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思维导图(部编版九上语文岳阳楼记导学案)

一、【文言积累】1.通假字,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思维导图?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思维导图(部编版九上语文岳阳楼记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思维导图

一、【文言积累】

1.通假字

百废具兴(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2.古今异义

微斯人,吾谁与归( ) 宠辱偕忘( )

3.一词多义

(1)或 (2)国

(3)和 (4)居

(5)微 (6)观

(7)一

二.名句积累

(1)某市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官民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

(2)从空间上写洞庭湖面广阔浩淼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描写洞庭湖面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阐明“古仁人之心”内涵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迁客骚人”登岳阳楼的“览物之情”是悲和喜,悲则:“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则:“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三、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薄暮冥冥( ) (6)前人之述备矣( )

(2)南极潇湘( ) (7)春和景明( )

(3)去国怀乡( ) (8)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9)而或长烟一空( )

(5) 先天下之忧而忧( ) (10) 后天下之乐而乐(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3)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微斯人,吾谁与归?

3.疑难探究

(1)文章三、四段都写到景物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2)“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斯人”指什么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色?

(4)作者写“迁客骚人”因天气的阴晴变化而引发的不同心情,目的是反衬古仁人 ,歌颂古仁人

(5)作者认为迁客骚人和古仁人之心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6)第3、4段写“迁客骚人”不同心情的目的是什么?

4.下列对有关句子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一阴一晴的景象埋下伏笔。

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手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以气势,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一幅动的画面。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把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伤感之情。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世态炎凉的悲观情感。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劝友人。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语言骈散交替,音韵和谐,凝练,畅达,极具感染力。

B.选文采用对比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有诗一般的意境。

C.选文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篇,情景交融,议论精辟。

D.本文倡导“古仁人”寄情山水的君子之风和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清白堂①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辞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择高年吏问废之由,不知也。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④不可竭。当大署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醉醉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澳、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⑥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②芟(shān):除草。③扃(jiōng):关锁。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⑤饵:吃。⑥忝(tiǎn):玷污。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绠不可竭(完,尽) B.三日而后汲(打水,取水)

C.悦人襟灵(使……愉悦) D. 可为官师之规(规划、谋划)

2.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

其 或 雨 作 云 蒸 醇 醇 而 浑 盖 山 泽 通 气 应 于 名 源 矣

3.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四、附录:

1.文章主旨

本文热情地赞颂了朋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后的光辉政绩,生动地描写了洞庭湖的雄伟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观景所触发的“悲”“喜”之情;并通过褒扬“古仁人之心”,贬抑了一般“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从而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和远大抱负。

2.艺术特色

(1)多种叙事手法相融。

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

(2)语言凝练,骈散结合。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吞”,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力。

3.结构导图

4.虚词积累: “之”的用法。

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动词,往、到。④代词,它、他、她(们)指示代词,译为这、那、这样、那样、这件事

⑤宾语前置的标志。⑥助词,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

⑦定语后置的标志。⑧助词,无实在意义

5.一课一技法:解释文言实词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调性的活用。

【常见题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方法】1.根据语境推断词义。即根据上下文,借助句子的大意进行推断。2.组词代入推断词义。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组成若干个词语或把它的常用意列举出来,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从而推断词语的含义。3.迁移联想。初中阶段,对课外文言文的考查很浅显,需要考查的重点词一般都在课内见过。我们只要能够把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就能顺利推断出词语的含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