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一日三餐的感悟(现在生活讲究一日三餐或多餐)

我们常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今天我们一日三餐的饮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这已然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习惯,但是如果追溯饮食本源的话,就会发现一日两餐才是古代中国人的日常饮食观。

古代人一日三餐的感悟(现在生活讲究一日三餐或多餐)(1)

南宋的朱熹就曾经在《论语集释》中注释记载说朝日饔昔日飧这一段就很明确地表达了,在孔老夫子那个年代就已经实行了两餐制,早上的一顿称为朝食,又叫饔,具体的时间是在上午的7:00~9:00之间,晚上的一顿称为飧,时间大约是下午的3:00~5:00,中间是不吃午餐的。根据研究表明,中国从上古时代就习惯一天吃两顿饭,至少在距今3600年前拥有文字记载的商代就开始实行一天两餐制了,上午7:00~9:00成为大食,下午的3:00~5:00成为小食。

古代人一日三餐的感悟(现在生活讲究一日三餐或多餐)(2)

到了秦汉时期食物是相对匮乏的,皇帝四餐,大臣三餐、百姓两餐人,陈直先生的《汉书新证》一书当中也说,汉代统治阶级日三食,一般人民日两时,众人生活水平及壁纸考察艺术当中有考证,说宋朝人每天早晚仅两餐,官员、世人概不例外,南宋诗人高公泗的诗句当中写道:只把鱼虾充两膳,肚皮今作小池塘”。这里把吃两顿饭称作是两。而到了明清时期,人们还是习惯一天吃两顿饭,据说乾隆皇帝一天也是吃两顿饭,叫做早和晚膳,并没有中间的午膳。

古代人一日三餐的感悟(现在生活讲究一日三餐或多餐)(3)

那么为什么古人讲究一日两餐呢?他们长期从事农业劳作,中午难道不饿吗?这第一个当然就是自然原因了,古代人所有的生活节奏都是跟着老天来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一直秉承着农业来立国之本的中心思想,在古代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水平较低,晚上也没有电灯,普通人家又买不起油灯或者蜡烛,照明都很困难,使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时候,必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了傍晚只要太阳落山,大家就回家休息,第二天太阳出来或者是鸡叫的时候大家就出来了劳作,这是符合大自然运行规律的农业法则,这种生活方式其实也是古人一日两餐习俗的主要原因之一。

古代人一日三餐的感悟(现在生活讲究一日三餐或多餐)(4)

第二个原因当然是经济原因了,古代社会农耕经济虽然发达,但是农民一直都处于被统治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地位,其实吃上一口饱饭都很难得,农民们每天的起早贪黑辛勤劳作,虽然能够获得大量粮食,但是因为金字塔形的阶级性质,层层剥削的社会关系,农民们最后能剩下的粮食也仅仅够糊口的,再加上长年累月的打仗,大兴土木等等,老百姓们面临着大量的税收,同时家里的孩子也多,粮食根本不够吃,所以呢,只能压缩吃饭的时间,尽可能地去多工作,如果遇到灾年,农民很可能会颗粒无收,所以为了生存,百姓们都会省吃俭用,储存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古代人一日三餐的感悟(现在生活讲究一日三餐或多餐)(5)

​在这样不得已的前提之下,只能是一日两餐拮据度日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这样的习惯, 由此可见,古代农民的生活其实是非常艰苦,因为社会剥削,即使是辛苦劳作,还落得个无粮可吃,或者说不得已减少一餐,这真的是让人心疼且悲凉啊。反观我们今天能够吃上一日三餐,甚至有些人还要加一个宵夜,达到了一日四餐,真的应该好好的珍惜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最后喜欢的朋友,帮忙点赞关注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