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谈列宁(普京如何评价列宁)
- 【前言】
2014年,乌克兰爆发克里米亚危机。
克里米亚半岛宣布独立后,乌克兰各地再一次将反俄反苏的情绪推向高潮。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人们将矗立已久的列宁雕像拆烂推倒。
伴随着可悲的欢呼声,有一名乌克兰人在一旁喃喃道:
“我们在恐惧什么?我们甚至还要去害怕一尊雕像!”
电影《再见,列宁》剧照
不仅在乌克兰,前苏联境内各国里,列宁的存在越来越少,雕像与纪念馆要么拆除、要么废弃,以至于继承苏联最大遗产的俄罗斯,也不愿意再提起这位曾经的导师。
西方媒体曾多次追问普京如何评价列宁。普京是这样回应的:
“列宁是一名优秀的革命家,但不是优秀的政治家。”
“列宁最大的失误,就是将苏联从一个统一国家改为国家联盟,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媒体们对普京的言论表示震惊,没想到普京也会对“苏联之父”作出如此的批判。
那么普京对列宁的评价是否公正?国家联盟与统一国家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区别?苏联解体的本质原因究竟是什么?
普京
- 【“暧昧”的独立】
任何国家的国体都离不开该国的生产制度。
在生产能力相对落后的古代,封建政权具有其优势,封建君主可以通过土地进行中央集权统治。而在近现代历史上,随着生产资料与生产效率逐渐摆脱传统农业,君主不再拥有统治的优势地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推翻封建政权的革命。
至于如何推翻封建政权,世界各国给出了三种不同的答案:
第一种,承认帝王的存在,但生产资料不再掌握在帝王手中,治国与生产资料的分配需要其他组织承担。这就是君主立宪制,例如英国。
第二种,国家交给掌握生产资料最多的资产阶级手中,用资本主导一切政策的制定。这就是资产阶级革命,例如美国。
第三种,国家交给握有生产力的劳动者手中,以工人阶级为主导,通过实现社会主义终极理想——共产主义,从而满足国家的生产需求。这就是无产阶级革命,而第一个成功成功革命的地区,就是沙俄后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苏联地图
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构想,虽然在西欧各国实践失败,但却在东欧的尽头沙俄成功了。
列宁在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后,深刻地分析了沙俄的国情。
沙俄与中国古代类似,财富积累的根源来自辽阔的领土,而领土的主导是农业与工业,以从零生产的方式维持国家的力量。这就意味着真正决定国家实力的,其实是拥有劳动力的工人与农民。而西欧于美国是以贸易进行财富积累,生产资料持有者是资产阶级的商人。
由此可见,沙俄与西欧各国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列宁看清楚了这一点,他的革命目的,就是让政治权利真正落在掌握国家命脉的人手中。
于是,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了,马克思的理论通过列宁的实践,终于在俄国开花结果。
同时,列宁在革命实践中为马克思主义加上了另一个条件,那就是: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是否能成功,关键就看该国的核心资源是否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
不过,虽然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但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权成立时,相较于中国有两个不同的差别:
一是苏联境内民族意识没有实现统一;
二是苏联各联邦没有树立统一国家的概念。
中国自秦朝开始,通过汉朝巩固,再通过明清达到巅峰,人民对“大一统”的国家概念已经刻骨铭心,“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是领土观念的重要理论,政治家的野心也是以统一整个国家为目标。
反观沙俄,俄国的领土观念仅在沙俄时期开始显现,俄国民众对于一统大国的观念没有充分形成。在领土思想没有深化的时候贸然进入到十月革命,导致各联盟认为自己依旧拥有这片区域的独立自主权。
对此,为了迅速使沙俄封建政权转入无产阶级政权,列宁将国家的统一概念松了口子。
苏联成员国
1918年,列宁起草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根本法)》中提到,加入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统一为苏联国籍,同时任何国家都有权利加入或者离开联盟。也就是说,加入苏联并不能汇集国家认同,而苏联也没有对辽阔的领土实施中央集权管理。
而这条宪法章程,从建立至苏联解体都没有做过多的修改。
对于立陶宛、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非俄罗斯民族国家而言,加入苏联是为了更好地生产或者国际地位。虽然权力机构统一在莫斯科,但无奈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没有达到思想统一。
于是,加入苏维埃的联盟国家在统一问题上存在许多不同的声音。
这种“暧昧”的关系维持了长达70余年,直至苏联濒临解体时,问题才一起迸发出来。
- 【联盟瓦解的本质——意识形态】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时,西方媒体记者曾采访普京,问其是否想让俄罗斯重振苏联的光辉?
普京摇了摇头,他不止一次在媒体面前阐述自己的政治理念:“俄罗斯不会再变成苏联,苏联已经成为历史,它已经不复存在了。”
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翻译。一种是直面意义上的,即俄罗斯不会再变回社会主义国家;另一种含义是,也许俄罗斯的领土会越来越大,但绝不会让这些国家像加入苏联一样以“联盟”的形式存在。
如果是第二种意思,那么就非常契合普京曾经对列宁的评价。前车之鉴,候车之师,苏联犯下的根本性错误普京不想再犯一遍。
普京
山雨欲来风满楼,如果只是一栋楼,那么大家也许会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如果大家每人一栋楼,那就顾不上别人家的安危了。从“牢不可破的联盟”到“不攻自破的联盟”,本质上就是这么一回事。
事实上,链接苏维埃内个邦国的纽带,从列宁主义开始一直只有一条,那就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根本在于,如果人民相信社会主义能够带来美好的生活,那么苏联就会永远成为一个整体。反之,如果苏联内部意识形态没有做到统一,那么一切同盟关系就会就地瓦解,不攻自破。
意识形态的纽带从列宁时代传承到斯大林时代,斯大林为了让整个共和国联盟的意识形态进行统一,甚至发动了“大清洗”运动。对于“大清洗”的评价,暂且不能一边倒地去评价优劣,利弊都是存在的。
好处在于,以斯大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可以将联盟内各国家的意识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思想在未来的几十年内能够达到高强度统一;缺点在于,政治动荡让许多官员与军事长官陷入恐怖当中,苏联的对外军事实力减弱,国家经济停滞,增长速度远落后于欧美,短时间内会将苏联带入一个特别被动的局面。
但“巴巴罗萨计划”打破了苏联原有的发展路径,苏德战争这个偶然因素,使得苏联的意识形态达到高度的集中与统一。每个人都放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论战,为了民族不沦为阶下囚从而并肩作战。
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甚至比斯大林的“大清洗”运动,更能让苏联的意识形态得到统一。当钢铁洪流从东欧驶向柏林时,苏维埃的伟大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苏联人民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二战结束后,战争不再影响苏联的人民时,经济政策成为苏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斯大林去世前的最后一次国务会议上,“钢铁慈父”斯大林用微弱的声音说道:“我们必须探索出一条属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如果探索不出来,我们(指苏联)会死。”
是的,经济从来不是独立的存在,它决定了意识形态,撼动了苏联的根基。联盟的基础就是意识形态,苏联战后需要解决的并不只是经济政策问题,而是要创新出全新的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利用坚实的经济基础去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遗憾的是,接下来的几任苏联领导人并没有找到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出路。
- 【可乐与摇滚】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的一名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通密电,密电长度高达惊人的8000字。
电文深刻分析了苏联二战能够胜利的各种制度优势,并作出两个论断:
一是未来意识形态会成为国与国之间冲突的核心;
二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得不防。
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美国作为联邦制合众国,其情况与苏联比较类似,如果通过二战让美国人发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么美国的由蓝变红是在所难免的。
这则密电引起了白宫的高度重视,杜鲁门马上公开了举世闻名的杜鲁门主义,主动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划出一道楚河汉界,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除了在军事上大搞军备竞赛以外,美国还在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将资本主义进行软宣传。这一点,苏联并没有意识到。二战后苏联在乎的,仅是希望通过武力压制主动找茬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意识形态的渗透却毫不在乎。
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继任,在继任不久,赫鲁晓夫就否定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实际上,赫鲁晓夫是将意识形态的矛盾转移至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错误。表面上批评的是斯大林的各种不是,实际上是在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冷战开始之初,苏联先后向美国派遣了九千余名留学生,美国对此非常重视。美国对这些苏联留学生并没有直接说社会主义的不好,而是通过可乐与摇滚彻底腐化苏联的年轻人。
在这些美国回来的留学生,就包括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财政部长,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宣传部长,以及后来的叶利钦。
可乐与摇滚只是象征的代号,实际代表的是经济与文化。前CIA部长曾经在自传中写道:“当苏联青年开始听美国的音乐时,美国就可以让苏联青年按照美国的方式思考所有问题。”
被美国文化影响的苏联青年
这句话,真的在斯大林时期后的苏联应验了。
当独立思想席卷苏维埃联盟各国家时,当经济政策开始集体向右急转弯时,当社会主义的根基被摒弃,开始按照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发展经济时,苏联的意识形态统一就已经不复存在。
当九十年代的苏联青年手拿可乐参加摇滚派对时,列宁与斯大林打造的意识形态将彻底瓦解。没有国家大一统的概念,没有了意识形态,苏联的存在也就毫无意义。
苏联解体
所以苏联的解体不能单纯归于斯大林的大清洗,也不能归因于戈尔巴乔夫的新经济政策,也不能归因于叶利钦的“休克疗法”。当意识形态不复存在的时候,国家的命运早已经定下了悲剧的基调。
很多人将普京对列宁的评价,理解为普京对列宁的全盘否定,忘掉初心。但其实普京也有普京的无奈,苏联对于今天的俄罗斯而言,更像是时代的教科书,普京在告诉世界: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大一统的团结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坚持是有多么重要。没有国家的整体观念,意识形态的统一就会变得摇摇欲坠,不重视意识形态的争夺,联盟制的国家也会随之土崩瓦解。”
回想起列宁在圣彼得堡慷慨激昂的演讲,谁也没曾想到,想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理想,还需要很多的前提条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