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战略版陆逊程普陆抗(三国英雄志038-东吴丞相陆逊)
陆逊(183-245年),本名陆议,字伯言,扬州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城门校尉陆纡之孙、九江都尉陆骏之子、庐江太守陆康族孙,讨逆将军孙策之婿。
东吴丞相陆逊(电视剧照)
陆逊出自江东四大家族之吴郡陆家,出生于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少年丧父,随其族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舒县(今安徽舒城县)读书。
汉兴平二年(195年)末,庐江被袁术遣孙策攻破,城破前陆康将陆逊及其他亲属送回吴郡。之后月余陆康病逝,其幼子陆绩还年幼(比陆逊小六岁),故由陆逊助他支撑门户。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统江东。由于孙策生前采取铁腕手段“尽诛江东英豪”,孙权继位后,招纳俊秀、聘求名士,试图缓和与江东士族之间的紧张关系。
建安八年(203年),21岁的陆逊开始进入孙权幕府,历仕东、西曹令史,主持文秘工作。
建安九年(204年),陆逊出任海昌(今浙江海宁市)屯田都尉、兼海昌令。境内连年旱灾,他开仓赈民、组织自救,大大缓和了灾情,因此深得民心。 当时,江东山越常有作乱,尤其会稽山越贼帅潘临多年劫掠,其他将领都未能平定。尚未出名的陆逊上书孙权,请求派自己前往讨伐,提出既消灭山贼、又扩充兵源之略。孙权同意所请,派他进讨潘临。陆逊不畏艰险,亲自带兵深入险境,最终将其平定,并招收部曲达2000多人。
讨伐山越时的青年陆逊(画像)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鄱阳山越贼帅尤突作乱,影响甚大。陆逊率军配合奋武将军贺齐将其讨平、斩首数千,因功被拜定威校尉。孙权对陆逊颇为中意,遂将孙策之女许配予陆逊,并经常找他商讨治国大策。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陆逊向孙权建议:“当今群雄割据、山寇横行;应扩充军队、挑选精兵;先平内乱、再图强敌。”孙权采纳其言,任其为帐下右部督(统领帐下亲卫部队),让他都督会稽、鄱阳、丹杨三郡。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秋,丹杨山越贼帅费栈被曹操策反起事,充当内应,孙权命陆逊率兵征伐。当时费栈人多势众、陆逊兵马较少,敌我悬殊。但陆逊采用多布旌旗、分鼓号角等疑兵之计,很快击破费栈所部。又勒令各山越族民迁徙到平原地区,编入户籍、种田纳赋,从中挑选强壮者从军,得精兵万余。这一举措使孙氏加强了对山越地区民众的统治,战后,陆逊回驻芜湖(今安徽芜湖市)。
青年时代的陆逊,主要参与讨伐山越之战(游戏形象)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关羽发动襄樊会战,陆口守将(今湖北赤壁市陆水湖出长江口)吕蒙与孙权定下夺取荆州、擒获关羽的计划。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月,为麻痹关羽,吕蒙称病返回建业,途经芜湖,陆逊前去拜见。陆逊说:“关羽忙于北进,未存戒心于我;若知您病重,必然更加无防。如果出其不意、一战可擒;您见到至尊,应好好计划。”吕蒙为防计划泄露,敷衍道:“关羽勇猛,难与为敌;又据有荆州,不可图谋。”回京后,吕蒙却极力推荐陆逊暂替其职,他说:“陆逊思虑深远、才堪大任,而未有远名,要找接替我的人,没有比他更恰当的了。”孙权即拜陆逊为偏将军代替吕蒙镇守陆口。陆逊至陆口即写信给关羽,书中极尽卑辞、歌功颂德,表示自己对他十分仰慕、绝不为敌。关羽看后,甚为轻视陆逊,完全丧失对东吴的警惕;放心把留守后方用于提防东吴的军队调至前线,全力对付曹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一月,陆逊觉得时机成熟,上书告知孙权,孙权于是暗命吕蒙为统帅、堂兄征虏将军孙皎为后援,西征关羽。吕蒙率精卒奇袭成功,驻守公安的士仁和驻守江陵的麋芳都献城出迎,遂一举夺回荆州。孙权又拜陆逊为抚边将军、兼宜都太守、封华亭侯,令其攻占夷陵(今湖北宜昌市)、秭归(今湖北秭归县),蜀宜都太守樊友弃城逃跑。 陆逊派部将李异率水军、谢旌率步兵共三千人攻破蜀军,杀蜀将詹晏、俘陈凤;亲率大军大破蜀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再派谢旌率军攻破秭归大族文布、邓凯,文布率众而降。陆逊指挥的吴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占领了枝江、夷道,守住了峡口,堵住了关羽退回益州的大门。关羽撤军回来时进退维谷、军心动摇,只得退守麦城(今湖北当阳市两河镇)。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220年),关羽率数十骑突围,被潘璋部将马忠擒斩。 江陵之战,陆逊前后斩获招纳关羽军数万人,功劳仅次于吕蒙。孙权即拜其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镇抚荆州。
夺回荆州,负责驻守的陆逊(电视剧照)
魏黄初二年(221年)七月,刘备不顾群臣劝谏,决意伐吴,亲统大军沿江东进。此时吕蒙已故,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假节,命他率朱然、韩当、徐盛、潘璋、孙桓等部五万人抗拒蜀汉大军。又派平戎将军步骘领兵万人镇守益阳(今湖南益阳),以防止武陵的五溪蛮夷助蜀。 陆逊采取主动后撤、诱敌深入,准备集中兵力、相机破敌的策略。令部将李异、刘珂退至夷陵、猇亭(今湖北宜都北)一带,把数百里峡谷山地让给刘备,致使蜀军战线伸长、露出破绽。
吴黄武元年(222年)正月,刘备求胜心切,派大将吴班、陈式督率水军深入夷陵地区,封锁长江两岸。
黄武元年(222年)二月,亲率诸将坐镇猇亭督师,蜀军从巫峡至夷陵沿路扎下几十座大营。还命镇北将军黄权率江北诸军进抵夷陵以北与吴军相拒、监视魏军动向;命侍中马良率部进驻武陵,策应反吴投蜀的五溪蛮夷首领沙摩柯部,威胁吴军侧翼。
不久,刘备先遣前锋张南率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诸将请求陆逊派兵增援。陆逊知夷道城坚粮足,有意让其牵制蜀军,而坚持不予分兵。刘备又在山谷设伏,令吴班平地扎营,企图诱吴军出战;都被陆逊识破,仍不与战。
夷陵之战,蜀吴两军进退形势图(载自地图帝)
面对蜀军频繁挑战,吴将皆急欲迎击,陆逊耐心劝止、坚守不出,欲待蜀军疲惫,再向他们发起迅猛进攻。诸将不解,以为陆逊畏敌,各怀愤恨,陆逊则绳以军纪、严加制止。
两军相持半年之久,时值盛夏暑热,蜀军无法急战速胜,兵疲意懈。水军又奉命移驻陆上,失去水陆两军相互策应的主动权;还有蜀军深入敌国腹地,延绵数百里山川连营结寨,战线过长,运转补给发生困难。
夷陵之战前期,节制功臣宿将、准备厚积薄发的吴军统帅陆逊(电视剧照)
黄武元年(222年)六月,陆逊决心适时转入反攻,上书孙权说:“刘备舍弃舟船专以步兵作战,正是反攻良机。”
黄武元年(222年)七月,陆逊先试攻蜀军一营,交战不利,但却掌握到破敌之法。他令将士每人持草一束,以火攻攻破蜀军大营,随后令诸军趁势发起进攻,迫使蜀军西退。蜀将张南从夷道北撤,被朱然、孙桓南北夹击后战死。陆逊命水军封锁长江、孙桓扼守夷道,将蜀军分割于大江东西,各个击破。吴军继施火攻,火烧连营四十余寨,蜀军死伤惨重;蜀将杜路、刘宁投降,冯习、沙摩柯被杀。刘备败退至马鞍山,依险据守;陆逊又集中兵力四面围攻,蜀军土崩瓦解、被歼数万。刘备趁夜突出重围、逃奔秭归,在险道上焚烧铙铠,以阻吴军追兵,后卫大将傅肜战死。蜀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可见失败之惨! 吴军获胜后,诸将这才对陆逊大为佩服!为嘉奖陆逊的卓越功勋,孙权加拜他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
陆逊抓住破绽,火烧连营大败蜀主刘备(油画)
黄武元年(222年)八月,刘备败逃后,诸将都想乘机进攻蜀国,陆逊认为曹魏很可能乘机袭吴,是以未行大举追击。十月,魏军果然发兵攻吴,但已无机可乘,魏文帝曹丕最终无功而返。
黄武二年(223年)六月,刘备去世,蜀后主刘禅即位,由诸葛亮辅政,力主恢复了吴蜀联盟。凡吴、蜀关系处理,孙权都令陆逊与诸葛亮通信;自己每次与刘禅、诸葛亮的书信都先征求陆逊的意见,有不对的就让他修改后直接发出。君臣间互信到如此程度,史上罕见!
黄武七年(228年)五月,鄱阳太守周鲂诈降魏大司马曹休,曹休未辨真伪,率步骑十万至皖城(今安徽潜山县)接应。魏明帝曹叡命大将军司马懿率军向江陵、建威将军贾逵率军向东关(今安徽含山县西南),与曹休相策应。
黄武七年(228年)八月,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统领六师和禁卫军;奋武将军朱桓、绥南将军全琮为左、右都督,各统兵三万袭击曹休。双方最终战于石亭(今安徽潜山县东北),陆逊率部大败魏军,追杀直抵夹石(今安徽桐城北),擒斩一万余人、缴获牛马骡驴车乘万辆、军资器械无数。曹休幸得贾逵接应,方得生还,不久便气愤发病而死。
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拜陆逊为上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上,地位高于三公)、右都护。
主持吴国军国大事,辅佐太子镇守武昌的陆逊(电视剧)
黄龙元年(229年)七月,孙权将都城东迁建业,召陆逊辅佐太子孙登留镇武昌,并掌管荆、扬州二州事务,主持东吴军国大事。陆逊为人正直严厉、精明睿干,很多国家大事都能给孙权提出正确意见。后来孙登面见孙权,就说陆逊忠诚勤劳,国事无忧。
嘉禾三年(234年)五月,为策应蜀相诸葛亮第五次攻魏,孙权亲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新城。遣陆逊、诸葛瑾率万余人进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遣孙韶、张承率万余人进攻广陵(今江苏扬州市)、淮阴(今江苏淮安市)。最终,三路大军中只有陆逊一路获得胜利。
赤乌元年(238年)春,在陆逊、潘濬等重臣的努力劝谏下,孙权将奸邪罪行败露的校事官吕壹处死,并遣中书郎袁礼向大家致歉。
出将入相的陆逊(画像)
赤乌七年(244年)正月,孙权任命陆逊为丞相,接替已去世的前任顾雍,仍然兼任先前各职,真正的出将入相(整个三国时代,出将入相者仅曹操与陆逊二人)。
然而,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南鲁党争”爆发了,朝廷内外官员分成两派相互攻讦,陆逊也卷入其中,支持太子孙和。孙权十分不满,常常逼迫他,陆逊因此不胜愤忿。
赤乌八年(245年)二月,陆逊愤忿逝世,享年六十三岁。
东吴丞相陆逊(画像)
陆逊有两妹一弟:
陆逊长妹,嫁丞相顾雍(168-243年,字元叹,出身吴郡顾氏)长子顾邵(184-214年,字孝则,博览群书、名扬远近,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卜静等人,官至豫章太守,早卒)为妻,生顾谭(205-246年,字子默,官至九卿之首的太常卿)、顾承(210-246年,字子直,官至奋威将军)。
陆逊次妹,嫁吴兴郡(今浙江湖州市)豪族姚家为妻,生姚信(字元直,仕吴官至太常卿)。
陆逊之弟陆瑁(?-239年)字子璋,爱好学习、信守情义,甚至为此数次拒绝朝廷征辟。虽出身世家大族,但与出身贫寒而心有大志之人如陈国陈融、陈留濮阳逸、沛郡蒋纂、广陵袁迪等,都倾心交游相处。族父陆绩早卒,留下两男一女都只有几岁,陆瑁将他们接到自己家中抚养成人;同郡徐原移居会稽,与陆瑁素不相识,临死前留下遗信,把幼子托付于他,陆瑁毫不犹豫给徐原修建坟墓、收养徐子。吴嘉禾元年(232年),陆瑁终于应朝廷公车征召,被任为议郎、选曹尚书。孙权曾因公孙渊巧诈反复,而意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赤乌二年(239年),陆瑁去世。
陆逊的子侄辈:
陆逊二子:长子陆延,母亲不明(应该是陆逊前妻之子,非孙策之女),未及弱冠而早夭。次子陆抗(226-274年,字幼节),袭父江陵侯之爵,并被任为建武校尉、领其父部众五千人;后来历任立节中郎将、奋威将军、征北将军、镇军大将军;凤凰二年(273年)三月,官拜大司马、荆州牧,是东吴最高军事长官、也是最后之名将。凤凰三年(274年)秋病逝,六子陆晏、陆景(字士仁)、陆玄、陆机(字士衡)、陆云(字士龙)和陆耽,均各有名,尤其陆机、陆云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与顾雍之孙顾荣并称"洛阳三俊"。
陆瑁二子:陆喜(字恭仲,仕吴为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陆英(入晋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陆喜之子陆育仕晋为尚书郎、弋阳太守;陆英之子陆晔(261-334年,字士光,官至卫将军、仪同三司)、陆玩(278-341年,字士瑶,官至司空;其子陆纳,字祖言,官至尚书令)在晋更是高官显爵,吴郡陆氏到达顶峰。
陆逊族子:陆凯(198-269年)字敬风,吴黄武(222-229年)年间,即起任永兴、诸暨县长,所任职之处都有治绩,因功升建武都尉、并开始统领军队。后来,历任儋耳太守、偏将军、征北将军、镇西大将军领荆州牧,进封嘉兴侯。宝鼎元年(266年),升任左丞相,也是出将入相。建衡元年(269年)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陆逊次子陆抗,是东吴最后的名将(电视剧照)
陈寿的《三国志》,除君主外,一人单列一传者,仅诸葛亮和陆逊。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孙权把他比作成汤之伊尹和西周之姜尚,与“王佐之资”的周瑜相提并论。
军事上,陆逊善能忍辱负重、谋定而后动。巧夺荆州前,他极尽卑辞厚礼、麻痹关羽,一战成功。夷陵之战,面对刘备气势汹汹,他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后发制人,最终大破连营。石亭之战,朱桓曾提议断曹休退路使其投降,乘胜长驱直入,割据准南;但陆逊认为不够稳妥,未纳其策。
政治上,他也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陆逊在任海昌屯田都尉时就政绩显著,深受百姓拥戴。他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建议孙权要轻刑便民,用仁政治理国家,尽量少动干戈,务以养本保民为要,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
凡此种种,《三国演义》称陆逊为“书生”,实在大谬,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才应是陆逊最终的标签!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长者风范十足,堪称士之楷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