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临终前三句话(宋美龄晚年目睹自己的墓园)
2003年某天,彻底淡出台湾“政坛”,隐居美国的宋美龄忽然要求她的外甥女孔令仪带她到郊外一趟。
那个时候,年迈的宋美龄早就行动不便,居住在曼哈顿高层公寓,鲜少同外界往来。
因而,当宋美龄提出这个要求,孔令仪夫妇是诧异的,但他们习惯性满足所有宋美龄的要求,是以未有拒绝或者劝说,直接准备好车辆,载着宋美龄到郊外转了一圈。
途经芬克里夫墓园时,一路安静的宋美龄突然开口叫停车辆,她固执表示,她要去墓园里看看。
这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古老墓园,始建于1903年,距离纽约市25英里,占地面积达63英亩,为美国东部颇具名气的墓园,很多名人皆葬在此处。
同时,它亦是宋美龄为自己寻觅好的百年埋骨地。
走入墓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经过精心修剪的草坪和高耸繁茂的树木,优雅的景色不像是肃穆的墓地,反而有一种来到公园的错觉。
和美国大部分的墓园一样,芬克里夫墓园也分室外安葬和室内安葬两种方式。
宋美龄给自己选择的是后者。建造于1927年的室内陵园共3层,内里有壁葬和私人墓室。一生重享受的宋美龄,毫无疑问再度选择后者。
走过宽敞而华丽的大厅及长长的过厅,便来到私人墓室。
早在很多年前,宋美龄明确表示希望自己死后葬在美国时,芬克里夫墓园的工作人员就已开始着手布置宋美龄的墓室。
那里有大理石铺就的墙面,有常年摆放鲜花的祭台、石条凳和印刻盛开梅花的长条窗,墓室内光线十足,并不显阴冷。
孔令仪看到这些,十分感慨地向宋美龄表示:“姨妈,这就是您百年后的安眠之地,您瞧,此处光线很充足,就算是寒冷的冬季,也会有温暖的阳光照射进来,您不必担心寒冷……”
然而,她话说到一半,无意中扭头,却蓦然望见身侧宋美龄的脸上浮现出一种莫名神色。
孔令仪稍怔间,即听见宋美龄语气悲伤对她讲:“老先生离去时,曾叮嘱我最好将他归葬大陆;我二姐去世,葬在宋家上海旧墓,但我已经失去这个机会……”
不待孔令仪反应过来,宋美龄续言:“令仪,我真的痛恨政治,倘若我在年轻时,未曾过分热衷于政治,何至于斯?我本来,也是有自己的祖国的啊……”
她的话,字字戳心,让听者无不感伤。
然而,纵观宋美龄的一生,又会发现,其实她对政治的坚持,对奢侈享受的追求,很早前便已印刻在她的生命,直至死亡也未能“放开”。
就好像某些人评价那般,宋美龄自有意识起,就有意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仿佛从不肯入凡尘的“高等人”,拒绝参与庸俗和平凡,因为她认为,那些“底层生活”与她无关。
01,她的高高在上:宋美龄从不把自己当作“平民”,她的傲慢小气人尽皆知
生于1897年的宋美龄,拥有一个世人皆知的显赫家庭,她的父亲宋嘉树是上海滩最早的买办商人,20余年苦心经营,积累大笔家财。
优渥的生活条件,令宋美龄的眼界变得非常高,此一点,从宋美龄早期择偶观上即能看出。
1918年,宋嘉树病故,宋美龄在给密友米尔斯的信件中,曾提及两个男人。其中一个是一个年长宋美龄15岁的不知名男士。
宋美龄告诉米尔斯,这位男士明知宋美龄不会爱她,却还是向宋美龄求婚。宋美龄很欣赏这位男士的执政能力,喜欢他安静又风趣的性格,看重他的保守思想。
她说,男士非常富有,如果她嫁给男士,就能成为工厂的女主人,管理数以百计的工人,去做一些“伟大”且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事情。
再加上男人的社会关系是“上等”的,令宋美龄十分“心动”,觉得即便自己不会爱上这位男士,但嫁给他,仍是一个不错选择。
站在后来的角度,我们并不知道宋美龄为何最终没有嫁给这位不知名的男士,却能从宋美龄的字里行间看到她对婚姻的择选方向:她可以接受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只要这个男人足够优秀,能带给她想要的社会地位,满足她渴望在社会活动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愿望。
30岁,宋美龄得偿所愿,嫁给年长她10岁,又深爱她的蒋介石。
很多人质疑蒋宋婚姻实属“政治联姻”,也有人用种种证据试图证明蒋宋实乃“真爱”,但不管真相如何,宋美龄确实从她和蒋介石的婚姻中得到梦寐以求的权势,满足“高高在上”的心理,成就属于“蒋夫人”的盛名和辉煌。
她站在美国国会演讲台,端庄高雅地说:“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时,我来到这里,我和你们生活在一起。”
但实际上,熟悉宋美龄的人却知道,读书时期的宋美龄非常厌恶莫泊桑的作品,因为莫泊桑的作品总在反映底层群众的生活,宋美龄打心底认为那些生活与她无关。
某一回,有一位《时代》周刊女记者同宋美龄来到重庆一家西餐厅吃饭。期间,宋美龄动作自然的拿起一包香烟,问女记者“抽不抽?”
女记者抬手指向餐厅墙壁,回答:“抱歉,这里有标语,‘请勿吸烟’,并说种烟草的经费理应省下来种田,能增加粮食产量。”
宋美龄无动于衷,自行点燃香烟,抽了起来。
十来分钟后,女记者忍不住了,向宋美龄抱歉道:“对不住,夫人,我其实是抽烟的,可我看到墙上有标语,就不好意思抽了。”
宋美龄听罢,笑了笑,接着道:“那个标语是写给老百姓看的。”
在宋美龄的意识中,她不是“平民”,合该拥有“特权”。
于宋美龄而言,绝无可能和“平民”走到一起,她始终维持贵夫人的形象,拒绝谈及任何有关融入“百姓”群体的话题,也不把“平民”放在眼中。
她的傲慢人尽皆知,亦愈加显得她无比小气。
曾贴身照顾宋美龄的工作人员对外袒露,一生嗜甜的宋美龄曾在冰箱放了很多昂贵的巧克力和糖果,直到它们融化,黏作一团,宋美龄才故作大方示意手下人拿走它们。
有时过圣诞节,宋美龄会吩咐侍从自她的居所取一些糖果蛋糕送给育幼院的小孩子,但唯有侍从知道,那些蛋糕糖果已在宋美龄的冰箱放置很久。
宋美龄似乎一直是这样的人,习惯把最好的东西通通留给自己,愿意送给旁人的,则全是她看不上的。
她的高高在上,注定她不会成为一个洒脱的人,能轻易放开手中权力,改变自己的观念。
02,她的固执坚持:毫无疑问,宋美龄是一个固执的人
年少时,宋美龄和二姐宋庆龄的感情最是深厚,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俩姐妹各自选择不同前途和命运后,两人的关系便渐行渐远。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宋美龄和弟弟宋子良从美国给宋庆龄寄去一封联名信件,祝福姐姐在中国平安顺利,并请宋庆龄写信告知他们,有关她的近况。
这是宋美龄此生写给宋庆龄的最后一封信。
此后,宋氏家族唯有宋庆龄留在大陆,宋美龄则与蒋介石偏居一隅,于台湾岛继续维持她“国民政府第一夫人”的荣耀和权势。
1969年底,宋氏姐弟最小的弟弟宋子安猝然离世,遗体运回旧金山,举行追思会。宋庆龄本想亲自去送别弟弟,可由于种种缘故,她到底未能成行。
除宋庆龄外,包括宋美龄在内的其余宋氏家族成员也尽数到场。
2年后,宋子文病故。宋庆龄和宋美龄各自透露出要去美国送别宋子文的消息,然而临到关头,宋庆龄却因包机问题没能成行,宋美龄则在蒋介石的示意及自己的坚持下,停留夏威夷,一直等到宋庆龄确定不去后,以担心“是统战陷阱”为由,扭头飞回台北。
宋氏姐妹再度失去团聚的机会。
1980年底,宋庆龄病重,她请陈香梅帮忙向宋美龄送去一封信件,言明她的病情,又邀请宋美龄来大陆和自己见一面。
若是不可,则希望宋美龄归还孙中山的遗物,宋美龄收到信件,仅回复一句冰冷话语:信收到了。
次年5月,宋庆龄的亲属又给宋美龄致电报一封,把宋庆龄的病情详细告知宋美龄。
几天后,宋美龄回复:把姐姐送到纽约治病。署名“家”,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没签在电报上。
同月,宋庆龄病故。治丧委员会向宋美龄等宋家亲属发出邀请,欢迎他们来内地参加宋庆龄的葬礼。
蒋经国特别害怕宋美龄在冲动之下做出什么举动,可宋美龄明确告诉蒋经国:“目前孙夫人病危,廖承志方最高层即已同意我前往北平,我听罢,未曾搭理。骨肉虽亲,但大道更为重,我等做事做人必须对得起上帝、国家、民族及总理主义、父亲在天灵,余下均无论矣。”
然而,宋美龄真的冷酷如斯吗?
对亲姐姐的死讯,半点儿不关心?实则非也,只不过相较于对姐姐的情感,宋美龄更在乎她的荣誉罢了。
正如有人评价宋美龄,说宋美龄毫无疑问是一个固执的人。
她曾嘲讽这个位置的其余女人,表示“一个小脚女人”又怎有资格坐到“她的位置”?
哪怕台湾早不是“蒋氏天下”,宋美龄亦从不改变自己的心态,她不肯承认她和蒋介石的“失败”,她一辈子反对中共,至死捍卫国民党。
1982年,廖承志致信蒋经国,呼吁蒋经国和国民党以民族大义为重,抛却国共恩怨,重提国家统一一事。
3周后,宋美龄代替蒋经国回信,一边继续进行“反共”宣传,一边以长辈的名义要求廖承志“投诚”台湾。
宋美龄的执着,不仅促使她屡屡参与到台湾政局中,而且让她看不清时代变化,最终落得个“远走美国”的结局。
03,她的无奈妥协:有人说,宋美龄真正告别政治,是从她100岁开始
当然,到了美国,宋美龄依旧未曾“幡然醒悟”,仍然坚持所谓的“尊名”。
98岁那年,她重登美国国会演讲台,站在万众瞩目中,侃侃而谈她对二战中美合作抗击日本法西斯战役的回顾,试图寻回往日辉煌。
但谁都知道,一个年近百岁的老人,根本不可能再被世人“重视”,于是,演讲结束的宋美龄没有等到任何她渴望见到的局面,无奈折返曼哈顿,继续隐居在她的豪华公寓里,当她的“贵夫人”。
100岁,力不从心,完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宋美龄被迫真正“告别”政治。
每年到曼哈顿探望她两次的侄子对外界袒露,有一回,宋美龄忽然对他说:“我的姐妹死了,我的兄弟们也死了,我不知道为何上帝要留下我?”
整整一周的时间,宋美龄每天都会问起相同的问题,直到某一天,她好像忽然想通,自言表示:“哦,上帝留下我,是想让我带领那些尚未皈依上帝的家人。”
宋美龄从不需要别人的“怜悯”,她的“强悍”全部隐藏在她的优雅中,“鞭策”她时刻挺直她的“脊梁”,不向任何人、任何事垂下她“高贵”的“头颅”。
她的感伤和悔恨永远只是暂时性的,不会长久占据她的思想。
即使在看到自己的墓地后,她心生悔意,直言自己“痛恨政治”,但这种情绪也不会影响宋美龄太长时间,她的“骄傲”和“高高在上”不准许宋美龄沉浸在“她是个失败者”的沮丧里,她总会给自己找到“开脱”的方法,完成“自我拯救”的过程。
2003年,106岁的宋美龄首次没有戴上珍贵的珠宝,和亲朋好友庆祝她的寿辰,因为她被肺炎“击垮”,在医院病床上度过她的生日。
同年10月,宋美龄平静躺在卧室床上,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参考资料:
《环球人物:军中宋美龄,魅力与权欲》
《宋庆龄晚年思念宋美龄:不断假设其回国接待程序》
《宋美龄在曼哈顿的最后30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