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灯笼制作主题策划方案(制造雪容融设计团队讲述如何用思维导图推出灯笼创意)

2022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前,吉祥物雪容融已常驻热搜,一颦一笑牵动人心。相关商品热销的同时,不少网友还上传了“雪容融手绘教程”,连小朋友们都可以按步骤画出这个生动可爱的形象,身体力行参与奥运。然而,很少有人会想,这个看似简单的设计,其实和冰墩墩一样,是从全球5816件作品中突围而出的。为什么是它,最终成为了本届冬残奥会的“代言人”?

离开了体育赛事吉祥物“以动物为原型”的惯例,吉林艺术学院学生姜宇帆从家乡的红灯笼出发,创造出了这个极具中国气质的角色。南都、N视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她的创意也并非“灵光一现”,其背后有着坚实的数据分析和课程体系作为支撑。

将这个设计原型发展为最终方案的吉林艺术学院团队,此前已多次完成重大设计任务,这一次却为了设计这只“小灯笼”,投入了近300天,绘制了10000余张设计草图,提交了32套方案。为了保密,他们一度以“125项目”作为暗号,在封闭的公寓内集中打磨设计。而当雪容融形象面世之后,这群师生仍在持续工作,接连打造出2D、2.5D、3D版本的产品和作品。

雪容融设计团队的成员们告诉南都记者,他们希望通过各种衍生设计,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形象,让它能够持续受到大家的认可和喜爱,鼓舞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团队总负责人郭春方说:“在我的认知中,吉祥物能产生如此大的流量是史无前例的,我们也希望它们在未来能成为奥运吉祥物中的一个经典故事。”

diy灯笼制作主题策划方案(制造雪容融设计团队讲述如何用思维导图推出灯笼创意)(1)

模型制作阶段,吉林艺术学院的老师们用模型漆手涂纹样。

思维导图“推”出灯笼创意

南都此前报道,雪容融的原型设计者是一位出生于1998年的女孩、吉林艺术学院在校生姜宇帆。但她究竟是怎么想到“灯笼”的?实际上,这个精彩的创意背后,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流程。

时间回到2018年9月21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冬残奥会吉祥物全球征集宣讲活动来到吉林艺术学院的那一天。

该校视觉传达系教授、现任系主任吴轶博告诉南都记者,在那场宣讲中,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林存真就分享了对于历届奥运会吉祥物的数据分析,结论是,动物原型所占的比例最大,他们的统计甚至细化到了某个动物曾经出现了多少次。

diy灯笼制作主题策划方案(制造雪容融设计团队讲述如何用思维导图推出灯笼创意)(2)

吉林艺术学院雪容融设计团队。

“对吉祥物设计来说,前期的数据分析和调研非常重要。”吴轶博介绍。

在吉林艺术学院的设计学院,曾经专门开设过《吉祥物设计》课程,后来经过改革,这部分教学内容被并入了视觉传达设计系的《品牌形象设计》大课,吴轶博是这门常设课程的任课教师之一。在她看来,取消专项课程,将其纳入项目制、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是有道理的,“因为吉祥物不可能独立存在,它肯定要为某个主题服务,与自身的传播特质紧紧相连。我们会告诉学生,做一个大型项目之前,第一步就是资料收集和研判。会让学生做思维导图,用逻辑来梳理,然后才能把它落地。”

冬奥组委的宣讲之后,吉林艺术学院组织学生做了更大范围的统计,样本不仅涵盖了1972年设置官方吉祥物以来的历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还将亚运会、大运会,乃至于文博会的吉祥物都纳入了视野。

他们发现,除了熊、虎等“身手矫健”的兽类,熊猫在中国主办的大型文体活动中也很受青睐,堪称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符号”。很多人因此概括,熊猫是“百试百灵的流量密码”,但吴轶博认为,从设计的角度,这意味着创新和超越的难度更高了。“所以,当时我们没有让学生再往‘熊猫’的方向走。后来看到‘冰墩墩’的设计方案,还是挺出人意料的。它是赋予了‘熊猫’一种科技感,就变得很有新意。”

宣讲会后,吉艺的老师们给感兴趣的学生做了几点提示。“首先,这次比赛是奥运会,有别于亚运会等其他国际比赛;它是在冬季举行,要体现出冰雪的特点;与此同时,还要跟体育运动相关。在满足这些要点的基础上,要考虑能够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体现本土特点的元素……根据这些关键词进行发想的时候,通过不同的分类下沉一层,就会出现非常多的词语,比如说动物、植物,传统的民俗、民间故事、节日,这些都是我们联想到的关键词。正因为冬奥会开幕的2月4日在我们国家的春节期间,当时有的同学通过‘春节’这个关键词联想到了‘饺子’,还有的人想到了‘汤圆’……”

冯犇湲是该校另一个专业方向——产品设计系的教师,她第一时间在课堂上把这次吉祥物征集的内容和要求转达给了学生,“我当时说,这次机会特别难得,如果想参与,可以到工作室来找我,咱们利用课下的时间进行设计。”

1991年出生的冯犇湲,学生时代就参加过许多设计比赛,走上讲台之后也这样鼓励自己的学生,“我一直认为这些社会上的大型征集活动是很好的展现机会,而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特别活跃的,应该去鼓励他们敢想敢做。”

在她的倡导下,产品设计系各个年级的近20名同学参与了这次吉祥物征集,还有不少同学参加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火炬、奖牌、海报的设计活动。

这些积极的产品设计系学生中,就有当时刚升入大三、陪室友一起报名的姜宇帆。对学生们提交的方案,冯犇湲一视同仁,逐一指导,但她也发现,每位同学付出的心力、重视的程度不同,“从召开宣讲会到结束吉祥物征集,前后有一个多月时间。在这个过程当中,有的同学可能就慢慢掉队了,到最后我们系提交的作品也就10件左右。姜宇帆是其中特别踏实、认真的学生。”

截稿前3天,吉林艺术学院曾组织设计、动漫、新媒体学院的老师们会审已交稿件,冯犇湲发现,很多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麋鹿作为吉祥物的原型,姜宇帆提交的也是一个麋鹿的卡通形象,在其中很不突出。那次集中审稿之后,冯犇湲又召集了自己专业的学生开会,其中点到了姜宇帆,建议她抓住最后的机会更换方案。而这个姑娘真的听取了老师的建议,在最后阶段完全推翻了自己的原稿,重新设计了一长一短两个中国结,又在冯犇湲的引导下改成了中国结配饺子,最后是中国结配红灯笼,命名为“吉祥如意”。

diy灯笼制作主题策划方案(制造雪容融设计团队讲述如何用思维导图推出灯笼创意)(3)

姜宇帆提交的初始设计作品“吉祥如意”。

姜宇帆此前接受南都采访时说,中国结和红灯笼的创意,源于她对老家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的年味记忆;对于征集比赛的结果,她并没有抱着多大期待,只是当成一次任务和挑战自己的机会。

2018年10月31日,北京冬奥会吉祥物截止征集,吉林艺术学院共递交了101篇作品。2019年1月下旬,冬奥组委传来回音:在全球征集的近6000件作品中,吉艺共有两件作品进入前十名,其中姜宇帆设计的中国结、中国灯笼形象位列三甲,可以进入下一轮的修改。闻知此讯,姜宇帆一时都“难以置信”。

一开始征集设计方案时,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吉祥物并没有分成两个“赛道”,而是要求配套设计。如今回看,冯犇湲对南都记者表示,具有千年历史的中国灯笼,一方面紧扣了春节的吉庆气氛,另一方面,它“照亮他人、温暖世界”的属性,恰与残奥的精神相契合,“它可以传递光明,为身处逆境的人们点燃希望之光、照亮梦想之途。”

“125项目组”的百日磨练

灯笼的巧思博得了冬奥组委的嘉许,对吉祥物的设计来说,仅仅是跨过了第一道大关。

2019年1月25日,按照冬奥组委的通知,吉林艺术学院时任校长郭春方带队赴京参加了第一次修改方案会议,得到的意见是“仅保留原属性,重新设计形象”。这就意味着,除了中国结、灯笼的原型不变,其余设计工作都要推翻重来。会后当天,他们就回到长春,成立了“吉艺1.25冬奥吉祥物项目组”,并立刻召回已经放寒假回家的几位教师“进组”攻坚。为了保密,新建的微信群以当天的日期“125”命名,并沿袭成了这个项目的代号。

新的设计团队由郭春方亲任总负责人,其余几位都是分院院长或者富有设计经验的教师,唯一的学生,是原创意的提出者姜宇帆。后来郭春方多次公开表示:“没有她,就没有之后的故事。”姜宇帆日前接受南都记者的采访时也说,身在这个项目组,给了自己暴风成长的机会,“2019年修改吉祥物的这一年,对于我来说是快进的一年。跟那么多有能力的老师在一起,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坚定地走上了设计师的道路。”

对“125项目组”里的骨干教师来说,这次项目经历,同样难以复制。在组里负责“吉祥物形象设计和绘画表现”的吴轶博,此前参与过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林馆、第六届亚洲冬运会的设计,还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70周年首都群众游行吉林彩车设计团队的成员。但她也觉得,为冬奥吉祥物项目“摸爬滚打”的这200多天,与其他重大项目的设计过程非常不同。

2019年初的春节假期,整个团队都“隐身”于吉艺校园附近的专家公寓中,全室窗帘紧闭,不分白天黑夜地做了18天设计,然后带着3套方案和62张草图,提交到北京的专家面前。冬奥组委从中选择了1套方案和6张草图,让他们继续修改深化。

然而异变很快来临,2019年2月18日,中国结形象被通知遗憾出局;同年4月,冬奥组委又对他们设计的灯笼形象提出了重大修改意见:“加入动物元素。”

这让整个团队都犯了难。

吴轶博对南都记者回忆,当时自己没想明白,灯笼和动物如何分主次?怎样兼容?原本几乎一周一看稿的北京冬奥组委,从那时起近一个月都没有给他们任何意见,“我的心里也是打鼓,会不会灯笼的方案也不能再往前走了?”但他们仍没有停止对专家意见的研究和推进,继续等待通知,终于在当年5月28日等来了新的消息:同意采纳“灯笼宝宝”的整体方案,项目可以进入下一阶段。

大方向确定后,“125项目组”转向了对细节的逐一考证、推敲。用吴轶博的话说,“每一处细节都是难点,都是我们要越过的沟坎。”她在采访中对南都记者介绍,吉祥物虽说比标志(logo)大一些,但它依然属于高度凝炼的设计,“灯笼宝宝”身上的每一处都要“言必有意”。

比如灯笼顶端的提手是“如意”;顶部的积雪体现了一句民谚“正月十五雪打灯”,将北京冬奥会开幕时的“年味儿”和冰雪主题巧妙结合;灯笼共有13根金色轴辐,寓意着第13届冬残奥会;灯笼上的一圈正负形(又称“反转图形”)花纹,一眼看去是13对和平鸽,体现和平向往的同时对应着老北京的鸽哨声,两只相邻的和平鸽的翅膀,又围合成了天坛的剪影,更鲜明地指向本届冬奥会举办地的历史文化;“灯笼宝宝”脚上的纹饰也有讲究,源自中国传统灯笼上的花型,近似蝙蝠,取“福”的谐音。

最“点睛”的一处,则是雪容融腹部的金色光圈,意味着灯笼在发光。此前的冬奥会上,还从未有过内在发光的吉祥物。

diy灯笼制作主题策划方案(制造雪容融设计团队讲述如何用思维导图推出灯笼创意)(4)

最终确定版“雪容融”。

在完善形象设计的同时,吉艺“125项目组”里有一位文化阐释负责人,还要专门负责配合设计方案的调整,对它的创意理念做出阐释,给吉祥物命名,在每一个阶段都要把相对应的文案提交给冬奥组委会。

最终使用的“雪容融”这三个字,是奥组委的顾问团队选定的。按照官方的释义:“雪”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的特点;“容”意喻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意喻融合、温暖,相知相融。“容融”二字连在一起,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冬奥会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直到夏末秋初,全套设计方案已基本完善,但吉林艺术学院的师生仍然不确定雪容融能否中选,因此2019年8月21日,冬奥组委再次来电告知“设计稿将面临重大修改”时,普遍都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带着电脑等设备上了飞机。直到走进会议室才惊讶地发现,里面坐着媒体记者。北京冬奥组委当场宣布:确定选用“冰墩墩”为冬奥会吉祥物,确定选用“雪容融”为冬残奥会吉祥物!那一刻,雪容融设计团队总负责人郭春方泪流满面。

diy灯笼制作主题策划方案(制造雪容融设计团队讲述如何用思维导图推出灯笼创意)(5)

2019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发布仪式上的吉艺师生。

2019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发布仪式在京隆重举行。姜宇帆回忆,当时吉艺设计团队共17人都去了现场,抑制不住地跟着大屏幕上的倒数数字喊了出来。“当雪容融的宣传片出现在大屏幕的时候,我攥着拳,手都是木的……”

仍为雪容融IP做衍生设计

关于雪容融的设计故事,绝大多数都选择了它和冰墩墩携手亮相的那一天作为结尾。实际上,吉林艺术学院这个17人团队的工作,一直持续到了今年。“从‘全球发布’之后,我们一直在协助冬奥组委做相关的周边衍生品,或者根据他们的指示,在一些关键节点上完成新的任务。”冯犇湲告诉南都记者。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设计的延展和持续,正体现了奥运吉祥物的功能定位。它不是单纯的视觉艺术,而是要从二维的纸面走进三维的生活场景,“引人注目、讨人喜欢”。在“灯笼”逐渐细化为“灯笼宝宝”的过程中,吉艺设计团队也是充分考量了潜在受众群,将它塑造得愈发可爱。这一点,同样与广美团队设计的“熊猫宝宝”冰墩墩默契呼应。

冯犇湲介绍:“之前做方案的时候,我们会想象雪容融是一个可爱的、善良的、憨厚的,能给人带来光明、温暖和希望的存在——大家现在看到的小脸蛋、豆豆眼、动作表情,乃至肢体比例,都是围绕着这些设定。后续进行雪容融衍生品的设计时,我们也是按照产品设计专业的思路,希望结合雪容融本身的特点与当下的流行趋势、大众的喜好。”

雪容融最早的手办(三维模型),就是诞生于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团队之手,为了杜绝泄密隐患,当时是由这群师生自行建模、3D打印、手工磨制,然后喷漆、上色。

不过,在雪容融正式发布之后,相关特许商品的制作与发售就与他们无关了。吴轶博补充说,在冬奥吉祥物特许商品的开发中,吉艺设计团队扮演的角色是提供原型和规范,而特许生产商的设计师可以按照冬奥组委的许可,在原型之上加入更多元素和细节,决定它的呈现媒介、材质等。“我们提供的规范文件,是一个比较庞大的体系,有很严格的标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色彩,比如雪容融的主色红色,不论在哪种材质上体现,都要按照统一的色值,这样才能保证所有产品的一致性。”

diy灯笼制作主题策划方案(制造雪容融设计团队讲述如何用思维导图推出灯笼创意)(6)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前4天,官方发布的倒计时海报就使用了“2.5D”版本的分项动作原型素材。

除了为这些3D产品建立原始模型,近两年来,吉艺设计团队还制作了大量的“线上衍生品”,比如表情包,以及2D、2.5D、3D版本的分项动作原型图。

“所谓的2.5D,就是利用AI、PS这类二维软件,绘制出貌似三维的效果。”冯犇湲解释。如今市面上销售的雪容融分项动作徽章,就是用这个系列的2.5D图形生产的,几天前冬奥组委发布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倒计时海报,也用到了他们绘制的2.5D素材。至于吉林艺术学院出品的雪容融表情包,从2019年以来,已经先后在微信上线了4套,随着冬奥热度的暴增,正被越来越多人使用。

此前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出圈”,直接带火了冬奥文创产业,缔造了“一墩难求”、“一户一墩”这样的流行语,令文投控股、元隆雅图等“冰墩墩概念股”开盘涨停。看到这样的反响,雪容融设计团队的成员们也很振奋。

“我也很喜欢冰墩墩,从2019年开始就陆续收藏。”冯犇湲是整个团队里最年轻的老师,也是身边人眼中冬奥吉祥物衍生品收藏的“行家”。各种限量徽章、模型摆件和小物件,甚至很多人没见过的,她都有。不过她说,这些基本都是她在一两年前一件件淘来的,而有些今年才开售的新款,她也很想收藏,可惜没有“手速”。

说起自己拥有的冬奥周边,“70后”吴轶博笑称很后悔,“其实我在2019年频繁去北京的时候收集了很多,但后来都送人了,自己手里没有了,现在想买也买不到!”

只有在这些时刻,这些习惯了做“幕后英雄”的设计师们会被成就感围绕。冯犇湲说:“看到大家这么喜欢我们的吉祥物,这份荣誉真是无法替代的。”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受访者供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