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有千面只有一心(一字一菩提善)

佛有千面只有一心(一字一菩提善)(1)

善若水,善为长;山之高,水之泱。

中国人相信因果关系,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是值得推崇的,于是有「上善若水」之说。善还是一种擅长,如「多谋善断」,「循循善诱」。南朝梁简文帝说:「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善人者,人亦善之。真正有品行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绝不矜持。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善良,更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之,聋子闻之。

善,会意字,读作shàn,从言从羊。本义“吉祥”,做形容词用有“完好、共同满足、吉、美好、善良、慈善、应诺、慎重、高明、熟悉”等义项,做动词用有“擅长、修治、羡慕、认为好、赞许、友好”等义项,做名词用有“好人”义,还做姓氏。还有“好好地;多;常;易”等义项。“善”具有深刻的伦理学、哲学和佛学内涵。中国传统伦理有丰富的劝善内容,如《太上感应篇》等。“善姓”为罕有姓氏。《吾思/圣神贤》诗曰:深思熟思,必有奇思。信师行师,自可名师。圣学博学,方成绝学。知善致善,是为上善。性勿恶,形勿舍。省勿止,神勿折。

真、善、美是人脑在感官观察接触客观具体环境、现象、事物的基础上,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分析比较从其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正 面意义、正面价值和正面意识的认识对象,是具体事物、具体现象、具体事情、具体行为具有的,能够引起人们对它产生兴趣并进行关注,使人在接受和获得该具体 事物作用和影响的过程中,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得到满足,产生快乐、幸福、称心、如意等美好感觉的性质和能力,是和假、恶、丑相区别的相对抽象事物。

运动是具体事物的一般形式。行为是相对显著的运动,存在是 相对静止的运动,行为和存在是具体事物的两种对立统一的具体形式。真是人们从具体事物的的一般形式——运动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认识对象,善是人们从具体事 物的具体存在形式——行为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认识对象,美是人们从具体事物的具体存在形式——存在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认识对象。

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具体事物的同一个行为行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有人认为它符合自己的意愿,是善行,有人认为它不符合自己的意愿,不是善行,还有人认为它违背了自己的意愿,是恶行。对于什么是善行、善事、善主的问题,人们给出的答案也不相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不同的人关于同一个具体事物的存在、行为和变化具有不同的经验和知识。知识和经验丰富的人可以迅速准确地判明一个认识对象具有的善恶性质和能力。缺少知识经验的人很难正确判断一个认识对象具有的善恶性质和能力。另一个原因是个体和集体的生存发展需要、利益和具体意愿时常存在差别。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个体和集体的生存发展需要和利益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少数人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和利益时常存在差别,少数人同多数人的意愿、意向、意识时常存在差别。

人是万物的尺度,善是万物之一,所以人是善的尺度。这里所谓的人不是指社会中的个别人,而是指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是指占社会多数比例的人民。社会的发展进步是有客观规律的,人是社会发展变化规律的制定者,人们参与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意愿、意向、意识就是社会发展变化具有的客观规定和客观规律。

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是丰富多样的,人不仅有生理的物质需要,而且有心理的精神需要。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的满足只有维持在一个正常合理的水平上,人才能感到生活的美好,才能感到具体事物的存在、行为和变化对自己具有的善意。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 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必须首先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在满足生理的物质生活资料需要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宗教的、政治的、伦理的、文化的、艺术的、审 美的活动,才能满足心理的精神需要。因此,人们关于社会发展进步的意愿、意向、意识,关于真、善、美、好、真理的客观标准同人们一定时期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关于“善”的本质、关于“善行”问题的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

“可欲之谓善”,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对善的理解,也是我们的先哲最早对“善”的解释和定义。善就是“可欲” ,就是人的欲望可以得到满足;这时期人们关于善的概念比早期已经有了很大的扩展,已不再仅仅指羊多、食物多、有饭吃等等原始含义,而是已从食物对人的生存的支持,对人的食欲的满足扩展到了一切事物对人的生存、生命的欲望的满足。

若再从心理上来研究分析,这善法(善行)的心理,可得十一种,在唯识学上,叫做“善心所法”。善行是善意、善心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善意、善心是善行的内容和本质。善心、善意不是凭空在人脑中形成和产生出来的,而是由十一种社会知识作为根据的。

善本身是一种主观判定结果,随着主体和时间的变化,而被赋予不同的内容。总体宏观地说,在最广时间范围内符合最大多数人的目的(最大最终目的)即善。在最广时间范围内被证明对最大最终目的有利的目的被称为是“善心”。在最广时间范围内被证明对最大最终目的有利的行为被称为是“善行”。

善亦是心中的一种信仰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善与恶的区别,才是最根本的区别,其它的,都是没有意义的区别。

因为善(趋善、向善、心中有善、以身行善)而无我,从“小我”走向“大我”,解放心灵,让我们的心灵摆脱身体、自我 的双重枷锁、消灭矛盾、超越物质的有限。到达善的终极世界,走向真正的自由与快乐。世界是善、恶两极的,无论是善的终极、还是恶的终极都是世界的不同形 式。世界是始于善,终于善,也可终于恶。

尘世中的修炼,不只是参透这个世界的法则(参透自我、参透善恶),让心灵从身体、自我的限制中走出来,一次次的用身心去证明、体验善的境界,在生活中、在自己的生命中,让自己整个身心远离恶的包围、进入善的圆融世界,让一个人的心灵彻底质变的过程。

佛有千面只有一心(一字一菩提善)(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