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寂寞和孤独(好的孤独孤独寂寞)
看到这本书的书名,脑海中无意识的浮现出:“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这句话。
对于,作者:陈果 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记得有一阵子,我的朋友圈以及我所关注的公众号经常被她的视频以及名言给刷屏。更甚者,不少朋友把她的一些经典语录用作自己的个性签名。
当然,对这名“特立独行”的老师,我也是极其欣赏。她的生活观,价值观以及心态都给予人一种通透豁然的感觉。如作者说:“我是一个单独的人,也是不知不觉中一个人类基因的承上启下者;我们既是自成一个时代,也是历史众多时代中的一个过渡。”
每个人都会死去,不慌不忙从容面对即可。我们应该在意享受的,是当下的时光。
《好的孤独》,这本书里写了不少关于内心的感受。
我最喜欢的就是孤独不等于寂寞这段。
生活中,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常常会把孤独跟寂寞划上等号。
实际上,完全是两个概念。
就像是作者说的:“孤独是自得其乐的独处,是自成体系的完整。而寂寞是由自我内心的荒凉、思想的贫乏而引起的对独处的恐慌。”
两者虽有共通之处,但却并非一个概念。
我的理解是:
孤独是一种选择,它虽以沉默的方式出现,但思想是饱满的。
而寂寞,是一种空洞茫然。内心世界的贫瘠,导致极度虚无。没有理想,没有追求,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虽同样给人一种孤单的感受,前者:有灵魂,有思想,有血肉,懂生活。后者:空洞,乏味,没目的。
孤独是一个人,寂寞也是一个人。但,孤独是种高贵的美。而,寂寞是种“底贱”的忧伤。
所以,宁选择孤独也不在寂寞中寻找慰籍。因为,寂寞的人无论怎样寻找,还是会寂寞的。而孤独,一直不曾真正的孤独。它是一种选择!
对友情的定义,不少人也曾论证
我的感受是:
“距离产生美” 这句话不单单适用于情侣之间,友情也是一样。
作者这样形容:“你知道我,正如我知道你知道我,无需太多解释,因为你懂。朋友即是挚友。不是玩伴,不是酒友,不是寂寞时的慰藉者,不是精神的避难所,不是基于利益牵扯或实用效果的人脉;更不是在场面上随口说说的套话或社交辞令。朋友不是实用之物,而是奢侈品。”
综上所述:
给我的感觉,朋友应当是心灵的契合者。没有目的,没有心机。我们都是个体,我们绝对自由,对等。不仅仅是互相吐槽,要求对方给予帮助。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良善、愿为对方着想跟对方交好。
两者相交,真诚胜过目的才是朋友。反之,朋友不过是种说辞罢了!
向死而生
作者说:“或许死亡原本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真正使我们惶恐不安的是我们对死亡的无知及由此带来的恐惧。我们不能选择自己死或不死,但我们却能选择自己如何看待死亡”
就这话题,我也曾经思考过无数次。
有人说:“活着的最终目的就是死亡”
有人说:“死亡就是终点,没有人能避开死亡”
其实,死亡于我而言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每个人都会死,就像每件事情都有开始跟结束一样。起—终。我们做事,不能只有开头没有结束吧。死亡,不过是肉体的消亡。至于精神,你觉得它在,它便会一直存在。
如作者说的一般:“与其计较生命的长短,不如让有效的生命充实丰满。”
想象是毫无意义的;恐惧也是毫无意义的。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也留不住。既然如此,赋予无用的东西那么多感情岂不是给自己徒增烦恼吗?
书中有一个段落,作者跟朋友聊天时对方说:“我的父母结合产生了我,我是他们的孩子,所以我的身体里有来自父亲的部分,也有来自母亲的部分。看起来我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个体的人,实际上我的身上至少包含了来自我父亲与母亲两方面的元素。”
以此类推,我的父亲,母亲又分别包含了来自他们各自父母的结合。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亦是如此。同上,往后推演情况也是一样的。
“我”是一直存在的,或多或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