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头顶有几个香点(和尚头顶烧的香疤)

我们大家在近年来的影视剧当中,一定见到过和尚的头顶上都有或多或少的香疤,这个香疤叫做“爇(ruo)顶”。所谓“爇顶”的过程是这样的:在头顶上点燃几个塔形的残香头,让其燃烧至熄灭,表示‘愿以肉身作香,燃点敬佛’的诚心。烧痂后留下的疤点,俗称之为‘戒疤’。这种情形在佛家叫做“爇顶”。“爇"是点燃、焚烧的意思。电影《少林寺》中觉远和尚出家时,还举行隆重的仪式,在头顶上烧点香疤。就真实地还原了“爇顶”的过程。

和尚头顶有几个香点(和尚头顶烧的香疤)(1)

电影《少林寺》中的觉远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系作者原创,图片素材来自网络,仅为配合叙事之用,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和尚“爇顶"的出处见于《大佛顶首楞严经》:“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熱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若我灭后”的“我”指释迦牟尼佛,“灭”即逝世。“比丘”是僧人的梵音。“修三摩提”梵语指修禅定。“无始宿债一时酬毕”指过去的业障都能偿清。“长揖世间永脱诸漏”是说长在世间永远解脱一切烦恼。“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意思是虽然没有达到最高正觉的境界,这个人对于佛法已是达到不可动摇的信念。这就是说烧香疤是信徒表示虔诚信佛的决心。

和尚头顶有几个香点(和尚头顶烧的香疤)(2)

释迦牟尼佛像

香疤不仅头顶上有,身上的某一部分也有。头顶上的香疤数量不等,有一点、二点、三点、六点、九点、十二点的区别,越多表示对佛祖越虔诚。有的僧人甚至还要烧去一根或者两根手指。

爇顶始于何时,确切时间有待考证。不过在唐、宋时期似乎没有见到过。例如唐代高僧鉴真和尚(公元688—763 年)的真身塑像(其弟子思托做,在日本保存了一千二百多年)就没有爇顶的香疤痕迹。又如唐玄奘三藏法师像的头顶上也没有香疤。当时到中国留学的一些日本僧人如空海等也不曾有爇顶的事情发生。据现有的资料显示,爇顶的普遍流行始于元代。

和尚头顶有几个香点(和尚头顶烧的香疤)(3)

鉴真大和尚像

据《新续高僧传》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元世祖召见至德和尚,赐宴并赐他紫方袍,令他主持天禧和旌忠两座寺庙,特赐“佛光大师”之号,“当于七众授戒,必令其父母兄弟相教无犯,至于爇香顶指为终身誓言”。当至德和尚传戒时,他的弟子都必须爇香顶指,作为终身之誓。传说元人倡导爇顶之法,是为了以此作为区别喇嘛和汉僧的标记,如果真的如此,则实际上是歧视汉僧的举动。

和尚头顶有几个香点(和尚头顶烧的香疤)(4)

元世祖忽必烈像

既然和尚爇顶在唐宋时代并未流行,但是有些描写唐宋时期社会生活的影视剧中却出现了爇项的和尚,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所以这也是极为不严肃、不妥当的。

感谢阅读!

严正声明:本文内容系作者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严禁以任何形式搬运、抄袭、拆解部分或者全部内容。版权所有,如有侵权,一经发现,必将追究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