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战状态和战时状态区别(最近总被提到的)
最近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又在媒体和新闻报道中听到了某某地进入“战时状态”。“战时状态”这种提法,对于生在红旗下,一直沐浴在和平环境中的很多人而言,或许充满了新鲜感,就好比孩子带上了“三级头”.......
然而,任何与战争相关联的事情和语言,背后都事关一个国家和民族,生死攸关;不是一个省、市、区级政府想说就能说的。更何况,我国宪法中只有“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根本就没有“战时状态”这种表述......
不过有鉴于中文丰富的表达形式,也就赋予了“战时状态”一个动态表述,意味着我们正经历着什么,也从中读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可能宪法里没有具体的安排,对于政府而言,却早有应对战争各种情况的预案。而且在今年年初,曾有新闻提过,很多地方政府就是以战争的标准来进行当地的防疫工作......
因此,对于你我而言,也算从一个侧面经历了我们也许永远不愿经历的战争!那么,无论是“战时状态”,还是更严谨的“战争状态”、“紧急状态”,假如真的要面临这样的状态,对于一个国家的人民而言,会有什么影响呢?
在此,“玻羊车界”结合网上资料摘录和个人的一些军事常识,为读者朋友们整理了如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军队对交通工具等很多领域进行统一管制;
2、对粮食和其他日用消费品进行统一管理;老百姓可能需要票证才能购买;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情况严重时可能需要实施配给制;
3、限制奢侈品和非民用必需品的生产;
4、人员登记,新闻管制;会对个人通讯进行严格管制和审查;甚至收缴不法之徒的人通讯器材、电脑等;
5、国家经济和生产企业,开始转产军工产品;
6、征召预备役人员,部队实现满编;
7、地方政府视战争情势,可酌情召集、训练民兵;直至向百姓发放武器。
战争,事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人,也是最早正视战争本质的一个民族。早在春秋末年,孙子在其所著《孙子兵法》的开篇就提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也,存亡之道……”也许在古代,战争仅是一个君主与另一个君主之间的事,人民只是被组织起来被迫参加!
然而,现代战争,还要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算起,至发展出第一批近代民族国家,到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整体的大事!可见,我们的古人,早就预见到了战争的事态发展形势。
而且,一个国家与一个国家间的战争,早也跨越了阶层的界限。在“一战”中,巴黎的出租车司机,承担起向前线运输士兵的重任,最终帮助法国抵挡住了德军的攻势。而在抗日战争中,不仅有来自南亚的爱过华侨组成的卡车运输队,我党更是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概念,并成功组织了“百团大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形式多样的战争,让侵华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也因为有此经验,我国对与战争相关的很多权力,都归属于“全国人大”,这是与西方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