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30 分钟看完(看了100个三体)

说到刘慈欣的科幻名著《三体》,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至少对于科幻爱好者来说,肯定是知晓的,但是我相信很大一部分人和之前的我一样,是通过短视频中别人的介绍了解《三体》的,因为那样省时省事,也能大体了解到三体的故事梗概,然后当别人说到《三体》的时候,自己也能插得上两嘴,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在这个快餐文化时代,短视频的确能满足人们对学习知识的诉求,但是短视频时间短内容浅,很多人看了也就流于表面的知道,缺少了很多细节和深度思考,而且这些都是别人对书本的解读,带有很多主观见解的东西,有时甚至会误解作者的原意,甚至有些为了卖书,故意添油加醋,带有很强的营销目的,从而或略了书中的很多细节和作者的文笔。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啊,还是要读的。别人录制的视频和写的关于书本的读后感,只是别人对于书的理解和感受,它最大的用处,就是在于让你发现你自己是否对这本书感兴趣,如果看了别人的视频或文章以后,觉得对这本书感兴趣,那就要亲自读一读这本书,读书好处就是能通过作者的文笔产生丰富的想象,从而有了自己的思考,对书的理解会更深刻,当然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系统性思想。

在我读《三体》之前,我也看了很多短视频的介绍,哇,觉得好科幻,好有意思,很多视频都在强调黑暗森林法则,以及宇宙未来的高科技和生命的终极命运,说实话这部分的确很吸引人,而且有一部分视频的确做得很好,科普性和系统性都很强,看完视频后,觉得自己了解了《三体》,如果让我说的话,我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或许和大多人一样,看了很多关于《三体》的短视频后,不愿意再去看原著,觉得该了解的都了解,再看书,那就是多此一举。

那为什么我还是在国庆节前买了一套《三体》,并且利用假期把它给读完了呢?对,没错,一口气读完了三体三部曲《地球往事》、《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

三体30 分钟看完(看了100个三体)(1)

这还得从2021年9月25号刷到的一个短视频说起,这是一个契机。

这天中午吃过午饭,像往常一样,拿起手机刷起了短视频,无意中刷到了关于《三体》的视频,严格来说这是一个视频系列,视频博主通过10个短视频系统地介绍了《三体》的第三部《死神永生》,每个视频都有10来分钟,算是讲得比较详细的,我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把它从头看到尾,看完之后觉得不过瘾,就是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又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对于《三体》的评价很高,所以当即决定把《三体》这套书从头到尾刷一遍,于是便从网上买了这套书,此时恰逢国庆节到来之际,正好有空闲时间来读书,这在时间上有了保证,可以连贯性一口气读完三本书。

我读小说有个习惯,就是一口气读完,不想用碎片化时间断断续续去读,为什么呢?

因为断断续续地读连贯性比较差,往往读到后面,前面就忘得差不多了,这或许与我的记忆力有关,我觉得我记忆力比较差,或许其他人并不存在这种情况,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自己能适应就好,而且对于不同类型的书,习惯也有可能不同,比如我读小说就比较快,但是读哲学、历史、和文学评论类的书就比较慢,因为有很多东西要深度理解和记忆,所以速度就上不来,这类书有时候一本读下来就要一两个月,还得反复去读。

好了,以上简单地介绍了我对看短视频和读书的一些看法,以及是什么让我选择去看《三体》这本书,以及我的一些读书习惯,如果你有耐心从开始看到这里,说明你对文字和阅读不抗拒,那么你还可以接着往下看。

下面我会说说《三体》的一些故事情节以及我读完后的感受,算是小结和读后感,这里顺便多一嘴,读完书或者读完一篇文章后,最好做个小结,哪怕不用文字这种正式的记录,也要在脑海中想一想这本书讲了些什么,有什么地方值得你思考的,以及这些思考可能会对你的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这个过程就像老牛吃草一样,牛吃草是很快的,但是吃下去的这些草并不会直接进入肠胃消化,在牛闲下来的时候,那些吃下去的草还会回到口腔中再次细嚼,然后再进入肠胃消化吸收,我觉得读书也要这样,要有个回嚼的过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对于个人来说,也算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三体30 分钟看完(看了100个三体)(2)

那么,在具体介绍《三体》之前,还是从整体上来唠唠刘慈欣与《三体》。

在读《三体》之前,我没有读过科幻类的小说,也就是说《三体》是我读的第一本科幻小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第一次接触科幻类作品,相反我接触科幻类作品还是比较早的,早到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山区农村的小学应该和现在大家想象中的一样,条件非常简陋,课桌是学校统一供给,但学生坐的板凳是从自己家带的,上课铃就是一块悬挂在办公室门口的铁块,到上课或下课的时候,老师就会用一根铁棒使劲敲打那悬挂的铁块,您还别说,那发出的声音还真清脆响亮,而且能传很远。

就是这样一座农村小学,在当时竟然有了一间阅览室,很小,大概也就8平方左右,里面的书当然也就不多,具体多少本我没有数过,那时的学生们基本没从阅览室借过书,除了我。那为什么会有这么一间阅览室呢?我想大概是个形式主义吧。

我家离学校近,出校门下坡大概三十步就到我家了,离家近与借书有关系,但不是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有那么一个学期的晚上,我会在学校和一位老师作伴,因为他是外来的刚从师专毕业离家远只好住校,一个人住在学校里比较冷淡,所以我每天晚上过去陪她。

学校里又没有电视,当然更没有现在人手一部的手机,没事干我就从那间阅览室拿书看,除了看过《毛泽东选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本科幻书,讲地外文明的也就是外星人,具体什么内容我记不清了,但从那时起我心里有个东西就在萌芽,每当夜晚我仰头看向天空的时候,就会觉得某一颗星星上或许有生命存在。

三体30 分钟看完(看了100个三体)(3)

这算是我接触最早的科幻类书籍,但不是小说。再后来就是看一些科幻的电影,讲真我看过大部分科幻电影,无非就是科技幻想和末世灾难,反正画面是挺震撼的。所以,当我在读《三体》第一部《地球往事》的时候,曾经就怀疑过这是科幻小说吗?

趁着国庆7天的假期,把三体三部曲给读完了。在读《地球往事》的时候,没有先进的科幻武器,没有宇宙飞船,连外星人的影子都没看到,没有那种科幻电影的炫酷感,更多地是在写历史、写政治、写哲学、写人性,但就是没有科幻感。

但当你读到第二部第三部的时候,特别是地球上首批冬眠人苏醒以后,时间跨度很大,进入未来的时候,科幻的东西出来了,而第一部完全是在铺垫,不过不得不承认作者刘慈欣的文笔很老辣,和现在一般的网文作者不是一个档次,他更像大家心目中传统的文学家,写出来的内容文学性很高,非常注重细节与现实,有很多人物间的对话,只要理解了作者的行文逻辑,文章还是很容易理解的,当然涉及到科学原理的东西还是比较难懂,但并不妨碍我们去理解它所导致的结果。

整体来说,《三体》写科幻,但不仅仅是写科幻,科幻就像一件外套,里面的核心却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是在写人性以及对人世和宇宙的终极思考。当然,每个人读书的侧重点不同,获得的感受也就不同,但不管从哪个角度,从哪个维度,我认为《三体》是值得一读的一本好书,刘慈欣也是一位合格的好作者。

本来是准备在这一篇文章中回顾下《地球往事》的,结果写着写着就跑偏了,回头一看已经堆了三千多字,我想还是先歇下来吧,从下一篇文章开始,再来细谈《三体》的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