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如何提升管理能力(有远见的校长致力于三件事)
《哈佛商业评论》曾刊登文章:《有远见的CEO必须做三件事》——管理现在、有选择地忘记过去、开创未来。文章说,公司若想经久不衰,就必须使自己的维持力、颠覆力和创造力保持恰当的平衡,实现这一平衡是CEO的首要任务。
其实,现代学校也如此,校长作为学校的“CEO”,要实现这样的平衡,也必须带领全体一起来做好三件事:管理现在,善待过去,开创未来。
管理现在,把握今天,增强维持力
校长管理学校,都处在“今天”中,需要管理好“现在”。
维持力,就是对“今天”的把握。李大钊曾说,“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最可宝贵。”校长管理学校的“今天”,就是要让人在此时、此身、此地有看得见、摸得着、做得了的实实在在,只有“今天”才是教育的人间烟火,只有“现在”才是学校的真真切切。当我们想让一所学校变好时,就要与师生一起来触摸“今天”,把握“今天”。
“现在”,对应的是维持力。作为校长,增强维持力有三个重要的靶向:一是愿景,二是策略,三是成事,也分别对应三张图:愿景图、线路图、风景图。
愿景是“想得到的美丽”。对校长而言,所谓愿景,就是和师生一起把学校带到某个地方,在特定的时空中,把学校办成理想的样子。愿景,是目光的远见、目标的期待、旗帜的召唤、人心的凝聚、前进的鞭策、自信的表达。
当年蔡元培履新北大时就曾意识到,“若没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或愿景,则每天忙的都是琐碎之事。”很快,他提出办好北大的三大构想:
第一类是发展性构想,确保学生群对研究学问的持续性志趣,确保教授群对研究学问原创性成就策略的执行,以使新北大愿景能如期实现;
第二类是支援性构想,包括与学校发展有关,但不在发展性构想类的项目,如设备添购、经费募集、联络情谊等,以使北大有比较丰裕的教育环境;
第三类是维生性构想,指发生了各类纷扰的偶发性事件时,需立即加以安顿与处理,以使北大有基本稳定的教育环境。
事实证明,蔡元培就是按照这样的愿景在努力的,并且也基本做到了。
2017年,我“千里走单骑”来到中原,走进艾瑞德学校,首先带领师生制定学校未来三年规划——三年之后,学校要实现“郑州闻名、中原知名、全国有名”,提出“走自然生长教育之路、办有温度有故事学校”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向“儿童自然生长的栖息地”的“诗和远方”走去。现在看来,我们基本做到了。
策略是“看得见的风景”。策略,是事关重大发展的核心办法和关键举措,是指向愿景与目标的、指向发展的、突出行动性的、有系统性的、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
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提出校长的6项专业职责: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我以为,校长的办学策略,应该是紧紧围绕这六个方面,在不同时期针对性的“重点抓”。
近几年,我们把“引领教师成长”作为学校发展的“牛鼻子”,提出了“每一位教师都是珍贵的存在”的教师观,“有温度、有高度、有故事、有本事”的教师成长目标。接着,又推出“研、读、写、讲、种”的教师成长五件套,并成立对应的项目组,大家在里头自主发展。
而学校的任务,是铺路子、架梯子、搭台子、给牌子、造林子,并在机制上做好保障。这样的策略,是从人性善的角度来考虑的,所有的办法都是基于人、为了人、成就人。
成事是“走得到的景点”。成事,是办学一段时间的愿景实现和目标抵达。
如果说愿景是“因为相信而看见”,成事就是“因为看见而相信”,我们只有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来证明我们是战士,否则就是做无谓的牺牲。我们是享受生活的游人,而不是疲惫颠簸的旅人。
做事是过程,成事是目的,作为校长,既是个“thinker”(思考者),也是个“doer”(实干家),不仅要自己做事、成事,更要带领一群人做成一件事,又做成一件事,让集体逐渐对实现梦想拥有把握。成事是对承诺的“兑现”,也是对能力的“变现”。
约翰·麦克斯韦尔提出,领导力的5个层次分别是:职位、认同、生产、立人、巅峰。成事是属于第三个层次的“生产”,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你对组织作出的贡献,是基于成果的,办大事、做成事、有故事,大家才会相信你、服你,你才会有更好的维持力。
忘记过去,善待昨天,增强颠覆力
这里的“过去”,是指曾经的成绩和荣誉。诗人席勒说,“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既如此,我们就不要去搅动“过去”的那一池春水,让它静止吧。不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要面对今天的“作业本”而战战兢兢。
颠覆力,就是敢于正视“过去”,敢于否定自我。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诸环节构成,否定之否定是过程的核心。没有自我颠覆力,就没有迭代成长。
如何增强颠覆力?有三个靶向:放下、谦逊、研究,也即放空自己,看见他人,重新出发。
放空自己。过去的水再满,也要勇敢倒掉,成长是一生的事,要多背行囊,少背包袱。海嘉教育理事长王伟博士在面试校长时,如果这位校长一直喋喋不休昔日的辉煌,那基本就没戏了。王博士说,我要的是能带队伍走向未来的人,而不是陶醉在过去的人。
到过艾瑞德学校的教育同仁都说,艾瑞德人的办学理念和教育表达都有着独特的小清新,让人喜欢,让人记得。比如“干净、有序、读书”的校风,“每一位学生都是美丽的不同”的学生观,“学校温暖的符号、师生成长的道具”的校长观……这些都是土生土长、现生现长的。当我们敢于放下“过去”,老师们就乐于接受现在,生发新鲜的东西。
谦逊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谦受益、满招损”是古训,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中有一条是“要谦虚,不要骄傲”。谦虚的人都是面向未来的,骄傲的人都是指向过去的。
近年来,我们倡导将“真实、善良、谦卑、坚持”作为教师成长的暗物质,并逐渐形成学校的文化。平均年龄34岁的教师群体,如果没有谦虚来做底色,就容易形成争强好胜、水落石出,而非百花齐放、水涨船高的局面。
作为校长,这些年我在管理团队中“表现”得不如他人,常常说“我也不会”“我也不知道”“我也没想到”。我和团队一起拍照时,常常不在所谓的“C位”,不求在中心,但愿在心中。渐渐地,我和老师就成了一起成长的同路人、赶路人。
我们还把谦虚转为教育的内容,在学校推行师生互行鞠躬礼。当一个人主动低下头、弯下腰时,就是在表达自己的“低”,也就看到了别人的“高”。
当然,完全忘记过去,则会陷入虚无。有选择地忘记过去,才是对昨天的善待,对自己的厚爱。
研究过去,是一次选择、扬弃的过程,是一次“反刍”,把好的经验上升为理论,总结其本质和规律,发现不足,让它对“今天”发挥作用。“过去”不一定要成为旗子,但可以成为一面镜子。因为,现在、未来“总处在过去的掌心之中”。
开创未来,拥抱明天,增强创造力
未来不是在遥远的地方等着我们,而是我们从现在出发,走向它。儿童是未来的主人,有什么样的儿童就有什么样的未来,而教育就是要带着儿童走向未来,“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乌申斯基)。
未来学校的未来在哪里呢?早在2017年,成尚荣先生就站在哲学的高度指出,未来学校的未来“隐藏在历史的文化密码之中”“总是在现在,即在现实建构中”“在对未来深情而又深切的瞭望中”。
德鲁克认为,“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创造力是通向未来最重要的力量,创造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本领。
作为校长,该如何增强创造力呢?我以为,也有三个重要的靶向:学习、对话、共享。学习是通向未来的钥匙,对话让人与人之间更加平等而坦诚,共享是一种点燃智慧的碰撞。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是人自然生命的延伸,是走向终结的,而“学到老”是人精神生命的拓展,是走向未来的。校长的使命重在对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这才是创新的发动机。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就明确指出,“从长远来看,你的组织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比对手更好更快的学习能力。”
艾瑞德学校“研、读、写、讲、种”教师成长五件套,指向“专业”,更指向面向未来的学习,指向教师丰盈人格的形成,需要教师身体力行。在学生心中,艾瑞德老师是教师,是学习者,是写作者,是演讲者,是农夫,每一种身份都意味着一种独特的创造,创造着师生每一天的生活,让师生的精神丰盈起来。
作为校长,我也是“五件套”的践行者,还有诸如“校长60秒”“日精进打卡”“校长8:30电话”“校长陪餐”等13项与众不同的坚持。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并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许多学生也有了自己的“多件套”。坚持成文化,创造为日常。
对话是交流,是沟通,唯有平等的对话才是有意义的。好的“对话”是平等的、自由的、反思的、超脱的、具备创造力的,它有三个要素:倾听、参与、坦诚。
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展开与客观世界、他人和自我的三重对话,在建构其三重关系中,建构外在世界、同伴和自我的概念。
在面向未来的学校管理中,“对话”尤其重要。我们学校课堂教学价值观的五要素,是“基于关系的相遇与对话,基于自主的探索与发现,基于合作的互动与体验,基于理解的分享与表达,基于发展的激励与评价”。
首当其冲的,“相遇与对话”就是解决关系问题的,我们倡导“我和你”而不是“我让你”、师生对话音量不超过50分贝、每一个学生都有情感联系人等。关系解决了,后面一连串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就是共享。共享,让世界和生活变得多样化,没有你的我的,最终是我们的。开源性、区块链、大数据,都是建立在共享的机制下,最终达成共享。
新课标要求跨学科、项目制、综合性、实践性,这个前提是需要形成学校的共享文化,壁垒没了,沟壑平了,学校湿润了,共享才能成为现实。
几年来,我们推行小组合作式的课堂、分享式会议、跨部门交流、跨学科办公、项目化小组、赋能式授权,逐步营造这种共享文化。于是,师生被点燃,学校被激活,生态被改变,这是一所“开创未来、拥抱明天”的学校。
法国小说家加缪说,“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有远见的校长们,让我们现在一起来做好三件事:管理现在、善待过去、开创未来。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未来是光明而美丽的,爱它吧,向它突进,为它工作,迎接它,尽可能地使它变成为现实吧!”
作者 | 李建华(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学校校长);来源:新校长传媒,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