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惊人的物理现象(漫谈物理第001期)
众所周知,中学各科中最尴尬的学科莫过于“物理”,在大多数学生心目中,物理不是简单的难,而是地狱级、不人道的残酷无情!好多同学自从上了高一,物理就没有一次及格的。我退休前是高中物理老师,40多年的一线教研,深知中学物理的难处!新课程与新高考落地,中学物理的教学会更难。
中学物理难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我们老师与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知之甚少,课堂上只想盘熟物理概念,再通过刷题使其熟练,但现在考题大多要联系实际以解决问题。当前师生的短板就是没有“实际”!为此笔者拟以科普的视角,避开课本中严格的论证,从现象出发,漫谈一些物理现象及其分析,希望能有所启发。
今天是第一期,初中物理开篇是声现象,今天就谈一个大家不太熟悉而又很重要的声现象——音爆。读过初中的人都知道,声音是由声源的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的,音爆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声现象,大多学过物理的人也比较生疏,大学、中学课本都少提及,但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介绍给大家以丰富学养。
当我们往水中扔一个石头时,水面就会出现一圈圈的波浪,这个水面的波浪就是一种波,而产生这个波的石头就是波源。空气被物体扰动也会形成波,这波的频率在一定范围内能被人耳听到,就是声音。声音在空气中以疏密相间的“波浪”形式传播。声源相对空气不动时,一切都是风平浪静。
当声源相对空气高速运动时,奇特的现象就会出现。我们可以将声波想象成从中心点发出的很多同心圆,而每个圆代表声波的波浪。当声源不动时,波浪圈就会对称地传递下去,当声源开始运动并且速度超过声速,前面的声波圈就会被压扁堆积,后一波会比前一波更快地到达。
具体可看超音速飞机发出的声波,这些声音以同心圆的方式传播,当飞机的飞行速度超过声速时,飞机对前面空气的压缩形成的声波无法超越飞机向前传播,逐渐在飞机的前面压缩积累形成密度很大坚实的空气屏障,飞机以超音速突破这道屏障后,屏障区空气被飞机穿越后密度突然变小,体积剧烈鼓胀,发出强烈的爆炸声,这就形成了音爆。
人们对音爆这种物理现象的了解,就是通过超音速飞机看到或听到的,那是1947年美国人驾驶超音速飞机,以每小时1278公里的速度飞行时,在空中留下一团云雾并且伴随着巨响,这是人类第一次突破音障,这个飞行员也是人类第一个将声音抛在后面的人。
尽管音爆是由飞机高速飞行造成的,但在飞机内的飞行员是听不到这种响声的,因为飞行员坐在座舱里,始终处于前激波的后面、后激波的前面,也就是说,即便驾驶室不封闭,他也是处在一个暂时的稳定的正常气压区域中,因此空气的疏密变化感觉不到,而声响又被他抛在身后,是没有感觉的。
“音爆”的强弱以及对地面影响的大小,与飞机的飞行高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激波和水波一样,距离越远,波的强度就越弱。当飞机作低空超音速飞行时,不但在地面的人畜能听到震耳欲聋的巨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严重的还可以震碎玻璃,损坏建筑物。但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这种影响越来越弱,当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地面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的琴音、剑气隔空伤人,理论上讲都是这种音爆前激波反致;高中物理课本序言课中有隔空击碎玻璃杯的实验也属此类;操场上孩子们用鞭子抽打陀螺,有时会听到“啪”的声响。这就是鞭子的尾梢瞬间超音速发出的音爆声。
物理现象大多是在一定条件下自然发生的,牵涉多方面问题,解释起来往往很复杂。而作为科普,说深了不易弄懂,说浅了还可能出错,这里不追求严格性,主要是介绍现象,提供些分析思路,开阔视野,具体问题到时学了相应知识,再联系解释就容易多了。希望有用并望关注点赞,转发给更多人知道,更希望多提意见多交流,谢谢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