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怎样储藏肉(小二切二斤肉来)
在古装影视剧里,行走江湖的豪侠们进饭馆吃饭,经常一开口便是“小二,切二斤肉来,再上一坛好酒”,显得非常阔气。
打了招呼后,小二便飞快从后厨端出一盘肉,客人就着酒,吃得那叫一个痛快。
水浒迷们,在《水浒传》没少见这样的场景,梁山好汉们在吃方面跟他们打架一样豪爽。那常见于宋朝饭馆客人口中的“二斤肉”,究竟是什么动物的肉呢?
首先,不可能是鸡鸭鱼兔,因为量词用的不对。鱼是一条,且鱼都是吃整的,一切就碎了;而鸡鸭兔是一只,本身块头小,也不用切,拿起直接啃。
只有块头大一点,不切没法啃的动物肉,要按斤称,比如猪牛羊这样的家畜。
当然也有可能是鹿,但从古至今,鹿都没被大规模当家畜养,打猎打回来的鹿属于野味,价格肯定偏高,行走江湖的人,没有固定收入,一般来说吃不起。
所以,切二斤肉大概率切的是猪牛羊的肉,那到底是它们三个中哪一个的肉呢?这就要看宋朝的习惯,和肉的价格了。
羊肉贵,不能随心所欲地吃羊肉的价格,至今高于猪和牛,而古代羊肉的价格比猪和牛更贵了。看看现在的羊肉价格,都能想象到宋朝时一般人,不能进店就大手一挥点两斤。
连东坡肉的创始人苏东坡先生,也不敢随意拿羊肉来做菜,而是用猪肉发明的东坡肉。
作为美食家,苏东坡不是不爱吃牛肉和羊肉,他被贬到黄州时,专门写了首《猪肉颂》感叹猪肉在民间的普及率有多高。
他说:“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宋朝时猪肉的价格非常低,因为价贱,有钱有身份的人不愿意吃,怕拉低身价,只有没钱的平民百姓会买猪肉吃。
苏东坡还写了一首诗叫《闻子由瘦》,里面写了很多吃食,比如:
“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
每一个短句里包含一种吃食。后面,他特别写了一句:
“十年京国厌肥羜,日日烝花压红玉。”
“肥羜”的意思是肥羊羔,苏轼被贬后,收入也减少,不敢再想吃什么吃什么。
明明他很喜欢吃羊肉,却偏要说成吃腻了,来维护自己的面子。可见,宋朝时羊肉是真的贵,不能进店就切二斤。
《水浒传》中有个情节,李逵和宋江、戴宗一起去吃饭,他们进的是一家高档饭馆,卖的酒品质上乘。
进店后,李逵便嚷嚷着叫小二切二斤好肉来,没想,小二看了他们仨的穿着打扮后,有些鄙视地说他们家只卖肥羊。
听了这话,李逵当场就怒了,小二说只有肥羊,意思就是,不卖猪和牛这种价格便宜的肉,以他们的身家肯定吃不起。
如此狗眼看人低,李逵怎能不气?后来还是宋江站出来说,他会付钱,让小二去切了几斤羊肉来。
牛肉适中但有宰杀禁令猪肉贱,稍微有点钱的不愿吃,羊肉吃不起,那么折中只能吃牛肉了。
而且,很多影视剧中的豪侠进饭馆吃饭都会说明,切二斤牛肉来下酒。到了现在,下酒的肉熟食中,也是牛肉居多,比如卤牛肉、酱牛肉等,而猪肉还是热菜味更好,放凉有腥味。
不过,豪侠和有钱人不爱吃猪肉,并不表示猪肉没有市场,大多数百姓的家常菜,还是要猪肉做食材,并且还做出了很多花样。《清明上河图》中就有百姓赶着猪过市集的场景。
只是,在宋朝的时候,牛肉跟羊肉一样不是想吃就吃,因为大宋朝廷重视农耕,耕作最需要的是耕牛。
因此,牛不能想宰就宰,私宰耕牛,是触犯大宋律法的行为。
要杀牛卖肉,得有一套完整的手续,官府允许后才能屠宰,然后卖给饭馆。所以,吃得起牛肉是彰显身份的一种方式。虽不是大富大贵的人,也不至于沦落到吃猪肉的田地。
牛肉的做法也不如要去膻味的羊肉复杂,饱腹感强,做熟后易存放,不像猪肉油腻,放凉了不好吃。
当客人来点的时候,能马上切好上菜,非常方便,适合行走江湖的豪侠和赶路的人,自然被绝大多数人青睐。
只是,牛肉也珍贵,按宋朝的禁牛情况,不会像影视剧里那样,一个人上来就切二斤下酒,再多两个人,还得多切几斤。
影视剧对人物吃牛肉的描写,夸张了许多,但也足以说明,古人对牛肉的喜爱程度有多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