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的是哪里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地球知识局——从苏杭到天堂
NO.557-从苏杭到天堂
作者:尼玛查航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风土谣谚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也因为这句话的广为流传,风光旖旎的江南福地在人们心中也一直有着一种美好的憧憬,可以说,这句话是江南水乡最有力的宣传语。
那么这句话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天堂,又为什么是苏州和杭州?
先有苏后有杭
第一句改成苏杭都地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且邻城有重合,实际距离也就200多公里,所以历史上我们常将苏杭并称。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两城有了前后的区分,竞争也就随之而来。
苏州的地理位置非常占优,其位于江苏省南部,坐落于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中心,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是江苏省的东南门户,上海的咽喉,苏中和苏北通往浙江的必经之地。
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的苏州
苏州开始发展的历史要早一些。早在春秋时期苏州就被吴国作为都城,相传苏州城就是吴王阖闾时伍子胥所造的阖闾大城。《史记正义》记载:“寿梦(吴兴王)卒,诸樊(吴顺王)南徒吴,至二十一代光(吴道王阖闾),使子胥筑阖闾城都之,今苏州也。”
吴国南邻越国,在后来的吴越之争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掉了吴国,自然苏州也并入了越国。在进入战国时期后,为了加强对国内,特别是对吴地的控制,越王翳于又(从琅琊)迁都苏州。
当时吴有姑苏,越有会稽
而其他城市要么还不存在要么还在海里
(越国向北一路扩张至琅琊,可见其海洋属性)
到了秦朝统一天下,地方行政方面采用郡县制,设立了会稽郡。会稽郡以会稽山得名,管辖吴越两国故地,郡治在吴县,这个郡治就是郡守府署所在的首县,也就是苏州。
秦汉时的经济中心仍牢牢得位于北方
关中、山西、华北的郡县
远比长江流域要多
东汉时期设吴郡,郡治仍在吴县。三国时期,孙策平定江东后领有吴郡,并以此作为都城,直到建安十三年,才由孙权迁都京口(今镇江)。
正是吴和东晋的开发
使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强力发动机
其背景则是北方战乱与南下流民
在都城、治所的有利加持下,苏州较早地得到了发展,从两汉至六朝,苏州一直都是江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到了隋唐朝时期苏州已相当繁荣,也正是从隋朝开始,撤郡建州,苏州从姑苏成为了“苏州”
随着隋唐大运河的开凿,经济中心逐步由黄河流域转移到江南,这期间苏州经济之繁荣一言以蔽之:“当今国用,多出江南;江南诸州,苏为最大。”
杭州异军突起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东临杭州湾,与绍兴市相接,西南与衢州市相接,北与湖州市、嘉兴市毗邻,西南与安徽省黄山市交界,西北与安徽省宣城市交接,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河网密布。
背靠浙江山地
面向环太湖平原的杭州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沿和钱塘江流域,史称余杭或钱塘,历史沿革与苏州类似,都曾属越国、属会稽郡、属吴郡,隋王朝建立后,废南朝陈钱塘郡为州,州治设余杭,名杭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
杭州的得名与大禹治水有关,据《郡县释名》:“禹巡会稽至此,舍航登陆,杭、航古字通用,故名杭。”“相传”大禹治水曾到达杭州,并在此弃舟登陆,“杭”通“航”,就是船的意思,大禹弃舟的地方,就叫“禹航”,因此就有了余杭的说法。现今在余杭城区还有一条道路保持着“禹航”的叫法,就叫禹航路。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
(不过大禹会跑来钱塘江这么远,恐怕是不可信的,古人牵强附会之处颇多)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建都于杭州,吴越王钱镠励精图治,尽量避免战争,在四处战乱的环境中,仍保持了国内长达数十年的安定,百姓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发展,杭州开始显示其重要地位。
这算是杭州第一次被定为首都了
虽然这主要是因为吴越是偏远的割据政权
而定都苏州等地又过于危险
北宋时期,设两浙路,“路”是宋朝一级行政区,两浙路包括苏州、杭州等14个州,杭州上位,成为两浙路路治。据《宋史》记载,当时杭州人口已达20余万户,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被宋仁宗誉为“东南第一州”。
供养东京汴梁的艰巨任务
杭州一定没少出力
南宋时期,杭州继续上位,被选为都城,进入鼎盛时期,繁荣之景一度号称“江南第一大都”。
这一枚出土的南宋银铤上
两浙路转运司市舶案进奉淳祐七年
天基圣节银五百两
“天上天堂,地下苏杭”
较早地将苏杭两地一起赞美的是唐朝的白居易。白居易曾在杭州、苏州都做过地方官,在任期间留下不少盛赞当地的诗篇,有夸杭州的“知君暗数江南郡,除却馀杭尽不如”,也有赞苏州的“甲郡标天下,环封极海滨”。
知君暗数江南郡,除却馀杭尽不如
——白居易
白居易回到北方后,怀念起江南常把苏杭并提,如“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十章。”所以有人推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谚语成形于唐朝或唐朝之后。
这句话最早的文字记录是在南宋前期范成大的《吴郡志》上,“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所以,可以确定这句话的形成于南宋或南宋之前。
南宋时期杭州城图
考虑到谚语从形成、流传到被文人笔下引用的时间间隔,以及杭州发展到足够与先富起来的苏州并称的时机,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谚语的流传应该是在五代吴越后期或北宋初期。
苏杭在一起被称誉,互相之间的实力也是此消彼长。苏州出道很早,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就是一方诸侯的都城。而杭州则一直处于吴越争霸的边境线上。大约在汉代,西湖才真正变成一个内湖。
然而随着政治资源的转移,杭州一度超过苏州。宋高宗南渡“留下”之后,整个南宋时期,杭州地位都远超苏州。
杭州虽然相对偏远
但也远离淮河流域的战争前线
至少不至于像北宋那样轻易猝死
不过,明清时代,苏杭再次出现逆转。苏州的地位上升,超过了杭州。有两个关键指标说明了这一点:一是苏州贡献的税赋占比超过杭州;二是在科举考试中,苏州出的状元人数远远超过杭州,位居全国第一。
到1949年之后,苏州和杭州的地位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新中国的行政区划里,苏州成为了一个地级市,而杭州则成为了省会城市。
改革开放以后,又出现了所谓的浙江模式和江苏模式的分野。浙江模式,是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民营经济发达;江苏模式,是强政府、高效吸引外资的模式,在苏州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90年代之后,“上海 苏州”模式的开启,使得苏州的经济增长令人震惊,经济总量一度紧紧咬着深圳、广州,俨然有“按着喇叭超车”的迹象。
但苏州的增长很快在六七年前遇到瓶颈,跟广深的距离陡然拉开,被天津、重庆超越,在中国城市的顶级争夺战中,从第五名滑落到了第七名。而最近几年,杭州迅速崛起。虽然GDP总量仍然没有苏州多,但“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已经越过苏州。
一方面是来自全国新的城市中心的竞争
一方面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内部竞争
苏锡常如韩赵魏一般?
不只是现在,历史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苏杭一词前后之名一直是两地人争论的热点,但不论怎么争论,苏杭堪比天堂的美誉依旧不变。苏杭获此赞誉,一方面当然得益于“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江南美景,另一方面也需要有足够满足人需求的繁荣的经济与文化,否则,那只是块圣地,而不是有着幸福美好生活环境的天堂。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