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陈道明与吴刚(庆余年陈道明和吴刚)
现在的电视剧播出越来越猝不及防了,没错,就是 if 姐最近在看的《庆余年》。
播出当天才定档,零预热开播,平地惊起一声雷,把平淡已久的年末剧集市场炸得沸腾起来。
播出当晚就冲上热搜,每次更新后都能引发讨论,评分也高达 8.0,是一部热度和口碑都很强的真·爆剧。
为什么“裸奔”剧还能有这么大的水花?
首先是原著很硬核。
《庆余年》是大 IP 改编,作者猫腻 2008 年开始出版书籍,六部每一本评分都在 8.5 分上下,称得上“中国网络文学的扛鼎作之一”。
其次是改编有水平。
这部剧的编剧是曾经改编过《舞乐传奇》、《大宋少年志》的王倦,很多原著党对他印象深刻,就是因为他擅长把剧情去水风干,砍掉拖沓部分。
还有被广大网友津津乐道的“穿越梗”改编。
因为原著是穿越小说,于是编剧王倦就把前情改成了参加科幻文学网络大赛,故事推进则是以 PPT 投放的形式,这脑洞开得够大......
最后是演员阵容很强。
剧情完整,人物形象饱满很重要,但演员演技加持更重要。
这部剧担任男女主的是初露头角的新生代演员张若昀和李沁,还有李小冉、辛芷蕾等中生代演员的实力加盟,再加上老戏骨陈道明、吴刚挑大梁,想不好看都难。
大家演技都持续在线,但最吸引 if 姐目光的,还是目前戏份不多的老戏骨配角们。
很多网友为《庆余年》打 call 时也纷纷提到了陈道明老师、“达康书记”吴刚的名字。
今天姐就来跟大家说说,这些明明拿着主角牌却甘当绿叶的老戏骨们。
台词没重复过的陈道明
其实看到陈道明姐还是很惊讶的,仔细想想上次在电视剧里见到他还是两年前,在《我的前半生》里客串了一把。
而他上一部主演的电视剧更是要追溯到七年前的《楚汉传奇》了。
这次在《庆余年》里陈道明饰演的庆帝是庆国君主,心机深沉,性格复杂。
刚一出场,坐在马车里看似漫不经心的翻动手里的馄饨,实则犀利提问下属,一抬眼,眼神里都是凌厉。
发现内务大臣和东宫太子有私交,表面笑意盈盈,实则笑不达心,反而给人不怒自威之感。
这一场马车上的质问,把庆帝的运筹帷幄描绘了七八分,不喜形于色的帝王形象就立住了。
但可别以为他只会和蔼地问询,真正生气了眯着眼睛的训斥比歇斯底里还震慑人心。
严厉的样子一秒回到怒斥群臣的《康熙王朝》。
同样都是帝王角色,被他演出相似又不同的感觉,与其说是演技好,不如说是陈道明塑造角色很有一套。
在塑造角色时,他就是一个创作者,理解角色,做出判断,然后浑然天成的融合在一起。
此时他不是在演剧本,而是真的在“生活”。
陈道明拍戏时,每次 NG 后台词都不重样,就是为了调整到角色的最佳状态。
只要有一点问题,哪怕别人都通过了,他自己也过不去。
《康熙王朝》里的一场戏,是康熙帝知道儿子曾经打败仗被俘获过,但当时被隐瞒了真相。
原剧本里,年事已高的康熙知道后先震惊,后愤怒,但也就是怒骂的程度而已。
陈道明按照剧本拍完一条之后,总觉着不自然不对劲,主动要求再来一条。
第二条可倒好,上来直接“掌嘴”,抡圆了就给儿子一耳光,接戏的演员也没愣,顺着往下演,陈道明接着又给了自己一耳光。
这第一下是恨铁不成钢,第二下是自责做父亲的没教好,两个耳光把两层含义递进的直观流畅,所以电视剧正式播出时就用了这条。
除了在拍摄期间随时修改剧本更贴合外,陈道明对于角色的把握更是炉火纯青。
他在警匪剧《黑洞》里饰演的聂明宇,表面上看是青年企业家,外表斯文,高学历高智商,实则个性扭曲,操纵黑恶势力,妥妥的反派大 boss。
这也是陈道明演戏 30 多年第一次演反派,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琢磨台词,亲自撰写,甚至还参与到道具的设计中来。
剧中一共出现了 7 次的手风琴道具就是他自己设计的。
因为手风琴对聂明宇来说象征着过去的美好,这一设计不仅符合他儒雅的外形,更是让人物内涵得到了升华。
而被拍摄的文革时期手风琴是陈道明跑遍整个北京城,在一个仓库里才找的。
还有他每次“黑化”都会戴上的白色口罩,在道观焚香时又会摘下,通过道具细节的变化体现人物思想的复杂性。
更不必说要求办公室重列陈设、人物服装自带等,“按理说(这些)跟我表演没关系,但是不行,它影响了我”,陈道明这样解释。
演员只被要求演好角色,不用担心道具的统筹,但陈道明不一样,他已经把自己当成角色本人,就不能有任何不对劲的地方。
这种投入程度甚至影响到了他的现实生活。
比如演完皇帝后回到家里还拿着劲,一时半会放不下,而演完方鸿渐这类小人物,他自己的脾气也会收敛几分。
所以他塑造的角色完成度很高。
为了演好《围城》里方鸿渐这个留学归来的上海知识分子形象,他饱读诗书培养自己博学气质的同时还减重 20 多斤,大夏天他也穿着一身马褂在家排练。
最终淋漓尽致地呈现出了角色“本事不大,脾气不小”的格调,为中国名著改编剧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本人还获得了钱钟书的赏识,两人因此结缘成为忘年交。
与钱钟书的交流使得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和不足,所以在挑选剧本和研究角色上更加谨慎用心。
更难能可贵的是,演艺事业的成功并没有让他变得骄傲自满,反而愈发谦卑。
前段时间在厦门举办金鸡奖时,陈道明也受邀出席,当时他在过道偶遇了 84 岁高龄的牛犇,即使还隔着很远,就停下来鞠躬。
而后伸出胳膊,笑着主动前去点头弯腰握手,陈道明的谦卑和尊重,从这个小细节就能看出来。
不仅对长者如此,对年轻的演员也不会怠慢。
拍摄《我的前半生》时,即使陈道明自己没有戏份也还是会留在片场观看其他演员演戏。
面对马伊琍的不解,他的回答是,每个时代的演戏方式不一样,希望通过观看青年演戏更好的领会新的演戏方式。
正如陈道明所说:“上山的人永远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为他曾经风光过,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为他们会爬上来,所以一定要做好自己。”
这样的谦卑与清醒,让这位老戏骨在德艺双馨的花路上越走越远,同时影响着每一位后辈演员。
雷佳音凭借《我的前半生》成功走红,但其实他在接拍前十分犹豫,因为他饰演的陈俊生是婚内出轨。
这时陈道明开解他,“这个角色非常立体,如果年轻二十岁,我都想演这个角色”。
雷佳音被点醒,把这一角色琢磨通透后演得怂萌又憨厚,博得了网友们的喜爱,很多粉丝甚至喊出“嫁人就嫁前夫哥”的口号。
略微点拨就能让人茅塞顿开,更不必说是亲自在戏中做配。
18 年前陈道明在电视剧《大汉天子》中饰演谋臣东方朔,男主角是青年演员黄晓明,也正是凭借这部剧黄晓明开始平步青云,很快成为内地一线巨星。
剧中的陈道明对黄晓明来说是鼓励,更是激励。
18 年后,陈道明老师再一次给青年演员做绿叶,张若昀坦言自己很有压力,但同时也是互飙演技的好机会。
表情包最多的吴刚
剧中的另一位戏骨吴刚,在《庆余年》里也是配角,但他一如既往的认真敬业,表演十分细腻。
他扮演监察院院长陈萍萍,职位相当于庆国的公安局局长,表面狠辣无情,其实心中仍有温情。
第一集亮相时众人簇拥气派十足,但听到“小姐”被杀的消息后,严肃的表情立马染上悲伤,不由得让人好奇这个“小姐”何许人也?
得知“小姐”的儿子还活着后,短短几秒钟脸上就切换了好几种情绪,欣喜与悲悯,期待已久却不敢触碰的矛盾。
眼见孩子要被抱走,他的眼神又恢复清明,善于谋划且有魄力的形象跃然纸上。
陈萍萍正式进入剧情后,第一集埋下的引子也逐渐揭开,比如“小姐”是谁,对他有多重要?
从吴刚的细腻演技里就能略知一二。
进入屋子,他的眼神一直牢牢锁在一片区域,比划手势眼都不挪半分。
原来是“小姐”曾经随手撒下种子种出来的花,闭眼回想时的他,不就是每个人回忆年少幸福时光的模样嘛。
角色的温情度噌噌的上涨,嘴角压不住的笑意,一丝一毫都是戏。
这也是吴刚的表情包众多的原因,表情生动细腻,丰富而且不夸张,为表情包提供了创作空间。
如果演技不过关,无论什么情绪都只有一幅面孔,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就拿达康书记这个角色来说,一般人眼里领导就是开会讲话,这么枯燥能演出什么?
但吴刚就是能把静态的领导演活。
他反复看剧本,揣摩人物。连新闻发布会上领导发言的视频都找来看,看看真正的领导举手投足都是什么样,然后再自己琢磨怎么演。
以至于看了他的演绎,编剧周梅森都有点后悔,后悔没给达康书记多写点戏。
吴刚的细腻演技就是这样“熏”出来的。
刚从人艺出来,陈凯歌定下他演《梅兰芳》中的费二爷,一个跟在十三燕身边的师爷,是个给配角搭戏的配角。
但吴刚签下了一年的长约,认真钻研角色,他分析费二爷“曾经唱过戏倒仓不唱了,但必须懂戏”,于是自己请了京剧院老师。
费二爷的确在剧中不用唱戏,但他还是把手机铃声、车里音响全换成了京剧唱段。
还要听那个年代的故事,遇到事情怎么处理,甚至连如何说话聊天都要摘出来放在心里做备份。
角色虽小,但吴刚浑身都是戏,单纯忠心又毒舌幽默的形象深深的印在观众脑海里。
也正是费二爷的角色,把他在演艺界的小缝打开了。
孙红雷力邀他加盟《潜伏》,于是我们又看到一个皮笑肉不笑的陆桥山,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角色也被他演活了。
几个月后,他做主演,在电影《铁人》里扮演王进喜。
3 个月的时间,吴刚每天只吃十几粒花生米和小西红柿,瘦了 17 斤,就是为了符合王进喜在饥荒条件下的形象。
王进喜是甘肃人,但又讲一口接近陕西的方言,他找了剧组里的陕西人,把台词录下来,基本上到了睁眼就学的程度。
甚至弄哑自己的嗓子,只为更贴合人物。
要知道,吴刚曾经凭借华丽的嗓音得到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的资格,可他为了成为王进喜,生生把嗓子喊到充血。
也是凭借这部片子,他获得了第 27 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除了自己下功夫投入,平时的时间他也没落下。
吴刚跟朋友吃饭,也是聊戏,聊出想法,第二天上台一试,可能就碰出了彩儿。
跟老婆岳秀清拍戏,戏里组 cp,戏外还是聊戏。
拍《全家福》时,岳秀清说,我们每天六点起床,晚上十点收工,每天不论多晚回家,都先和吴刚讨论剧本,讨论明天要拍的戏。有时候对到凌晨一点,赶紧睡觉。
在《人民的名义》里,为了让人物角色更丰富,两夫妇讨论后为李达康和欧阳菁加了感情戏。
其中一场是,欧阳菁准备逃跑,李达康送她去机场,两人分离时的生疏与错愕细节满分。
对演戏的投入,跟他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当别人都在挤破脑袋当明星的时候,他坚守话剧舞台磨炼演技。卧虎藏龙 20 多年,跟着老师们演遍了甲乙丙丁,45 岁拿下中国话剧金狮奖,自己也成了半个戏骨。
那时候他在人艺,林连昆老师让大家自己出去体验生活回来表述,全班被批评一番,“你们这都是假的,是坐屋瞎编排的。你们出去看什么了?菜市场、小商贩,各色人等,只要有心,每个人都是鲜活的,拿过来就是小品中的人物。”
吴刚听了很是羞愧,老师们手把手教会技巧,这个很简单,但真正的得心应手,还要自己观察和揣摩。
于是他学会主动求助环境,在日常中被熏陶。
住在后台,吃在剧院,天天遇到的都是艺术家,在生活中就是磨戏,不是备课就是说戏,讲各种戏,聊各种人物的塑造。
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吴刚学到了老一辈的勤奋、耐心和执着。
吴刚演话剧《哗变》
有一次夏淳导演给吴刚排戏,吴刚走了二十多遍还是过不了关,心里难免有些急躁。
可是夏导却不急不恼,依然慢吞吞地说“再来”、“再来”、“再来一遍”,不是看不出吴刚心里的抵触情绪,而是在精雕细琢戏路,同时也是磨演员的性子。
直到真正上台演出那天,观众掌声响起时,吴刚顿悟了这其中的道理。
像陈道明、吴刚这些老戏骨们,从老师那里习得了优良的职业素养,从日常中汲取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然后又用心的内化为细腻的演技。
他们谦卑的为青年演员做配角,不仅让整部剧的水准上升,更是做到了“引路人”的作用。
如今“业务能力”在演艺圈工作中往往是呼声最高,水花最小,出于流量的需求,根本不需要年轻演员传统意义上的成长与磨练。
陈道明在采访中说,演员的职业操守和其他职业一样,就是认真工作,全心创作。
其实说白了就是敬业。
有太多的小鲜肉小花们拿着比陈道明这样的老戏骨多得多的片酬,但他们并没有拿出对得起片酬的演技和作品,甚至连最基本的职业操守都达不到。
宋丹丹曾经在两会上提到“轧戏现象”。
“有的年轻演员一个戏接着一个戏,为什么?因为他们一夜成名,制片人、网络平台做了市场调研后,都想找他们拍戏,认为他们卖钱。”
老一辈的演员们都是一部戏一部戏磨练出来的,能有今天的地位都是靠着作品积累出来的。
而现在呢?
“有的年轻演员一部戏就火了,或者长得帅就火了”,这些人缺乏对演戏的热爱和艺德。
编剧高满堂在片场见过更多的不良现象,比如:
作为演员却不听导演要求,根本不好好拍戏;
因为“不想站起来”就坐着聊过十几分钟的戏;
因为“吃了米饭不舒服”,吃饭的戏都是假吃,也不管观众是不是能看出来。
除此之外,还有滥用替身、数字演员、抠图式演技等等一系列不敬业问题。
舒畅爆料数字演员
所谓敬业,体现在演员对待角色的用心程度。
没有天生的好演员,一切成果,都取决于演员本身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控,试问,一个连台词都不去记的演员,又如何能理解、塑造出令人信服的角色呢?
反观老戏骨李雪健,因为癌症落下后遗症,双耳听力下降很多,为了不影响拍戏,他把对手的台词都背下来,“一张嘴,我就知道说什么了。”
所以,与其说偶像生命周期短,艺人长红难,不如说是不敬业的偶像生命周期短,不努力的艺人长红难。
看看这些老戏骨们,不仅履行演员本身的职责,更是不怕苦不怕累,身体力行诠释什么叫“敬业”。
吴京拍摄《战狼2》时,跟吴刚、倪大红老师合作,年近 60 的两人不仅演技到位,更是主动训练,光是举枪就练了 20 多天,单手换弹夹毫无压力。
另一方面,现在演员的成绩不看戏好不好,不看演技厉不厉害,反倒是更注重番位、人气等等这些可以量化的东西。
以至于小到一条微博、一张海报,大到一部戏的男女主角,顺序和番位都必须理清楚,不然分分钟开撕。
大量“事业粉”和经纪团队的想法已经变成了:毕竟整体环境下硬实力大家都差,还不如先把肉眼可见的数据争赢了。
这些老戏骨的价值,不仅在于告诉年轻人如何工作,更在于告诉他们,如何做人。
谦逊如葛优,在新片《两只老虎》发布会上提出“让番”概念,主动说自己是配角。
老一辈演员做绿叶也敬业,不仅是为青年演员打样,更是在发扬职业人的品格精神。
对我们普通人,这也是很重要的启示。
今天这篇文章,if 姐并不是想要抨击年轻演员、转型爱豆,因为攻击他人而获得占领道德制高点的快乐,其实是很廉价的。
从做的对的人身上,看到值得自己学习的事,从做的不够好的人身上,看到自己应该反思的事,才是思考的价值。
就像陈凯歌导演在两会上说,“很多时候原因在于,没有人告诉他们(年轻演员)什么是对的”。
对演员,是谁都想红,都想做第一,受到认可,这无可指摘,但如果能力、品德不配位还要强求,那只会适得其反。
而普通人在职场里,不也一样吗?
想要升职加薪,就得用成绩说话,只是付出了一些努力,还没有结果,就急于兑现,急于自我表扬,否则就很消沉,或者觉得“大环境不好/老板不好/公司不好/同事不好”……这样的行为逻辑,和微博上那些挨骂的明星,又有什么不同呢?
或者在工作中没有大局观,缺乏深层的自我认可和职业信念,盲目追求“出风头”,不是对工作挑三拣四,就是无法和他人配合,遇到问题就甩锅……这样的表现,真的可以长久获得职场收益吗?
“我已经很努力了” 可以是我们对自己产生信任的基石,但决不能成为怠惰、不成长的借口。
想要活得好,那我们就应该多看看那些活得好的人,都为自己做了些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