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游戏的防沉迷时间都过了(若你头疼孩子玩游戏)

所有游戏的防沉迷时间都过了(若你头疼孩子玩游戏)(1)

很多家长非常头疼孩子玩游戏这件事,用各种堵截管控的手段,却发现起不到多少的效果,那我们来看看资深游戏策划人谈游戏“防沉迷”之道。有点人认为了解了游戏是如何吸引孩子的也就找到了破解之道。

一个游戏策划人对孩子沉迷游戏的看法:“越来越多的家长问我孩子网瘾的问题,而我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资深游戏策划人,首先得说个现实,那就是商业化的网络游戏,无不是为了让”玩家沉迷“所设计的,为了让玩家沉迷,我们做得功课比各位父母要多得多,这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对抗,所以,”无奈“是大多数父母的感受,我们非常清楚你的孩子要什么,愿意付出什么,以及什么是他喜欢的,百万玩家的数据和调研,在我们的数据平台上随时可查,我们的每一个改动都和数据有关。”

“我相信我比你更了解你孩子的喜好,作为一个游戏策划人,这是我的工作,但是作为家长,我的儿子也读小学了,但他为什么么有对游戏成瘾呢?如果游戏策划检验自己的设计是否成功,是通过”玩家“,那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检验也要通过孩子,游戏策划上岗需要面试和培训,他们大多来自名牌大学,需要有专业的技能保障,并且更新换代、优胜劣汰,可是家长上岗什么都不需要,甚至是喜从天降,这才是非常可怕的。游戏有成瘾的问题,这不可否认。家长和游戏的对抗,其实是对孩子在现实和虚拟中的争夺。现实给的越少,虚拟就获得的越多,只不过家长对抗的方式,越来越原始和低效,自身即没有经验,也对游戏了解不多。”

“很多人,问我,作为游戏策划,你的儿子玩不玩游戏,甚至我的一个亲戚还曾经这样说我,你这个做游戏的,还让自己的孩子玩游戏,你是赚钱的脑子拎不清了吗?怎么想的?其实真的想让孩子摆脱网瘾,做家长的首先自己要端正态度,如果只把游戏当做洪水猛兽,不去深入了解,那么逃避只会让事情越来越大,我的儿子当然玩游戏,我非但给他玩,我还会买更好的游戏,让他体验,最开始玩‘植物大战僵尸’和‘我的世界’,去年开始玩儿‘王者荣耀’,不过当我给他买了switvh之后,开始玩‘塞尔达’了,而现在玩‘奥德塞’。“

”为什么他不和同龄人一起玩‘王者荣耀’了,因为当你见识过越多,就会对越低级的刺激不敏感,人的阈值会越来越高,逐渐对低质量的游戏变得不感冒,禁止孩子玩游戏时不现实的,但是可以选择合适的游戏让他体验,高质量游戏教会的并不比书本要少。‘王者荣耀’他也玩儿,但对他来说更像一个社交工具,他逐渐觉得并不需要靠‘王者’才获得社交和认同感时,他自然就不玩了。”

“很多人对见识到增长都来源于年龄,但是这样太花费时间了,当你帮助孩子见识了什么是好东西时,低级的刺激对他来说就没有意义了。就好比作为一个成年人,钱对我的乐趣比玩游戏可带劲儿多了,而马云却认为钱对他没有意义了,眼界的提升会让你发觉,过去非常执着于喜欢的东西,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所以当游戏策划已经在拆解‘马斯洛需求’尊重,自我实现在游戏中如何体现时,而父母却只指望孩子突然自己开窍,那就像弹弓射大炮。”

“游戏是一个把复杂事物条理化的产物,游戏的很多玩法的设计都来源于生活,来自于人性,只不过设计者把规则设计的比现实更清楚、更有条理反馈更明确,更洞悉玩家的想法,所以,玩家在游戏中就会有”爽,“满足,实现的快感,。而是在现实中难以获得。”

“商业化的网络游戏会涉及非常多的细节目标,让玩家按部就班的达成,并给予奖励的过程,以达到沉迷游戏的目的,游戏策划通常会花几个月的时间,把每一个环节都以数据为指标来打磨,大到整个流程小的一个按钮,都是为孩子能够继续玩下去设计的。所以,游戏的设计是专业的,而我们大部分家长都么有耐心的,当然游戏设计极为复杂,一款游戏往往是最近百人打磨才能呈现的,是一个充满了利用人性弱点的集合,并非三言两语可以将其剖析。”

“游戏如此,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家长指望孩子忽然开窍是非常不现实的,因为这并不能解决他沉迷的问题,而最有可能帮助他,从根源上改变的就是家庭。”

当看完这段话时,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有何感受呢?作为家长和一名家庭教育老师和一对一教练和疗愈者,我对他的观点是认同的,同时也理解很多家长的担心无奈和焦虑等。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改变游戏和学习是冲突的想法,当家长一旦抱有这个观念,就会在现实中制造各种冲突矛盾和恨意焦虑等等。

第二、家长要照顾好自己的心,很多的家庭陷入负面情绪纠缠中的话,往往是家长自己先陷入了担心和教练,于是去控制孩子的行为,发现越控制越抗拒,矛盾加剧。

第三、看起来,在这个网络时代孩子玩游戏不可避免,适当地玩高级的游戏,也可以让孩子从中获得学习和成长。

第四、孩子从游戏中获得的体验感,如爽、成就感、自豪感、喜悦感、轻松感、亲密感等,在现实生活中创造机会,比如引导孩子攻克一个难题享受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比如多陪伴孩子玩带孩子享受亲密感等等。

游戏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的堵塞。作为一名家长不仅要照顾好自己的身心,也要为教育提供孩子成长的养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和疏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