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皇帝知道朱棣疯了(山河月明到底还原了历史上的哪些真实人物)
《山河月明》开播至今,剧情的集中争议,便在于给男主角朱棣,设置了一个真实历史中不存在的“蒙古白月光”:
她是北元名将王保保的女儿,“符离公主”伯雅伦海别,同时也就成了王保保之妹、秦王妃的侄女,
更将张玉与盛庸这靖难战争的两大名将,初始身份都改成她的跟班,
朱棣的军师,“黑衣宰相”姚广孝是她的旧识,
“靖难战神”李景隆更变成了她的倾慕者……
还让她用从领先时代200年的燧发火枪,重伤了历史上攻灭北元,犁庭扫穴的名将蓝玉;
她的身份明明是明军俘虏,却在大明宫廷一副“上国钦使”的做派;从马皇后到太子朱标以下,人人对她客气有加;
比试赛马,击败了大明的宁国公主,得到她的敬佩与友情;
甚至还能直接教训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揪住皇长孙的耳朵不放……
一边当着明朝皇宫的女官,一边和姑姑秦王妃暗中谋划,给北元当女间谍去打探消息,通风报信……
从一些没删减干净的镜头切换中,甚至能隐约感觉到:
少年朱棣同样对她一见钟情,甚至可能就是因为她的缘故,吵着嚷着要退掉与徐达女儿的婚事,被大哥朱标大怒之下狠抽了五十鞭子,都不肯改口……
离谱两个字,一次又一次。
编剧只顾着不断往这个架空女角色身上,去堆各种言情偶像剧的相关设定,导致这个角色的相关,完全成了标准【玛丽苏大女主】的配置。
不止是徐皇后(徐妙云)这个名义上的第一女主角,从人设到戏份完全被压制了;甚至连朱棣这个“大男主”,都快成玛丽苏大女主的工具人男主了……
而且,最最难以容忍的是什么?
这位玛丽苏大女主,在与朱棣同游开封府夜市时,居然说出了如下台词:
「对你来说,这是大明朝的北京(注1);可对我来说,此地却是我祖父大元颍川王察罕帖木儿开府驻节之所。
这里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父王与母妃不知道对我讲过多少次……」
而身为大明四皇子的朱棣,听到这种奇葩言论,居然颇以为然,而不立时严辞反驳?——这里在三百年前,本是我们汉人的京师:宋朝的汴京城!
注1:朱元璋时代,明朝以应天府为南京,以开封府为北京;朱棣登基后,才改以燕王封地北平为北京。
还有玛丽苏大女主的父亲,半生飘零未遇明主的“云飞兄”王保保,在漠北决战明军时,对部下大将如是言道:
「江南丢了,我们可以回到中原;中原丢了,我们可以回大都;大都丢了,我们可以回上都;上都丢了,我们可以回漠北;漠北丢了,我们还能去哪呢?」
如果是完全不熟悉从宋元到明初这几百年历史的现代人,
单看这段台词,与前后相关剧情,是否甚至会觉得:明军才是非要赶尽杀绝的“侵略者”?把能歌善骑的“北元人民”(注2),从江南、中原、大都、上都、一路驱赶到了漠北?
真实历史上的王保保,明明是个与“大宋名将制造机”金兀术齐名的著名常败将军,
生平百战,不知被徐达、常遇春、李文忠们打得丢盔弃甲了多少回,从占据中原半壁江山,到被一路驱赶回漠北,累积损失了几十万兵马;
1368年,太原之战,徐达、常遇春率军大败王保保,全歼北元骑兵十万人,收降甲士四万,王保保仅率十八骑奔逃。
1369年:沈儿峪之战,徐达率军大败王保保,歼灭北元军十余万人,俘虏北元亲王两人、大臣僚属一千八百六十多人,兵将八万四千五百余人,马驼杂畜以巨万计。
只是在1372年,靠着明军先锋蓝玉的贪功冒进,王保保才侥幸赢了徐达一次,杀伤万余人;加上屡败屡战,誓死不降,得到朱元璋“天下奇男子”的赞誉。
然而,在这部《山河月明》里,他却能面对着明军徐达、李文忠、傅友德、蓝玉、耿炳文组成的豪华将星阵容,先打败李文忠,兵困耿炳文,后战平徐达,不落下风……
——牛皮吹得这么离谱,王保保他自己知道么?
……
其实对真正的明朝历史爱好者来说,
和永乐大帝的各种雄才大略文治武功,能否被电视剧如实展现相比,
我们其实并不在乎这部剧中,他到底有多少女人,又是否在和徐皇后伉俪情深的同时,居然还要如偶像剧男主角那样,对妻子“守身如玉、从一而终”?
——对历史记载中,明确有几十个嫔妃的帝皇来说,这原本就不该是个问题。
永乐五年,徐皇后(仁孝文皇后)英年早逝;
她生前最信重的助手,协助处理宫务的昭容王氏,永乐七年册封贵妃,主持宫务,到永乐十八年去世,一直颇受朱棣信任,可以说是徐皇后去世后的十余年间,朱棣后宫中最重要的女性。
《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一》:【昭献王贵妃,苏州人也,随父宦在京。永乐初,选择良家女,妃入宫,册为昭容。时宫中上下多朔产,略少委曲。独妃具才德,能从容婉娩以行其意,以故妃佐理宫政称惬伏,仁孝爱之。】 《明太宗实录●卷二百二十七》:【『永乐十八年七月』丙子,贵妃王氏薨,妃有贤德,事上及仁孝皇后恭谨始终。处宫闱之内,肃雍有礼,蔼然和厚,综理庶事,丝毫不紊,甚为上所重。上晚年有疾,间或急怒,宫人惧谴,妃委曲调护,盖自皇太子亲王公主以下皆倚赖焉。至是以疾薨,上恸悼之,辍视朝五日,赐祭,諡昭献,命丧葬悉如洪武中成穆贵妃故事。】《李朝实录●世宗实录●卷二十六》:【初, 帝宠王氏, 欲立以为后, 及王氏薨, 帝甚痛悼, 遂病风丧心, 自后处事错谬, 用刑惨酷。】
所以,一部以明太宗永乐大帝为男主角的明朝历史剧,女一号为仁孝文皇后徐氏,女二号为昭献贵妃王氏,这本身是很正常合理的。
而且,两位女性角色间还有「故妃佐理宫政称惬伏,仁孝爱之」的历史记载,关系应是极亲密与和谐的。
清朝乾隆帝一句「旧日玉成侣」,就能让《延禧攻略》的两位女主角“孝贤皇后”与“令妃”,牵强附会成“令后cp”,播出时颇受观众欢迎。
所以,就按真实历史,写好永乐大帝的这对“贤妻良妾”贤内助,这又有什么不好的?观众势必满意,史迷也能认可。
然而,《山河月明》的剧本作者,非要觉得王贵妃“苏州良家女”的身份,不够有戏剧冲突,强行将人设改成了王保保的女儿,北元的公主,朱棣的挚爱,
按这种剧情发展趋势,大约还要让她与朱棣的爱情,作为两个政权、两个民族从战争走向和解的象征?
——知道历史上的朱棣,究竟是什么人么?年少时就是常年御边北征的大明燕王,登基后五次北征蒙古,死在征途的戎马帝皇,非要让他【认仇为爱】?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还记得两年前同样被很多人怒喷“歪曲历史、胡编乱造”的《大明风华》:
永乐大帝朱棣,最后一次率军北征,想要一举荡平瓦剌、鞑靼、兀良哈各部,为后世子孙一劳永逸,永除边患。
太子朱高炽和朝中众文官则劝他与民休息,因为国库年年赤字,已经禁不起大仗了。朱高炽送来亲笔手书杜甫《兵车行》一诗,太孙朱瞻基当众诵读。
朱棣则对着子孙和众将士,慷慨言道:
我年轻的时候,跟随徐达大将军北征,两淮之地,洪泽湖一带,本是鱼米之乡,几百里没有人烟,那草长了半人高,从老百姓院子里一直长到炕上,
敌人们(注3)把当地圈了做马场,人杀了埋在地底下做肥料,那草长得才好。
我记得清楚,那是盛夏七月,当地却阴寒刺骨,四野鬼火,遍地呜咽,十几万大军近皆垂泪。
徐达大将军说,再搞十几年,我们的孩子,连唐诗宋词是什么都不知道了。
(当然,较真说,徐达北伐中原时,才七八岁的朱棣,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跟随大军出征的。)
那是一段何等惨痛的历史,却一直都被刻意避讳,不知是否第一次在中国影视剧中呈现,
并非是在一部饱受赞誉的历史正剧里,而是在一部表面看似“玛丽苏大女主剧”的古装传奇剧中,唏嘘可叹啊!
注2,注3: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如从前历史剧的“草原十八部”“驱逐他们”“大金”“大清”等刻意避讳一样,
历史剧中是不可能看到“鞑子”“胡虏”“蛮夷”“满清”“五胡乱华”“驱逐鞑虏”等说辞的,以免刺激了某些极端分子过于脆弱的“自尊心”……
所以,《山河月明》里,敌人永远就一个称呼:北元人。
对此只想说: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