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景通幽处 书径通幽处

独景通幽处 书径通幽处(1)

看书如游园,眼前,一处风景连绵着另一处风景,遐想,一座古宅停泊着多少掌故秘闻。仿佛纵横山水之间,如赋、比、兴的兴,此处棹歌,彼处闲情。

按图索骥的过程里有不同寻常的快乐,溯着一本书来时的方向,逆流而上,寻找她的芳踪。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少时看到“人淡如菊”四字,不知作者为谁。有人说,就是爱情小说嘛,亦舒的。有人说,哎呀,是《连城诀》的一个章名。直到读到一本清代的小说,描写那人的容颜时竟用了八个字:“落花无言,人淡如菊。”那一份欲语还休的情愫,如置睫前,当真是恰到好处却无言了。这样好的句子,用在这样的地方,倒映照出意想不到的佳妙。

这样得意的地方也还不是它的出处,这样优美的句式出自诗书锦绣的大唐。司空图立在晚唐的暮景里,写下《诗品》的传世风流。“采采流水,蓬蓬远春。”如此盛丽丰腴,春之气象。“碧桃满树,风日水滨。”如此华美明丽,天清气朗。“柳阴路曲,流莺比邻。”如此心心相映,温婉动人。

有明朗清心的“白云初晴,幽鸟相逐”,也有气势慑人的“海风碧云,夜渚月明”,还有那天然清新的“幽人空山,过雨采苹”,醒人心目的当然少不了一句“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清涧之曲,碧松之阴”的静谧,“登彼太行,翠绕羊肠”的豪情,都让人过目难忘。那些景色仿佛解语之花,含情脉脉:“水流花开”如一则如烟往事,诉着多情却被无情恼;“明月雪时”多像名士风流,静躁两不相干;最让人牵挂的却是那句“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惘然如梦欲语还休,多少人痴迷其中,留连不已。所以清人的小说中引用过这一句,今世的言情小说里也有它,连《连城诀》里也有它一页之地,大约也是同样的爱慕吧。

喜欢反反复复追寻那些典故的源头,美好的文字总是代代相传。在翁宏的《春残》里,“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只是悄悄然的春别;晏几道的《临江仙》原封不动地借来一用,“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后人在词话里叹曰:工丽芊绵,结句依依不尽。加上结尾处的那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更无敌手。

有这般更上层楼的,也有相得益彰的,辛弃疾《南乡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正是源自老杜的《登高》中的名句:不尽长江滚滚来。

还有隔世知音的,写下“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的唐朝李贺,与清朝的纳兰性德相隔了一千多年,这个句子被纳兰拿来化用在词里,一字未改。想来李贺固然是门庭破落,拜谒无门,又因避父讳无缘登第,时运不济,然而即使出身权门文韬武略又能如何?千载之下,纳兰性德和李贺终是要殊途同归,一腔热忱也只能郁郁无奈,笔下蜿蜒,留与后人评说。

溯读博阅,随意东西。沿着书中的小径,曲折迂回,踩出一幅饶有趣味的私人地图。(黎武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