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霁剡溪诗句 剡溪九曲古今多少事
#创作挑战赛#
宁波市奉化区的重要水系剡江,上游称为剡溪,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沙溪镇剡界岭村。
从剡界岭往西南方向的水,是沙溪之源,汇入钦寸水库,经黄泽江汇入嵊州剡溪,下游曹娥江汇入钱塘江奔流向海。
从剡界岭往东北方向的水,就是奉化剡溪之源,一路有六诏、跸驻、两湖、臼坑、三石、茅渚、斑溪、高岙、公棠九处风光,称为“剡溪九曲”胜景。
公元1342年,即元代至正二年,时任庆元路(宁波)总管王元恭主持编撰了《四明续志》,详细介绍了奉化剡溪的九曲之胜景,这是关于剡溪九曲的最早文献记载,至今680年。
历代寻访剡溪九曲者不计其数,文人墨客,吟咏不绝。
颖之全程游访剡溪九曲,历史人文、地理变迁,自然风貌大多不再是古人所见的样子,唯有东流之水,千万年,流淌不息。
剡溪之源剡界岭村,1959年之前分属新昌、奉化两地管辖,村中有一条石子铺成的路,以路为界,一边属新昌县第一区剡界岭乡,一边属当时的奉化县第三区万乡岭乡。
村民为了纪念曾经一条小路分隔两县的历史,给那条小路取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中英街”。
“中英街”,取自著名的深圳中英街。
公元1898年,深圳盐田的沙头角被一分为二,东侧为华界,西侧为英(港)界,故名“中英街”。
一村分属两县,村民办事多有不便,1959年区划调整,剡界岭村全部划属绍兴市新昌县。
剡界岭村西北方向的山峰称为天灯岩,岩下剡界坑,即是剡溪之源。
1976年12月建成了剡界坑水库,水库淹没区,蜿蜒入深山,不见头。
水库之下的水,一路积水成溪,汇溪成江,奔流向海。
奉化区内毗邻新昌县剡界岭村的村庄是溪口镇晚香岭。
东晋永和十一年,即公元355年,担任会稽郡内史,领右将军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受到会稽郡刺史王述的排斥,因此辞去“右将军”之职,隐居剡县之金庭,也曾在晚香岭建有别业,写字牧鹅。
奉化人,喜欢把水系源头定义在本境内,因此通常把晚香岭一带定义为剡溪之源。
2004年,晚香岭、水碓头、前岙等自然村合并,村名就叫剡源村。
剡源村西边的撞天岗,海拔914米,是四明山南部的最高峰,一山可望奉化、新昌、嵊州三个市县区。
撞天岗东麓的牛坑溪,也建成了一个小水库,当地人通常把牛坑溪认为是剡溪之源。
剡源村下游相邻的六诏村,就是剡溪九曲的“一曲六诏”。
王羲之隐居晚香岭期间,东晋皇帝晋穆帝司马聃,连下六道诏书,诏王羲之回朝任职。
晚香岭一带东晋时人烟稀少,地偏路荒,据传送诏书的吏官无路前往晚香岭,诏书送达相邻的村庄,再由村人转送。
诏书送达的村庄,现在被称作了“六诏”村。
南宋初年,著名婉约词人李清照,为避金兵之乱,曾两次追慕王羲之足迹,寓居六诏,避乱赋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六诏下游的“二曲跸驻”,同样历史渊源丰富。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名士陈文雅,隐居在奉化剡溪畔,在金塘坞寺院中,避乱生存。
公元923年,钱镠建立吴越国。
公元948年,钱镠之孙,19岁的忠懿王钱俶即位,广揽人才。
忠懿王钱俶听闻陈文雅有盖世之才,于是效仿刘备三顾茅庐,亲自前往拜访陈文雅,邀其出山助其安定吴越。
跸驻村,意指帝王车驾停留之地。
陈文雅出山后,官至殿中监,人称陈殿中,相当于现在的办公厅主任。
《四明谈助》记载:“五代时,陈殿中隐于此,吴越忠懿王亲往顾之,故有是名。”
剡溪流经跸驻,与南来的黄沙水相汇合,成就了两水交汇的独特风貌。
两水交汇,长期冲击成了两个湖,中间被一条沙丘分隔,两湖在沙丘末端再相汇,此即是剡溪九曲之“三曲两湖”。
湖中有巨石,竹筏可以从石间通过,峭壁幽潭,又称“小盘谷”。
《四明谈助》载,“两湖,水阔如湖,多植榆柳。有三石突兀如屋,离立湖中,竹箄穿石过之。”
1934年前后,剡溪畔修建江拔线公路,开山凿路,对剡溪沿线地貌有所改变。
上世纪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两湖地带被填湖造田,三曲两湖胜景,从此被消失。
现在只能在古人的文字里,遥想曾经两湖风光无限。
剡溪继续蜿蜒而下,溪中之坑石有穴,洼深如井,因此而名臼坑。
那些深如石井的臼坑,属于第四纪冰川遗迹,冰臼。
溪畔村庄臼坑村,即是剡溪九曲之“四曲臼坑”。
臼坑,后来写成桕坑,桕,即乌桕树,溪畔多乌桕树,故名桕坑村。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塔川村,村中多乌桕树,每年秋天,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树叶由绿变黄,由黄变红,塔川秋色,闻名全国。
桕坑村的乌桕树,和塔川的乌桕树,完全相同。
遗憾的是,溪畔的乌桕树,现在极少看见。
桕坑溪流筑坝截流,溪中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冰臼,也没水底。
桕坑村,如果溪中的无数冰臼重见天日,如果溪畔漫山乌桕树,桕坑秋色,一定比塔川秋色更美。
桕坑村北,山坡上的樟树步道,蔚然成景。
樟树步道的起点,夫妻连体千年樟,令人称奇。
连体千年樟,据传是村旁净慈寺开山方丈所植,至今已有1100多年。
樟树步道旁边的银杏林,深秋的赏秋地之一。
桕坑下游三石村,即剡溪九曲之“五曲三石”。
三石村由陈家、何家和赵家三个自然村组成,村西丹小山,有三块巨石重叠,其形如磊,故名三石。
三石村陈家先后出过三位尚书,北宋末年的户部尚书陈显,南宋嘉定年间的工部尚书陈德刚,明代洪武年间的刑部尚书陈瑜,成就了“一门三尚书”的佳话。
剡源迂回婉转穿越三石村,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剡溪的三石段,截湾取直,改造粮田,地理风貌因此被改变。
现在看到的剡溪三石段,再也不是曾经“五曲三石”的样子。
六曲茅渚,因陈氏始祖陈棠,结茅庐隐居剡溪畔,故名茅渚而名。
黃宗羲《四明山志》记载“唐末,陈某自长安使吴越,遭乱不能还。钱氏留为奉化尉,遂居其地。有上乘寺。”
唐朝末年,陈棠从长安到吴越任职,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天下纷乱,陈棠再也回不到长安,于是就在剡溪边上结茅庐隐居。
公元923年,钱镠被册封为吴越国王,正式建立吴越国,陈棠被吴越钱王任命为奉化县尉,自此定居奉化,陈姓成为奉化的一个大姓。
茅渚上游的三石村陈家村的陈姓人家,一门三尚书,都是陈棠后裔。
再上游的跸驻村,吴越国忠懿王钱俶求贤之人陈文雅,也是陈棠之后。
剡溪继续千回百转,流至康岭村,与班溪相汇,再次形成了两水交汇的地理风貌,即为剡溪九曲之“七曲班溪”。
班溪上游由岩头和石门两溪相汇而成,分别发源于界岭山和大雷山。
班溪与剡溪相汇处,班溪村口有桥,名叫康岭桥,桥头有碉堡,无言诉说历史风云。
康岭桥建成于1934年,当时修建的江拔线公路,原本从溪口镇过藏山桥跨过剡溪,走溪南线,过班溪村,再从康岭桥回到剡溪北岸,继续沿溪而上。
1941年4月23日,日军侵占溪口,当地惨遭劫难。
1942年秋,日军强抓村民,在交通要道康岭桥头,修筑碉堡,一个班的兵力驻守,挂有“良民证”的村民,向日军行鞠躬礼,才能过桥通行。
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抗美援朝电影《奇袭》,影片中的“康平桥”,摄自康岭桥。
2009年8月9日,莫拉克袭击宁波,75年历史的康岭桥,被滚滚洪水冲毁。
2010年3月,新的康岭桥开始动工建造,2011年9月竣工,钢筋混凝土取代了曾经的石墩钢梁。
剡溪与班溪相汇后,原本绕过法喜山,流向高岙村,与明溪相汇,即为剡溪九曲之“八曲高岙”,再迂回流向公棠,出溪口。
历史上的高岙村,地处两溪交汇处,溪流迂回曲折,风光迤逦,地近雪窦山,山清水秀,因此被誉为剡溪九曲之最。
剡溪截湾取直后,不再流经高岙村,直接从康岭流向公棠,与明溪在公棠相汇,人类对自然的改变,让八曲高岙,彻底消失。
1978年1月,亭下湖水库正式动工开建,1985年9月竣工,高峡出平湖。
水库大坝下游的高岙村,增加了大量库区移民,村庄规模迅速扩大。
2004年,高岙、亭下、木家湾、倪家山四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亭下湖村。
剡溪与明溪,相汇于公棠村,即剡源九曲的“九曲公棠”。
公棠,旧称公塘,宋时在此设公塘寨。
黃宗羲《四明山志》记载:“公棠山,旧称孙兴公游四明山,得棠一本,植之于此,故名。”
孙兴公植棠,因此而名公棠,这就是公棠之名的来由。
孙兴公即孙绰,会稽(今绍兴)人,东晋文学家和书法家,官至散骑常侍、领著作郎。
孙绰早年博学善文,放旷山水,也就有了在剡溪畔植棠的姻缘际会,因此成就这个地名:公棠。
公棠,介于藏山桥与康岭桥之间,1934年修通的江拔线路,经藏山桥、公棠村、康溪村、康岭桥,再至剡溪北岸。
1994年,溪口镇剡溪北岸,兴办了银凤山庄,随后开始建设横跨明溪的银凤大桥,并且开山凿路,从剡溪北岸贯通了江拔线。
1996年,江拔线改走溪北,不再经过公棠村了。
公棠村下游,藏山桥横跨剡溪。
藏山桥和上游的康岭桥,从1932年开始建设,历时两年建成,使江拔线公路通车。
两座桥梁都由德国人设计建造,钢材和水泥都从国外运来,所以当地人把钢构桥也称为“洋桥”。
藏山桥全长156米,因桥南头的村庄名叫藏山村,因此而名藏山桥,藏山村现名上山村。
藏山桥名题写人,民国书法大家:于右任。
钢构藏山桥因年代久远,锈蚀严重,2003年被列为危桥。
2008年,钢筋水泥桥建成后,钢构藏山桥禁止通行,但并未拆毁,两座桥并列横跨于剡溪之上。
2017年,钢构藏山桥启动修缮,原计划仅对部分钢构件加固,但是由于部分钢材锈蚀严重,难以有效接合,于是改变方案,保护性拆除,再按原样重新建造。
2019年5月,钢构藏山桥建成,是一座人行景观桥,只为承续难以忘却的沧桑历史。
剡溪蜿蜒绕过溪口镇,蒋氏故里,一个溪口镇,半部民国史。
1939年12月12日,日军轰炸溪口,目标就是蒋家房屋,文昌阁被炸成废墟,蒋原配夫人毛福梅,在丰镐房后门被炸身亡。
1941年4月20日,宁波沦陷,日军首先向奉化进犯。
4月23日,日军侵占奉化和溪口,溪口人民惨遭浩劫。
上世纪八十年代,两岸关系缓和,1986年按原貌重建文昌阁,1987年开始对外开放,成为溪口5A级景区中的一景。
剡溪流出镇区,在湖山村和畸山村之间出溪口。
剡溪南岸,湖山村有一座小山,名叫湖山,有个著名的楼盘叫恒大溪上桃花源。
剡溪北岸,是溪口镇畸山村,村西也有一座不高的山,名叫畸山。
湖山和畸山,隔溪相望,对峙若门,剡溪从门口穿过,故名溪口。
奉化区溪口镇之名,就来源于湖山和畸山对峙如门口。
剡溪出溪口,称为剡江。
剡江流经萧王庙街道,在青云村西侧与云溪相汇,水量更大,溪面更宽。
云溪,古称棠溪,亦称泉溪,发源于大雷山北麓,流经许家山村、袁家岙村、棠岙村、云溪村、林家村等村,与剡江相汇处,称为泉口。
剡江流入江口街道,江口村的剡江边上,原有一座小山,形似寺钟,名为甬山,甬,属于象形字,字体似钟。
宁波奉化江和姚江相汇后的最大水系,甬江之名,来源于甬山。
宁波,因为甬江,所以简称甬。
改革开放后,江宁线公路拓宽改造,甬山被毁。
甬山旁边有一座更高的山,名叫江口山,也叫塔山。
甬山消失后,现代人把塔山叫成了甬山。
相传晋代玄学家郭璞,曾云游至此,俯瞰剡江迤逦,东望平原如锦,叹曰:“明山剡水,气势甬甬,五百年后必成一大都郡”。
公元738年,唐玄宗李隆基设明州。
公元821年,明州州治从现在的鄞江镇迁至三江口,甬城渐成大都市。
郭璞预言“五百年后必成一大都郡”,果然成真。
剡江继续下行,至方桥街道龙潭墩村与海曙区石碶街道横涨村谢家堍之间,与县江、东江之长相汇后,称为奉化江,奔流向海。
滚滚江河东向海,逝水无言,岁月风烟无数。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空头。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