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火山爆发案例(改变世界的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以每秒20公里的速度撞击了地球,巨大的冲击波及后续的“核冬天”,不但终结了恐龙时代,更造成了地球上75%的白垩纪生物大灭绝,改变了地球生命的演化进程;200年前,印尼松巴哇岛上的一座火山喷发,则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让中国领先千年的农业文明陨落,间接开启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史。这座火山就是坦博拉火山。
1815年印尼松巴哇岛上的坦博拉火山喷发,世界历史的进程,也让中国领先千年的农业文明陨落。
毁天灭地的大喷火
19世纪初的印尼群岛,已沦为荷兰统治下的殖民地“荷属东印度”。当时这里以出产胡椒、丁香、肉豆蔻等热带香料而闻名,巴厘岛还不是旅游胜地,位于巴厘岛以东的松巴哇岛更是鲜为人知。不过,往来的航船在老远之外,就能认出这座岛—岛上有一座高达4300米的坦博拉火山,它是印尼群岛最高的山峰之一。
坦博拉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亚的松巴哇岛,火山口宽8公里,是一座复合型火山。
数千年来,坦博拉火山一直是座活火山,虽不时冒出蒸汽和烟雾,却从未喷发。1815年4月5日,沉睡了5000年的坦博拉火山,以一阵惊天动地的轰鸣声宣告了它的醒来。隆隆巨响使距离松巴哇岛1200多公里外的首府雅加达都能清晰听到,数天后,冲天的火山灰烟柱遮盖了东方的天空。据后来测算,坦博拉火山喷出的烟柱预计高达3万米。
坦博拉火山属于超级普林尼式喷发,是近代两三百年有科学观测以来,全世界极为罕见的7级火山喷发。
坦博拉火山连续喷发持续了三个多月,喷入空中的火山灰、熔岩和其他物质高达1.4亿吨,属于超级普林尼式喷发,是近代两三百年有科学观测以来,全世界极为罕见的7级火山喷发,也是最大的一次火山喷发。当喷发停止后,坦博拉火山的山体高度已经从4100米降为2850米,意味着山体被削掉了1000多米,巨大的能量相当于8亿吨TNT炸药的威力,是炸平日本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爆炸威力的6.2万倍。
卫星拍摄下的坦博拉火山,1815年的持续喷发,使山体被削掉了1000多米。
最终受坦博拉火山喷发时的冲击波、火山碎屑流和地震影响,松巴哇岛和周边岛屿约1万人当场遇难,随后数月受火山灰落地影响,又导致8万余人死于饥荒和疾病。当然这还不算完,遮天蔽日的火山灰直达平流层,太阳光被遮挡,使得全球平均气温下降0.53℃。就是这看似不起眼的0.53℃,改变了世界历史走向,导致中国经济由盛转衰。
坦博拉火山遮天蔽日的火山灰直达平流层,太阳光被遮挡,使得全球平均气温下降0.53℃。
坦博拉火山的蝴蝶效应
在混沌学概念中,动力系统的初始条件微小的变化,就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且巨大的连锁反应,这便是蝴蝶效应。坦博拉火山在1815年喷发后,也触发了蝴蝶效应,只是扮演这个初始变量的是火山灰。
坦博拉火山爆发烈度是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的十倍,喷出的火山灰大气圈中形成“遮天”的层面,阻挡了太阳光热
当铺天盖地的火山灰被坦博拉火山巨大的能量喷射到平流层后,大量的烟尘便进入了大气层,它们遮住了太阳光对地面的辐射,带来全球性的低温,并产生了长达15年的全球气候波动期。这期间,北半球普遍出现了极度的干旱和极端性的雨雪天气。
全球大气循环与洋流循环示意图,坦博拉火山喷出的火山灰,随大气循环覆盖全球。
这种全球性的低温,使得地球在过去1000年平均气温,在1800年之后出现了短时期的温度下降,其显著表现便是欧洲的八月霜降和全球没有夏天。极端的气候最先遭受打击的便是农业生产,从东欧到北美,广泛的低温阴雨接连导致粮食歉收和霍乱流行,最终引发大饥荒和大疫情。据记载在1816—1819年,爱尔兰因爆发的斑疹伤寒传染病死亡约10万人,而整个欧洲仅在1816年就死亡了20余万人,社会秩序几近崩溃。这一年也被西方历史学家称为“西方世界最糟糕的一次生存危机”。
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1816年的欧洲八月霜降,全球无夏。
粮食危机造成了遍地饿殍,致使欧洲列强为了转嫁危机,开始加紧在世界范围内扩张掠夺。在北美,美国人热火朝天的推进西进运动,希望从印第安人那里扩充到肥沃的土地;在欧洲,为逃离灾荒,欧洲开始向美国大量移民,掀起了第一次移民高潮,使美国人口从1820年的963.8万猛增至1840年的1706.9万,几乎翻了一倍,于是美国开始崛起;在亚洲,英国相继入侵缅甸和印度,最终在1843~1849年彻底完成了对印度的征服;在非洲,塞拉里昂、尼日利亚和黄金海岸相继沦为英国殖民地。
欧洲列强为了转嫁危机,开始加紧在世界范围内扩张掠夺,英国终在19世纪中后期形成“日不落帝国”。
全球低温,谁也不能幸免
对于当时的中国,当时正值清嘉庆帝在位(1796年—1820年)期间,由于摸不透东方帝国的实力状况,英国便派阿美士德伯爵为外交官,在1816年前往中国商谈通商问题,却因拒绝向嘉庆帝叩头礼而被驱逐。但此行却让阿美士德窥视了封建中国的国情,于是鸦片的走私输入取代工业制品的输入,每年白银外流达600万两,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长达两百多年的优势,为20年后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打下伏笔。而鸦片战争正是中国近代史百年屈辱的开端,当然这是后话了。
1816年阿美士德伯爵奉英女王之命到大清商谈通商问题,因拒绝向嘉庆叩头而被逐出北京城。
坦博拉火山喷发造成的全球低温,中国也未能幸免。1815-1817年,云南地区发生大面积灾荒,史称“嘉庆大灾荒”,这是云南近代有记载的规模最大、最严重的一次饥荒。据云南《邓川县志》记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是岁大饥,路死枕籍。”1816年的“无夏之年”,在中国东部也出现了极端低温事件,如1817年江西彭泽县“六月下旬北风寒,九都、浩山见雪”。
坦博拉火山喷发造成的全球低温使1815-1817年,云南地区发生大面积灾荒,史称“嘉庆大灾荒”。
大范围的低温带来一系列极端气候。在1823年,清朝发生了全国范围的大水灾,史称“道光癸未大水”,全国340余州县先后被淹,172州县成灾。灾害发生后,清廷直接财政损失(赈济及河工拨款)和间接财政损失(地丁钱粮免缓、盐课与关税免征和减少)合计高达2436万两白银,而嘉庆道光时期清廷的常年财政收入只有4500万两左右,一次大水灾就消耗掉了全部财政收入的54.13%。据《清史稿•食货志•赋役》称:“国初以来承平日久,海内殷富,为旷古所罕有…至道光癸未大水,元气顿耗,商利减而农利从之,于是民渐自富而之贫。”
1823年“道光癸未大水”,造成全国340余州县先后被淹,172州县成灾,财政损失2436万两白银。
自此中国经济急转直下,进入经济史学家吴承明言称的“道光萧条”时期,清朝元气耗尽,开始由盛转衰。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也曾运用实际购买力的计算方法,对古代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的GDP作计算:在1700—1820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均快于欧洲。但在1820年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持续下降,是世界六大经济体中唯一出现人均GDP下降的国家,而1816年就是以农业为主的中国经济的拐点。
民困导致民,经济危机最终演变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清朝咸丰年间爆发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
经济危机最终演变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即民困导致民变。北方有爆发于皖北,历时18年,波及皖、鲁、豫、苏、陕等10个省的捻军起义;南方有蔓延17个省的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即从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4年战火连绵,损失上亿人口,使原本还算富庶的江南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同时再加上英法俄等西方列强的入侵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署,曾经傲立顶峰上千年的中国一下跌倒了历史的谷底,两千多年的农业文明也走到了尽头。
曾经傲立顶峰上千年的中国一下跌倒了历史的谷底,种种因果谁又能想到是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这个引子。
这一切,谁又能想到,仅仅是因为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这个引子。
备注:本文仅为一家之言,欢迎分享指正。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