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普洱茶膏教程(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

二、现代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

1、大锅熬膏——云南传统工艺的延续

“大锅熬膏”是目前云南普洱茶市场中仍然保留的一种加工方式。

由于这种加工方式操作简单,对加工器具与场地要求不严,基本以手工制作为主,特别适合个人或小作坊的生产。

这些产品几乎都是“三无”特征:无厂房、无设备、无检测手段。在网上搜索,会发现很多类似这种产品。虽然它制作的人群最多,但市场份额很少。在现代普洱茶膏的市场中基本处于弱势,不是主流。

制作普洱茶膏教程(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1)

我们之所以说它不代表现代普洱茶膏的生产主流,其主要原因是这种生产工艺落后所致。由于它的熬制是长时间高温的过程,不仅对茶叶一些营养物质产生破坏,还会使得膏体内铅、汞、砷形成新的聚合(化学试验中用硝酸钾溶解生成硝酸钾K3AsO4,反复熬制会分解生成三氧化二砷As2O3,即砒霜),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伤害,应属于淘汰或被禁止的工艺。

这种制作方法的三大好处:

一是加工技术简便可行,没有技术壁垒。

二是几乎所有中药制药企业都可加工。节省建厂投资与设备成本。

三是成本低廉,收粉(膏)率较高。每公斤干茶的得粉率为25%以上,是目前茶膏类产品中制作成本最低的,在市场运作中,有价格上竞争优势。

但这种制作方法也有三大缺陷:

一是从提取到浓缩,再到喷雾干燥也是高温的过程,使普洱茶中最为宝贵的“酶”失活。因为茶叶中的“酶”在温度超过六十度以上就失去活性。这就势必造成茶膏没有后续转化的“动能”。因为“酶”是茶膏后发酵的“催化剂”,有了“酶”,茶膏依然是“活”的物质,没有“酶”,茶膏便变成了“死物”。必然造成保质期缩短和品质的下降;同时,这种持续的高温,也损伤了茶叶很多营养物质;

二是这种加工方式同属“高温”模式。使产品粘性很大,因为多糖的物质占据很大比重,很难压制成尺寸一致的块状茶膏,更不要说在那上面再压制精美的图案。我们也看到市场上存在一些制作非常精美的茶膏,有吉祥兽形的,有压制精美图案的,但一冲泡,汤色浑浊,无通透性,其实是加了类似胶体物质(添加剂)所致,因为这类产品不加胶体,很难成形;

制作普洱茶膏教程(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2)

三是茶膏冲泡后,汤色偏黄,因为喷雾干燥是几种干燥模式中颜色最浅的,要想让汤色红,只能是添加色素;另外,喷雾干燥的产品水气味较重,缺少茶味。因为茶中芳香类物质较轻,随着高温的蒸煮,大量芳香类物质随蒸气挥发。因此,面对这种方法制作的茶膏,无味倒是正常的。如果是有味,倒要引起我们的怀疑,是添加了某种香精所致。

因此,这种方法也不能代表现代普洱茶膏的主流。

3、低温制膏——运用现代生物科技对清代宫廷茶膏的模拟与完善

历史上的茶膏研发始终围绕两种思路进行:一是高温提取、高温干燥的模式云南的“大锅熬膏”与现代的“中药提取加喷雾干燥”都属于这种思路;二是低温(或常温)榨取、低温(或常温)干燥的模式。中国清朝皇宫创造的“压榨制膏法”与现代“低温制膏法”就是这种模式。

制作普洱茶膏教程(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3)

我们之所以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真正代表普洱茶膏主流的工艺“路线”就是清朝皇宫的这种思路。而现代普洱茶膏的发展,同样不能脱离这种思路。“低温制膏”是现代普洱茶膏的代表,也是目前世界茶叶界最科学替代原叶饮品深加工产品,即我们前文提到的茶叶的第二种表达方式。

制作普洱茶膏教程(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4)

中国茶膏博物馆馆藏茶膏

中国茶膏博物馆“镇馆之宝”——普洱茶母(至今发酵、提纯度最高的茶膏)

现代普洱茶膏制作工艺:

1)茶叶的预处理:高温瞬间灭菌(保留嗜热菌),去杂物。

2)超微粉碎。

3)茶粉压块。

4)二次粉碎,收集更细的颗粒,完成氧化过程。

5)进入发酵缶发酵。由于前期对茶叶有高温灭菌过程,发酵则需投入微生物菌种,产生胞外酶,提高发酵速率与品质。

6)磨浆,将茶粉再破碎,使其体积变得更小,完成破壁环节。

7)二次发酵,投入酵母菌(酵母菌来源不同茶产地野生酵母菌群,经分离、纯化、扩展环节),增加茶膏的特有风味及营养物质。

8)压榨。将茶汁及茶叶纤维物分离,获取茶叶全植物水溶性物质。

9)三次发酵。将压榨的汁液抽入发酵罐进行液态发酵,使大量脂溶性物质转化为水溶性。

10)超微过滤,收汁(纯净度极高)。

11)冷冻干燥。

12)压制成块状或颗粒。

制作普洱茶膏教程(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5)

蒙顿·吉祥凤凰茶膏

这种制备方法的出品率是最低的,理论测算大约在10%~15%之间。但依据蒙顿茶膏十年生产经历,其出品率由2005年的15%逐步降低到2015年的9%,其原因是污染物逐年增加所致,间接反映农药、化肥与空气污染对茶园与茶叶的“侵蚀”不是在减少,而是逐年增加。由此也带来了加工成本的提高,是目前所有普洱茶膏加工成本中最高的。

制作普洱茶膏教程(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6)

另外,这种制备方法最核心的技术是发酵工艺。发酵质量达不到要求,即使设备再先进,同样出不来高品质的普洱茶膏。

所以高温状态的制膏法对普洱茶原料要求不高。而低温制膏法则不同,它第一位的要求就是原料的品质。因为没有好的原料,二次发酵无法完成。

以上所涉内容只局限发酵类茶膏,茶膏还有“绿茶膏”概念,即用晒青毛茶直接加工出茶膏,具有黄中偏绿的色泽,是现代茶膏的组成部分,其制作的难度高于发酵类的茶膏。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冷后浑”现象;二是成形(压制成方形、圆形)太难。目前中国大陆只有蒙顿茶膏做过一些尝试,获得部分突破,但工艺制备仍在不断完善中。因涉及一些技术环节,目前尚处保密阶段,不便在此一一披露。

制作普洱茶膏教程(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7)

蒙顿·皇印系列茶膏

(未完待续)

茶膏演变史(一)——茶叶的革命化转机

茶膏演变史(二)——发现茶膏:中国唐代初现的茶膏雏形

茶膏演变史 (三)——宋代:茶膏的形成

茶膏演变史(四)——清代:普洱茶膏正式定名

【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一)——古代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

文/ 陈杰,现代茶膏行业的第一人,从事近三十年的微生物研究工作。

2002年开始转向普洱茶深加工的研发,任蒙顿茶制品(昆明)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完成了对清朝宫廷普洱茶膏的破译工作,制定了第一现代普洱茶膏的企业标准和检测标准,主导研发了系列蒙顿·红运当头茶膏、蒙顿·易武春晓茶膏、蒙顿·普洱黑金茶膏、蒙顿·玉龙胜雪茶膏、蒙顿·二龙戏珠茶膏、蒙顿·皇印茶膏等顶级普洱茶膏,成为现代普洱茶膏行业的开创者。2006年1月6日,其研发的世界上发酵度提纯度最高的蒙顿“普洱茶母”(非卖品)被云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是该馆唯一的一块茶膏藏品。近几年来,其又从微生物学角度尝试搭建普洱茶的价值链,并先后发表了《普洱茶四大价值》、《普洱茶未来五十年》、《存茶的诱惑》等系列专业文章。

制作普洱茶膏教程(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8)

制作普洱茶膏教程(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