什么来特指朝天门。

重庆朝天门国际商贸市场(没了人挤人的批发市场)(3)

如果朝天门那个城门还在就好了,据说1927年被人称潘鹞子的潘文华拆了。

潘大人对重庆城从九开八闭十七门的围合扩张开去,是有贡献的,不过1927年他也把几乎所有的城门推倒了,储奇门的“金汤永固”,千厮门的“千厮巩固”,并不能抵御炮火轰炸。

功过是非,自有历史评说,解放碑的碑解放前被炸了又修,但我们已经没了朝天门的门。

02

船运时代,朝天门是母城的骄傲

朝天门之所以在重庆各城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的。

一个半世纪前的《渝城图》显示,朝天门有三重门,但这并不意味着朝天门曾有惨烈战事,重庆史学家基本一致的观点,是朝天门外并未发生过战争:作战半径不够,没法拉开家伙事儿动手。

既然不是军事,是政治吗?虽然朝天门有接圣街的存在,但清朝的首都在北京,而非朝天门得名时的南京,钦差大臣不会弃陆路而涉险滟滪堆,搏命三峡逆流而上。

重庆朝天门国际商贸市场(没了人挤人的批发市场)(4)

朝天门无战事,官府在太平门,晚清到近代,朝天门其实已经是重庆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了。

朝天门码头作为重庆港转口贸易的核心,门内半边街、陕西街、过街楼、打铜街、小十字、新街口一带是重庆城最繁华的商业区,各种会馆、公所、牙行、店铺、字号、堆栈、票号、钱庄、典当、民信局云集于此,商业和金融业网点的密集程度居全城之首。

科普一下,重庆城是从下半城率先发展,扩张到西北上半城的,下半城是母城的母城。

开埠后,朝天门码头成为机动船的货运集散地,重庆因商业勃兴而一跃超成都,成为西南商业中心。

重庆朝天门国际商贸市场(没了人挤人的批发市场)(5)

1923年的朝天门

抗战时期,朝天门成为了重庆金融中心,美丰银行(后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分行大厦)、川盐银行大厦(今重庆饭店),交通银行重庆分行等,还有聚兴诚领衔的重庆银行同业公会大楼,让朝天门的建筑与其他区域不同,这些钢筋水泥的建筑,也阻挡了朝天门1949年的九二火灾,让重庆城没有付之一炬。

解放后,朝天门没啥可说的了,红港大楼已拆。

朝天门市场伴着改革春风,从自由交易的小贩聚集地变为市场,以前,这可是“投机倒把”,重罪。

为何小贩敢在朝天门率先练摊,估计也受到历史久远的商气传导。

重庆朝天门国际商贸市场(没了人挤人的批发市场)(6)

老朝天门

船运为主的码头时代,朝天门就是母城商业核心,我觉得这是朝天门一直“地位重要”的根本原因。

03

镇守着山城人的英雄,终究还是迟暮了

朝天门市场被假装搬到迎龙之后,这个正牌市场,去的重庆人已经越来越少。

到底是什么能延续朝天门的商气呢?

顺便扯一句,如果广义的解放碑不是外地人眼中的重庆商业中心,能有那么多人去留影一个碑,表示自己来过重庆么?就像我们去北京非要去的王府井,北京人未必会去,但外地人默认这里是北京的“商业中心”。

所以,我很在乎“商气”二字。

回到前文,到底什么代替朝天门,是朝天门市场、朝天门广场,还是朝天门码头?

朝天门市场,前面说了,如果说建成之初算是一个重大商业事件,现在已经迟暮,难以传承朝天门几百年的商业领衔气息。

重庆朝天门国际商贸市场(没了人挤人的批发市场)(7)

我们能不说商业吗?

那就放开朝天门几百年的历史,说说最近一二十年吧。

重庆二十年前建起了多个广场,包括朝天门、解放碑等,但广场又一度被上方下文禁建,原因是光坝子浪费地,若不建楼,还不如搞绿化。

朝天门广场,十年内去过三次的人举手?我反正是没在这个坝子上放过风筝,最后一次去朝天门是去的规划展览馆,在广场下面。

外地朋友来重庆,你带他去过朝天门广场么?

可能更多的外地朋友来重庆,确实去了朝天门,不过是坐大巴到朝天门广场下面的台阶处,登上了两江游船,环视山城夜景。

我一直不认可朝天门广场代表朝天门,尤其是漫长的夏天,想想都晒得飞烫,它也并未承载我有故事的记忆。

朝天门码头,那更不用说了,缆车都拆了,长江上的普通客运船十多年前就彻底停运了,码头功能退化,朝天门码头也不能代表朝天门了。

也许你要说,朝天门是个泛概念,没有一样能代替,它是以上种种的聚合体。

这个聚合体已经没有任何一样对你有吸引力了,你渐渐就会忘了它的模样。

顺便说一句,老是有人说,重庆来福士阻挡了大家去朝天门广场的路——且不说这楼修建之前,你到底去不去朝天门广场,也不说听说渝中区保留了两条不从来福士穿楼也能抵达朝天门广场的路,我就只想问一句,你为何忽然就这么在乎朝天门广场了呢?

04

来福士是来福士,朝天门是朝天门

既然以上没有什么能指代朝天门,那我们还是回到商气上来吧。

我们先不扯这组建筑本身的美丑,来福士至少有一点我觉得未来可期——商业体量够大。

20几万方商业,这是重庆来福士的规划。

朝天门广场下面,其实是有一排商业门面的,且不说做不做得活,就这个量,很小家子气。

十多年后,这些孩子的意见能成为社会主流的时候,他们的记忆中,可能是喜欢去朝天门,因为有来福士,而不会像我那样,讨厌被妈妈拉去逛朝天门市场。

重庆朝天门国际商贸市场(没了人挤人的批发市场)(8)

我不是商业地产研究人士,没有更多讯息可供分析,我至少有三个理由去几趟来福士——看看这个楼建成了到底好不好看,逛逛那个商场,到空中连廊看看重庆风景。

对了,在乎朝天门广场的人士,应该也会去看看的。

可能是年龄大了,一样东西一年不用,就忘了放哪儿了,我真担心我因为长久不去朝天门,而模糊掉朝天门。

我会去了,那应该就不会忘了。

来福士的开发商,凯德,全世界最大的商业开发商,好像还不需要加上“之一”,我相信其商业号召力还是有的,作为在中国最大的来福士项目,要是不玩点独到的花样出来,也会不堪其名。

重庆朝天门国际商贸市场(没了人挤人的批发市场)(9)

来福士是来福士,朝天门是朝天门。

来福士并不会让你忘掉朝天门,大型商业体是自带流量的,它有可能会让重庆人回到朝天门,它的商业也许是独一无二的,那你就记住朝天门了。

我觉得能让人讨论的东西,就会被人记住,来福士引发的话题讨论,辩证地看,也是好事,至少朝天门在现在,维持了热度,而不是被淡忘。

05

在崛起的下半城,找回消失的朝天门

我们不能老说本地人。对外地朋友而言,重庆吸引人的“网红景点”,一般都是有一个具体事物的,比如长江索道、李子坝轻轨穿楼的轻轨与楼,洪崖洞。

朝天门过去肯定不红,未来能不能红,一是从对岸看过来的视觉效果与咔嚓那张照片,横扫过渝中区的短视频,二是去到来福士那个水晶连廊,或者里面的某种独特商业。

重庆朝天门国际商贸市场(没了人挤人的批发市场)(10)

重庆今年五一开始火的,我相信,就算现在没有来福士,朝天门广场在这个放了学生高温假的夏天,是难以网红的,太晒了。

对于来福士的成为网红,我觉得是大概率事件,所有今天的讨论,其实都是在为明年的网红属性添砖加瓦,好奇害死猫,猎奇也会让人想去一探究竟。

何况,来福士位于网红景点最集中的渝中半岛,而且是鸳鸯锅两江交汇处,目测会和网红头牌洪崖洞连为一体,下半城重新崛起八字有一撇了。

商气的根本,是人气,人气的聚合,会增进商气。

重庆朝天门国际商贸市场(没了人挤人的批发市场)(11)

明年来福士开了,说不定去来福士的人,会顺便去朝天门广场看看对岸的江北嘴和南滨路,那也是不错的观景点。

朝天门广场说不定还会和来福士联袂,成为新晋网红。

那时候,我们会知道给外地朋友说,朝天门在哪里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