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传染病防治指南(广州常见传染病有这些)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传染病防治成为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作为中国南大门的广州,人口众多且流动性大,加之气候温暖潮湿,广州所面临的传染病防控的任务非常艰巨。
9月2日上午,第231期《羊城论坛》以“传染病防治大家谈”为主题,探讨广州公共卫生体系及传染病防治的重点及举措。
性病、病毒肝炎、结核是常见乙类传染病
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周端华介绍,传染病从管理上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实际上例数比较多的是丙类,就是大家说的流感,手足口病和感染性腹泻,这是丙类感染,危害性相对没那么重。”
乙类传染病里,性病、病毒肝炎、结核是最多的传染病。“结核病例大概一年会有1万个左右,包括本地和外地。病毒肝炎也是病例比较多的乙类传染病,但是乙肝在下降,而且下降得非常多。性病是另一大类,包括梅毒、淋病、艾滋病等。”周端华说。
此外,如大家了解较多的登革热根据年份不同病例有多有少,去年大约2000例。周端华提到,“登革热是输入性的传染病,现在判断主要是每年来自东南亚或者拉丁美洲旅游的人员来到这里导致感染。”
公众对传染病及相关法律认知存在盲区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毒理实验所王海兰结合自身的了解,提出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存在结构性盲区。
“据我了解,公众对于传染病的认识最早都是来源于婴幼儿预防接种,如预防肝、麻疹、水痘等。此外大家了解较多的登革热,是因为每年都会推行防蚊、灭蚊的运动。”王海兰说,但如鼠疫等广州人较为陌生的传染病,市民了解不多,“如旱獭是鼠疫的病原携带,但市民并不了解,旅游时与旱獭近距离接触,是可以引发传染的。”
对于传染病防治的公民义务,民众认知也存在一定缺失。王海兰提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部分市民并不配合疾病预防部门的流行病学调查。“这是义务,而非选择性参与的。法律层面的问题,大家还是要进一步了解。”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徐嵩也提及传染病防治法律意识普及度不足的问题。“如用人单位在咨询会提出,职工入职体检发现传染病能否录用他,而不知道《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
健全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
“从整体上看,广州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推进传染病防治法的工作还是很有效的。”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吴如清说,“新冠肺炎疫情从5月初已经开始没有本地案例,也做得很好。”
但他也提到,虽然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但压力仍在,外来输入病例让疫情的复发和新发都存在可能,不可掉以轻心。
吴如清提到,广州的整个疾病防治体系有些环节还需要再进一步改善。“比如应对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包括新发传染力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基层疾控和相关医疗机构处置的治疗水平应对能力。”
“在公共卫生的法治保障体系上,我们也感觉到存在一些不足。”吴如清说,人大常委会今年开始陆陆续续在补这方面的短板。除了今年3月份出台的《广州市禁止滥食野生动物》、6月份出台的《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广州今年还计划制定《广州市传染病防治规定》,修改《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郑慧梓
【作者】 郑慧梓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