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死前给戚夫人安排了4条活路(刘邦为了稳固皇权)
刘邦去世后,宠姬戚夫人的下场十分悲惨,掌权后的吕雉命人砍掉戚夫人手脚,把她做成人彘,是历史上下场最悲催的后妃,
很多人把她的下场悲惨归咎于吕雉的残忍,但是其实他悲惨的命运,只是因为卷进了刘邦和吕雉权力斗争,且最终刘邦失败了,而并非吕太后有多残忍,
刘邦一生有很多女人,其他的女人在刘邦死后都没事,只有戚夫人的下场最惨,这就不能从吕雉的人品来分析了,
大家都知道,刘邦曾经想废了太子刘盈,而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这也就埋下了欺负人悲惨命运的祸根,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改立太子的呢?
刘邦真的是如史书所说,因为觉得刘盈不像自己,不喜欢刘盈。
而爱戚夫人,爱屋及乌爱刘如意,所以才立刘如意为太子?
《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皇帝爱儿子没错,封他为王就够了,没必要一定立太子,何况被废太子的命运下场通常很悲惨,大多全家被杀,不可能因为爱刘如意而杀了太子刘盈全家。
其实呢,刘邦废立太子,根本原因在于太子势力太大,威胁皇权了,刘邦不得不对太子下手,不然,自己随时就“病死了”或者暴毙。
而太子是国本,想废太子,可不是那么容易,得有个理由,需要昭告天下,让天下人信服,并且重臣认可的理由,不然很难实现。
于是就有了宠幸戚夫人,表现得爱刘如意,有改立太子的想法,来暗示大臣,希望他们提出更立太子,只是大臣都反对。
高祖十年(前197年),刘邦想要还立太子,在朝廷商议,结果群臣纷纷反对。御史中丞周昌反对最强烈,刘邦问其原因。
周昌由于为人口吃,且又盛怒,于是说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而周昌廷争之彊,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这跟周幽王宠幸褒姒而立姬伯服,废太子姬宜臼的做法是一样的,只是周幽王强行废了太子,最后身死国灭。
刘邦在看到太子请来了“商山四皓”后,认为太子羽翼已丰,废太子可能导致自己被杀,即使废太子成功,刘如意也很难爬上皇位了。
很多人觉得奇怪,太子刘盈不是刘邦立的吗?培养太子的势力不是为了太子能坐稳皇位嘛?为什么太子的势力大了反而废了太子了?
皇帝通常有这个矛盾,如果不培养太子,太子没有强大的嫡系班底,很难爬上皇位,而培养的太子,太子势力太大,皇帝又担心太子想提前接班,这个并不是刘邦个人的问题,唐朝以前的通病,
汉朝后来的汉景帝刘启废太子刘荣,汉武帝废太子刘据,汉元帝曾经想废了太子,都是太子势力太大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造反失败被杀,唐中宗李显的太子造反被杀,唐玄宗李隆基的太子造反被杀,
刘宋文帝因为太子势力太大,想废太子,结果被太子弑杀了。
楚成王的太子商臣势力太大,楚成王想废太子,结果被太子弑杀。
赵武灵王最终饿死在沙丘行宫,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儿子势力太大了,他想夺权而导致的
而刘邦的太子刘盈的势力有多大呢?其实并不是刘盈的势力有多大?还是吕雉的势力非常大,大到足以跟刘邦分庭抗礼,
吕氏家族的势力非常大,刘邦就是在吕家的资助下造反的,吕雉的兄弟大多被封侯,女子的妹夫是樊哙。
而后吕雉联合萧何杀了韩信,萧何也站队吕雉了。
请来“商山四皓”,更能说明,朝臣们已经站队吕雉了。
而如果刘邦强行废太子,失败的概率很大,即使成功了,刘如意想爬上皇位,还是非常太容易。
因为并不是里刘如意为太子,他就能坐稳的,必须有强大的嫡系班底,这就必须杀了刘盈,还得清洗朝臣和吕雉的势力了,不然刘如意坐不稳。
在权衡利弊之后,刘邦最终不得不放弃更立太子,但是,戚夫人的祸根已经埋下了,
吕雉看来,戚夫人是跟她争夺太子之位的人,是权力斗争的失败者,刘邦活着的时候,可以保她们,刘邦死了,戚夫人就难逃一死了。
如果当初是吕雉失败了,刘邦废太子成功,他们吕家几百口人,吕雉和刘盈,全部都得陪葬,
刘邦爱戚夫人吗?谈不上,只是利用她而已,这也是她的宿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