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无所待的人生境界(人到中年你该读读庄子)

法国哲学家,近代科学之父笛卡尔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

也就是那个说出“我思故我在”的超级巨人。

他在十几岁以前学习了古典语文、历史、文学、修辞、神学、哲学、法学、医学等等各种学科,学完这些他还不满足,还看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书,他自己说只要你能说的出来的内容,绝对没有他不知道的。

当然,他生活在19世纪,那时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肯定不能跟现在比,我们拿现在的东西去问他那确实难为他了。

庄子无所待的人生境界(人到中年你该读读庄子)(1)

但是,在当时那个环境下,看书能够看到笛卡尔这个程度,真的是几乎无人能及了。

按理说,这样的天才,笛卡尔应该会认为自己很厉害,可是他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这些知识没什么用,它们未必有用!

当他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他特别困惑,既然知识没用,那么什么才有用呢?因此他思考了很久,想到了一种检验真理的方法。

这种方法其实就是专门拿来检验认知的元认知。

就是说任何东西你当时觉得有用,可能过了一段时间,人们的认识,或者科学进步了,这个东西就会被推翻。所以,你看到的东西未必就是真的,这个世界本身就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关于笛卡尔的故事那可不是我瞎编的,它记载在他的书籍《谈谈方法》之中。只是,我觉得他的这一思想,在某些时候,和庄子的有些相似。

庄子无所待的人生境界(人到中年你该读读庄子)(2)

尤其是讲到《庄子·大宗师》这一章。

庄子为什么要讲道,讲真人,讲生死,他的目的其实就是告诉你,我们要超脱,要认知超越现实以外的东西,要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中去找到真理,去寻找不变的东西,那么这个东西是什么呢?

从庄子的角度看来,它就是道。

从笛卡尔的角度来说,它就是检验真理的方法。

当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觉得特别神奇。

那些伟大的人物,他们试图在揭开这个世界的真相,然后得出方法,告诉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能找到答案。

那么庄子在这一章中也讲到了得道的方法。人,生活在世俗之中,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无法摆脱,但是心灵可以从这一困境中摆脱出来,然后,你会发现更奇妙的世界。

在《大宗师》中,庄子讲了好几个小故事,这几个小故事,可以用这三个词来形容,理解了这三个词,就是打开了得“道”之法的钥匙。

第一个词是忘怀。

南伯子葵问女偊,他说您看起来童颜鹤发,您是如何做到保持年轻的状态的呢?

女偊告诉他,因为我得道了呀。

南伯子葵很高兴,就再问他,原来是这样啊,那么您说的道可以学习吗?

女偊说,不行啊,你学不来的。

女偊为什么说南伯子葵学不来呢,是因为南伯子葵重视的不是道,而是女偊的年轻。

他是因为想保持年轻而去学道,而不是为了得道而得道。

庄子无所待的人生境界(人到中年你该读读庄子)(3)

所以,女偊早就看穿了南伯子葵的想法。南伯子葵没有所谓的悟性,即便自己教他,又如何呢?

女偊又告诉南伯子葵,别说你了,当初卜梁倚来问我,我也没有告诉他,虽然他有才得,能够治理国家,但是他不能悟道。就算我把得道的方式告诉他,他也学不会。

女偊说的道理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都是普通人,都会比较重视外貌,才能等等,但是当一个人一味追求这些所谓的才能,外貌,名声,地位等等,他就会迷失自己。

他就感悟不到道。

因此女偊的方法是什么呢?

坚守自我,忘却一切。

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三日之后,遗忘天下,七日之后,遗忘万物,九日之后,遗忘自身。

当一个人忘却所有,连自我也忘怀时,他便进入一个极尽的世界。

此时,大道与他共生,这时候便能够超脱了。

用庄子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撄宁”的世界。

庄子无所待的人生境界(人到中年你该读读庄子)(4)

道在庄子的眼中超越了自我,万物,世界,时间,空间,它是一种永恒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之下,人与宇宙同生,心灵与尘土同在,你自然会得到自由。

第二个词是认命。

如果你连生死都看透了,那么还有什么执念呢?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是好朋友,四个人心灵相惜,看穿生死,对人世有着超乎寻常的认识。

有一回, 生病了,子祀去探望他。

子祀见到子舆之后很惊讶,天哪,子舆怎么病得这么严重,整个人都枯萎了。子祀于是问子舆,你心里有没有感到不痛快呢?

子舆说,朋友你别想多了,我没有不痛快。既然我已经变成这样了,那么就让我的左臂化成鸡,用它来报时,让我的右臂化成弹弓,用它来打鸟。

不知道为啥庄子的想象力如此丰富?!

不过,庄子想说的意思就是既来之则安之,老天让我变成了这个样子,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庄子无所待的人生境界(人到中年你该读读庄子)(5)

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何必厌恶自己呢?

后来子来也生病了,马上要不行了,他的妻子哭得很伤心。子犁去看望他,对他的妻子说,别哭了,你快退下吧。你看看子来,老天爷将要带他去哪里呢?是将你化作鸡肝呢?还是将你化作小虫呢?

不知道庄子的思想为何又如此的跳跃和神奇?其实,他想表达的意思便是人依旧是渺小的,我们的生命最终还会化进自然万物之中。生不过是一个过程,死可能才是真正的状态。

“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蘧然觉。”

天地可能就是一个大炉灶,人就是在这炼狱之中燃烧,炉灶把你化作了什么样子,你就变成了什么样子。

这或许也是庄子对于生命的态度吧!

那么还有第三个词,第三个词是超脱。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个人是好朋友。

后来,子桑户去世了,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就让子贡去拜访一趟。到了以后才发现,孟子反和子琴张两个人又鼓琴,又歌唱,非常的开心。

子贡不明白,回来问老师。

孔子告诉子贡,他们这些人哪早就看穿了世事。

“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终始,不知端倪;芒然仿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

生命不过是赋予在人身上的一个多余的肿瘤,而死不过就像皮肤生疮发溃而已。

很多人把生看得很重,但是在这些高人看来,生不过是一种状态而已,而死意味着超脱,意味着生的另一种可能。生生死死,过去未来,一切都在重生之中。

没有什么可以难过的。

一个人精神超脱了,便得到了永恒的存在。

所以说,庄子的得道是层层递进的。

庄子无所待的人生境界(人到中年你该读读庄子)(6)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不过也是一个理想的状态,我是这样认为的。

所谓的绝对自由,所谓的绝对快乐真的存在吗?

社会永远充满竞争和内卷,因为优质资源稀缺,欲望不可磨灭,所以,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那么面对现状,我们有几条路可以走?

第一拼命往上爬,第二听之任之,当一条咸鱼。

第三,也就是庄子选择的路,另外开采出一条大道来,忘掉现实的烦恼,让心自由和快乐。

不过,这条路哪里有那么容易?

人在现实之中,总归是难以摆脱的,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完全放下?

李叔同归一佛门的时候,多么干脆,多么决然,连自己的妻子儿女,心爱的日本女人都不要了。

但我想,他的后半生会不会有过忏悔,有过愧疚呢?会不会在某个时刻想起他们来呢?

也许,他依旧无法安排内心复杂的情愫吧!

这就是人生,庄子可以告诉你一个人生的方向,但是不是全部。

人生该干嘛,还得干嘛。

只是,有时候想想庄子,心里就不会那么堵得慌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