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账号运营技巧(管理养生健康类账号不能)

标榜“名医”主播常驻、拥有百万粉丝的养生类直播账号中,每天准时开播、分享健康知识的“医生”竟无一人注明自己的姓名、所在医院和职务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养生直播和短视频鱼龙混杂,有的表面上讲授养生知识,实际只为兜售保健品;不少视频主播伪装成大师、名医卖课还有一些视频博主通过夸大其词、哗众取宠的标题吸引用户点击,借此实现流量变现,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健康科普账号运营技巧?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健康科普账号运营技巧(管理养生健康类账号不能)

健康科普账号运营技巧

标榜“名医”主播常驻、拥有百万粉丝的养生类直播账号中,每天准时开播、分享健康知识的“医生”竟无一人注明自己的姓名、所在医院和职务。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养生直播和短视频鱼龙混杂,有的表面上讲授养生知识,实际只为兜售保健品;不少视频主播伪装成大师、名医卖课。还有一些视频博主通过夸大其词、哗众取宠的标题吸引用户点击,借此实现流量变现。

在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上,养生、健康类内容早已成为火热门类。一方面,随着现代居民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的提升,人们更迫切地需要了解健康类知识;另一方面,人们罹患疾病或处于亚健康状态时,也有强烈意愿了解恢复健康的方法。在当前这个资讯发达、传播手段多样的时代,除了求医问药的传统渠道,普通人借助网络获取健康知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网络平台也有责任和能力满足这种需求。

但是,养生和医学知识毕竟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其传播渠道可以大众化,但专业门槛决不能下降。纵容缺乏专业能力的主播招摇撞骗,在网络上打着“名医”“专家”的旗号胡说八道,轻则让引以为真的粉丝蒙受经济损失,花了没必要花的钱购买保健品,重则贻误治疗,直接危害健康。因此,对于医疗健康类视频信息的制作、发布、传播,平台必须出台更加严格的规则。

根据最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涉及医疗健康领域内容的自媒体、公众号等须获得相关资质。公众账号在注册时应提供其专业背景,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获得的职业资格或者服务资质等相关材料,并进行必要核验。平台上那些伪装“大师”卖课的健康类视频主播,如果没有行医资格,就明显违反管理规定,平台必须及时进行处理。此外,广告法也明确要求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不得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等,如果视频主播利用平台流量植入广告,就必须严格遵循广告法对医药广告的相关规定。

即便是拥有行医资质的医生,也不能在网络平台上信口开河,利用个人身份谋求不正当利益。不久前,国家卫健委、公安部、国家医保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在“深入开展医疗领域乱象治理”部分中提出,将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换言之,一旦有人以专业身份在平台上带货销售药品或保健品,不管是真医生还是假医生,都应当予以取缔。

根据上述规范要求,一些平台已经出台更加明确、细化的规则,比如禁止非医学认证用户发布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用药等医疗相关内容,将医疗科普与健康科普作更加清楚的区分等。当然,仍然不排除有个别人士企图打规则的“擦边球”,比如“挂羊头卖狗肉”,把保健食品包装成宣称能治病的灵丹妙药,误导观众下单购买。对此,平台也要加强日常排查,畅通举报渠道,对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就查处一起。

现实中,公众对很多基本健康认识并不到位,对健康类视频产品仍有很大需求,所以优先筛选和支持科学、准确、高质量的医疗健康类信息,是平台的重要责任。对此,平台不妨以外部聘请或者内部专设岗位的形式,聘用专业人员鉴别健康类信息,邀请专业顾问团队评价主播的资质和水平,对优质内容予以优先展示。无论如何,对健康类视频产品的推荐不能“唯流量论”,而要放大那些理性、建设性、秉持专业视角的声音。(王钟的)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