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为什么可以七步成诗(才高八斗曹子建)

读《三国演义》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曹植“七步成诗”的传说,“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魏文帝曹丕嫉妒曹植的才华,命令曹植七步之内做出诗文,否则处死。而事实上,曹植虽然处境尴尬,但并非死于迫害,而是忧郁而死。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而曹植则是在6年后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

曹植为什么可以七步成诗(才高八斗曹子建)(1)

七步成诗

南朝名家谢灵运曾给予了“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高评价,而父亲曹操原本也给予重望,对他恩宠有加,那么为何曹植没有成为曹操接班人呢?

唯一的竞争对手,同母兄弟曹丕

首先,先了解一下曹植的竞争对手,后来的胜利者——曹丕。曹丕,魏武帝曹操次子,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与曹植是同母兄弟。事实上,大多数人认为曹植文采过人,却忽略了曹丕的文学成就。曹操、曹丕与曹植三人合称“三曹”,都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文学成就对当时文坛影响重大。曹丕擅长诗文辞赋,在中国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燕歌行》、《与吴质书》。

曹植为什么可以七步成诗(才高八斗曹子建)(2)

曹丕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盛赞曹丕“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在《姜斋诗话》里更是直言:“实则子桓天才骏发,岂子建所能压倒耶?”,为曹丕文学成就“平凡”。可以看出,曹丕在才情方面并未被曹植远远甩开,二者差距并没有想象的大。

此外,曹丕的优势还在其生活经历。曹丕五岁时父亲曹操就教导射箭,等到八岁了又学骑马,曹丕追随曹操南征北战多年,练就了强健体魄与沉稳性格。

曹植为什么可以七步成诗(才高八斗曹子建)(3)

曹操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用计谋赢得了继承权,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丕作为储君驻守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魏讽密谋攻邺,曹丕率众平定变乱,诛杀魏讽。 曹丕作魏太子时期,积极组织文学团体并参与鼓励文学创作,使得同类唱合诗赋作品由此而兴,成为建安文学发展独有之气象

曹丕在政治文学两方面都显示出了过人能力,打败曹植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曹植为什么可以七步成诗(才高八斗曹子建)(4)

建安七子雕像

恃宠妄为的曹植,“花花公子”形象一步步败坏好感

建安十九年(214年), 曹操征伐孙权, 任命曹植留守邺城, 并对曹植说, “吾昔为顿邱令, 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 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 可不勉与!”,可以看出,曹操对曹植报以重望,栽培的意味不言而喻。事实上,曹植几次都与继承人位置擦肩而过。

据《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云:“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

曹植为什么可以七步成诗(才高八斗曹子建)(5)

曹植

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在曹操外出期间,曹植借着酒兴私自驾着王室车马,擅自打开了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曹操对此怒不可遏,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死党杨修也因此遭诛杀。自秦代起,司马门就是皇帝专用的天子之门,只有天子或天子的使者(代表天子)才能自司马门出入,擅闯者依律死罪。曹植因为父亲曹操的关系而免于死刑,但也因此而日渐失去信任和宠爱。

司马门事件让曹植失去世子之位,同年十月曹丕当上世子,正式成为接班人。

曹植曾一度是父亲认为的“儿中最可定大事者”,因此即使曹植醉酒擅闯司马门, 曹操也从未放弃过他。为安抚曹植世子位之失, 还封其为“万户侯”。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樊地告急曹仁被关羽围困时, 曹操派遣曹植前去解救, 然而曹植却“醉不能受命”。可以说,即使到了这个时候曹植也未必没有翻盘的机会,只是自己没有把握住。

曹植为什么可以七步成诗(才高八斗曹子建)(6)

河南许昌曹丞相府:“三曹”

结语:曹植才情过人,曾被盛誉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父亲曹操对其给予厚望,未尝没有让他成为接班人的意味,然而曹植放任不羁的任性一次次的令老父亲曹操失望,最终也毁了自己。或许,与大位失之交臂的曹植才是最好的选择,毕竟才学不等于政治,后世的陈后主、宋徽宗不就是很好的反面例子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