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赛车有哪些变化(赛车比的是什么)

f1赛车有哪些变化(赛车比的是什么)(1)

F1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产物

F1 的“F”是 Formula 的意思,也就是中文翻译里的“方程”。有些人以为,这里的方程指的是那些曲曲弯弯的赛道符合某些方程式的图形,实际上不是这样的。Formula 的本意是“规则”,它既包含对车身尺寸、重量等设计的规则,对发动机排量/转速的限制,对电控系统的限制,对轮胎的要求,还包含了对排位赛的形式、计分系统等规则。

而之所以制订这么多规则,最大原则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原则是在限制范围内,看哪家车企能设计出性能更好的赛车。

实际上,在各个车企都拼尽全力设计后,这些赛车在性能上的物理指标差异已经不大了。所以粗略来看,大家驾驶的车是高度类似的。比如,今天的 F1 一共有 10 个车队,但发动机却只有 4 个品牌,分别是奔驰、法拉利、本田、雷诺。

这时候,F1 的另外一个看点,也就是刚才说的制定规则的第二个原则,就是在大家都驾驶类似车辆时,尤其是动力指标一致的汽车的时候,谁的驾驶技术更好。

所以,F1 赛事每年有两个奖项,一个颁给制造商,一个颁给车手。

而 F1 中的“1”是赛事级别的名字。有 1 当然就有其他数字,国际汽联还有 F2、F3、F4 的比赛,它们的模式和 F1 很像,只是车辆的规格没有那么高。

f1赛车有哪些变化(赛车比的是什么)(2)

中国选手周冠宇曾经就是从卡丁车 - F4 - F3 - F2 一路升上来的赛手,然后被招入了阿尔法罗密欧车队,升级为 F1 车手。

这项比赛是 1920 年代由国际汽车联合会搞起来的。那个年代也是汽车刚刚量产,普通家庭买得起的年代,但到了 100 年后的今天,它已经是全球最昂贵的比赛了。

全球每年一共 10 支车队参加,每支车队每场可以上 2 辆车,所以一共是 20 辆车。

全年一共 23 场比赛,每场比赛换一个赛道,赛道都是按照最严格标准打造的封闭路段。每次正赛,总里程在 300 - 320 公里之间,大约 2 小时完成比赛。每场比赛是周五开始、周日结束,包括 3 场练习、1 场排位赛、1 场正赛。练习只是为了让车手找到感觉,周六下午的排位赛才开始正餐。

排位赛是用来解决在正赛的时候车辆排列的先后次序。排位赛总共只有 1 小时,分 3 轮,每轮都够车手跑 3 圈时间的,然后从 3 圈里选出单圈最快成绩。

在第一轮的排位赛里,会把最慢的 5 名车手筛选出来。这 5 位就按照他们单圈最快速度排序,正赛时,他们就会排在最后 5 位。第二轮也是同样的规则,把第 11 - 15 名的发车排序选出来。第三轮排位赛确定前 10 名发车位置的先后。

其中,第一名被称为“杆位”(pole position),这个赢在起跑线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在 F1 历史统计中,1057 场正赛的冠军里,有 446 位车手当时是杆位。拿到杆位,就意味着是 42% 的冠军了。

正赛结束后,只有前 10 名有积分,第一名到第十名的积分分别是 25 - 18 - 15 - 12 - 10 - 8 - 7 - 4 - 2 - 1。而新闻里说周冠宇拿到的积分是 1,也就是说,他在巴林站的那场比赛的正赛中排名第 10。

f1赛车有哪些变化(赛车比的是什么)(3)

为什么F1的核心战术是换胎?

F1 比赛看什么?看战术。战术的核心是什么?基本就是换胎。

F1 规则中,对轮胎的使用是这样的:每个车队每场最多只能使用 3 种轮胎,分别是软、中、硬 3 种。如果遇到下雨,还可以增加半雨胎和雨胎 2 种。

软胎是全热熔型的轮胎,和地面摩擦后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就会非常软,抓地力很好,但磨损很大,通常行驶一百多公里就不得不换了。硬胎抗磨损,但抓地力最差。中性胎在抗磨损和抓地力上处于软胎和硬胎之间。

如果你在比赛中看到轮胎侧面是红色的,就是软胎;中性胎的侧面是黄色;硬胎的侧面是白色,绿色是半雨胎,蓝色是雨胎。

F1 正赛里有规定,每辆车至少要使用 2 种轮胎类型,所以每场比赛里,每辆车的四个轮子都必须换一次胎。于是,一场比赛的战术都是围绕换胎展开的,比如:

是换 2 次胎,次序按照软胎、中性胎、软胎来换,还是只换 1 次,多用中性胎?或者,开赛时是先用软胎,还是先用中性胎?又或者什么时间点进维修站换胎?维修站换胎动作快不快?有没有重大失误?还有,车辆进维修站、经过警示的白线时,车速有没有降到 80 km/h 以下?出维修站时,有没有闯红灯?甚至还会出现车队通过无线电通知车手换胎了,但车手根据比赛形式拒绝入站的情况。

今天,F1 比赛中最为人称道的除了超车技巧外,就是换轮胎的操作了。世界纪录是由红牛车队在 2019 年的巴西站创造的 1.82 秒。没看过 F1 比赛精彩镜头的人,可能会以为我说错了。其实真不是 18.2 秒,而是 1.82 秒。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在网上搜搜这段视频,看看他们是怎么换的。

大体上,换胎由 19 个人共同完成。每个轮胎 3 个人操作,1 个人操作气动扳手,专门负责拧螺丝;1 个人取下旧轮胎;1 个人装上新轮胎。四个轮胎就需要 12 个人。

另外 7 个人呢?前后各有 1 个人,用千斤顶抬起车辆,还有 3 个人抱着大管子清理进气管道,1 个人负责帮忙擦赛车手的护目镜;还有 1 个是信号灯操作员,提示车手换胎进度。

一般来说,换胎速度虽然都不慢,但 1.82 秒也实在太快了,一般时间是在 5 - 20 秒之间。具体多长时间,看每次进维修站车辆的状况如何,需要处理的问题多少,问题越多,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f1赛车有哪些变化(赛车比的是什么)(4)

在 2010 年之前,进站还有一个加油的环节。这样一来,车队还要规划每次加多少油。因为加的少,车的重量减轻,就能提高车速。但当年,也有加油时操作失误,把车点燃的事故出现。这更是增加了核心战术的观赏性。

而不同的赛道,尽管长度有差别,完成一圈的时间顶多也就是 70 多秒到 110 秒之间。换轮胎前入站和出站都有限速规定,不能违规。

所以,如果能把换胎数从 2 次减少到 1 次,或者每次换胎能从 15 秒减少到 5 秒,就能陡然让车手获得几秒到十几秒的优势。所以,换胎是策略中的重中之重。

为什么F1的观赏度下降了?

不过实际情况是,最近七八年来,F1 的观赏度一直在下降。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超车场面少了,冠军基本都是奔驰车队和这个车队的车手汉密尔顿的。

精彩度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从车身设计上,2000 年的时候,F1 赛车的轴距限制还是 3000 毫米,今天已经放宽到 3600 毫米了。

以大家最熟悉的五菱宏光为例,它的轴距是 2720 毫米。3600 毫米的轴距,大约是救护车的大小了。这么长轴距的车,配上 2 米的车宽,在大部分是 7 米宽的赛道上就非常难超车了。

咱们比较来看,中国的城市道路每车道的宽度标准是 3.5 米,双车道就是 7 米,想要并排 2 辆 2 米 宽的车行驶的话,2 辆车都要有意识的一辆贴着左边走,一辆贴着右边走才可以。如果两辆救护车在这样的道路上竞速,外加互相挤、挡,是不是很难超车?

其次,精彩度下降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国际汽联把 F1 发动机的规格限制得越来越死。

可以说,大家用的都是同一款性能指标的发动机。于是就只能在其他部分下功夫。最值得下功夫的部位就是整车空气动力学,也就是外壳形状、尺寸和各种小翅膀。

f1赛车有哪些变化(赛车比的是什么)(5)

这导致比赛的精彩度下降的原因是这样的——

F1 赛车的重量大都在接近 800 公斤的范围,比一般家用车轻了 50% 以上,而直线冲刺时车速往往能达到 350 km/h。这么快的速度,还要保持稳定,靠的当然不是车重,而是迎面风导流后出现的下压力。

这个压力把车辆牢牢的固定在地面上,不发飘。但设计考量的因素并不仅限于对本车下压力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对车身后 10 - 20 米气流的影响。

为什么要考虑对车身后 10 - 20 米气流的影响呢?因为这是后车跟车和超车时必须要经过的区域。

今天的设计会让在后面跟车距离是 20 米的车辆,下压力减少 35%,距离 10 米的时候下压力减少 46%。这都算是惊人的减弱了。于是,一旦后车进入这个区域,本来能高速过的弯,就因为下压力不够、摩擦力不足,很容易被甩出赛道,所以只能减速。这也大大增加了超车的难度。

不过,国际汽联也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从 2022 年起,新标准就对空气动力学组件提出了新要求,目的就是让前车经过后,后车还能有相对充足的空气可用。

测试的大致的数字是这样的:距离 20 米时,后车下压力的损失降到 4%;距离 10 米时,后车下压力的损失降到 18%,远比之前的影响小得多。所以,今年很可能是 F1 比赛精彩度回归的一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