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汽车网(广东汽车业迎来空前支持力度)

广东汽车网(广东汽车业迎来空前支持力度)(1)

广东汽车网(广东汽车业迎来空前支持力度)(2)

广汽新能源智能生态工厂的自动化生产车间。 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汽车产业,正在迎来空前的支持力度。

9月5日,广东省政府制定实施了稳工业“1 3”系列增量政策,提出加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为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提供核心支撑,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三大发展方向。作为汽车产量连续五年领跑全国的经济大省,广东在智能驾驶、新能源产业链上正不断完善壮大。

而汽车重镇广州,今年也制订了将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智车之城”的宏伟目标。未来三年内,将通过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等形式给汽车产业提供“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和奖励,助力提升广州市汽车产业链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目前,广州市已经形成三大汽车产业集群,各区域集约发展的汽车产业规划布局。广州市汽车产业三个核心产业集群中,北部汽车产业集群包括花都区和从化区(以东风日产为龙头,加上东风启辰和广汽比亚迪,主要生产乘用车和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东部产汽车产业集群包括增城区和黄埔区(广汽本田、北汽广州为依托),南部汽车产业集群包括南沙区和番禺区(广汽乘用车、广汽丰田为依托)。

除了上述传统整车企业,智能网联汽车新兴势力还有小鹏汽车、小马智行、景驰科技等,主要布局在番禺、增城、花都、黄埔、南沙、白云和从化等行政区。此外,全市还涵盖汽车电子、传动系统、减震、灯饰、轮胎、玻璃等1200多家零配件生产和贸易企业。

以广深为代表的广东省汽车业,在“勇挑大梁”的时代重任下,也迎来最好的时代机遇。

“真金白银”的支持,政策密集出台

“广东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拥有一批在技术领域属于行业第一梯队的头部企业。”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指出,9月出台的《广东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三大发展方向,一是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加快发展汽车新型电子电气架构,三是开展汽车芯片应用推广示范。

广州的好消息来得更早一些。

3月17日,广州市发改委发布《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该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广州汽车产业由大变强、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突破期,广州将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智车之城”。

根据发展目标,到2025年,广州全市汽车产能突破500万辆,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产能超200万辆,进入全国城市前三名。今年5月下旬以来,多项刺激汽车消费的利好政策相继出台,从新车购置税减半、新能源汽车下乡到二手车限迁真正实现全面松绑,汽车行业开始释放又一波新红利。

7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广州市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稳链补链强链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特别关注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的稳链、补链、强链,支持力度空前。由于该措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这意味着广州在未来三年时间里,将通过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等形式给汽车产业提供“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和奖励,助力提升广州市汽车产业链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广东省政府在放开牌照限制、消费补贴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兼产业研究部部长许海东认为,广东汽车产业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力度。

“牌照和立法”的支持,汽车独角兽崛起

广东汽车制造业有多生猛?

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上,广汽集团和比亚迪同时上榜。而在胡润研究院最近发布的《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榜》中,粤港澳大湾区共有62家独角兽,增加了11家。广州独角兽数量从去年的10家增至19家,成为半年来独角兽企业数量增长最快的城市。其中,埃安、巨湾技研、如祺出行均为广汽集团孵化或投资成立的公司,汇天也来自小鹏旗下。

对智能驾驶技术体现最为完整的Robotaxi来说,今年4月,中国第一张面向自动驾驶公司的出租车运营许可证,在广州发放。6月23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深圳由此成为了全国第一个为自动驾驶立法的城市。

2021年,广东省汽车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52.1亿元,同比增长9.4%,领先全国平均水平。据工信部门数据,2021年广东实现汽车产量338.5万辆,同比增长8%,已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53.5万辆,同比增长155.6%,占全国同期产量的15.1%。被视为未来最能体验竞争力的新能源及智能驾驶领域,粤港澳大湾区正以广州、深圳为引领,在智能网联赛道上继续加速。截至目前,中国与智能驾驶相关的注册企业为5432家,其中仅广东地区的智能驾驶相关企业就占据24%,达到了1326家。

找准“落脚点”,头部企业跑赢大市

在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产业链中,表现出色的企业不胜枚举,几家头部企业,均找准了各自的落脚点。

许海东指出,作为与上汽、北汽等并列的国有大型汽车集团,广汽能在近年迅速崛起,要归功于自主品牌“上攻”和新能源领域的成功,其“收获”直接体现在产品方面。像广汽传祺GS8、M8,都在价格上突破了自主品牌天花板,M8更是长期处于MPV细分市场销量前几名。而埃安早早作为一个新能源品牌独立出来,也需要眼光和勇气。由于此前有大量车型投入实践,加上拥有自主研发的电池技术,都使埃安比其它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积淀更深。因此,现在埃安的销量将一众造车新势力甩开一大截,并非偶然。

“广汽集团推动的集团数字化转型收到了明显效果。”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研究副总监杨主格表示,广汽既有蓝图规划,也制定了作战地图,包含营销个性化、大供应链智能化、产品开发协同化、管控透明化,以及统一的数据平台、敏捷运营平台,实施的路径也很明确。杨主格认为,广汽这几年通过探索营销模式创新,结合传统燃油车销售模式和造车新势力打法,推动了营销业务转型。“比如说,开展厂端直连客户的全域流量用户运营,建设保客会员体系、智能邀约云平台、营销有效性提升系统及客户大数据落地应用等,把主要的资源集中在拉通客店厂三端,打造客店厂黄金三角。”

从效果来看,广汽集团的产销确实跑赢了大盘。

在2022年半年报沟通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2022年初定的目标是挑战全年产销规模同比上涨15%。而从最新销量数据来看,其已完成全年250万销量目标的64%。广汽集团最新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8月份生产汽车21.93万辆,同比增长86.82%;销售汽车21.78万辆,同比增长78%。产量连续四个月、销量连续三个月实现双位数大幅增长。1-8月,广汽集团累计生产汽车160.46万辆、累计销售汽车158.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1%和19.40%。

打造全产业链,大湾区优势尽显

比亚迪则拿出了打造全产业链的实力。

过去20多年,是汽车产业风云变幻、新能源技术光速更新迭代的时代。比亚迪并没有像许多新能源造车企业一样采用开放式供应链,而是选择了全栈式技术路径,将造车过程中的所有关键节点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与特斯拉坚持做纯电动车不同,比亚迪先后经历了燃油、插电混动车、纯电动车的多元路径,靠技术优势和前瞻性布局,持续不断地拓宽着产业线。

2020年3月,比亚迪刀片电池正式发布。在这把“刀”的技术加持下,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开出了一条插混 纯电并行发展的赛道。

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比亚迪的发展路径正是大湾区优势的体现”。珠三角长期以来都是制造业的核心基地,既有传统汽车产业链基础,也有成熟的电池、电机和电控生产商。依靠长期生产手机和消费电子类产品的实力,大湾区的电池制造体系是非常强的,在芯片产业也有着坚实的基础,这是中国其他新能源汽车产区所不具备的。

“比亚迪是为数不多能自己造电控、电机、电池,甚至芯片的车企。这意味着它能按照自己的需求来改进技术,不太受外部因素制约。”崔东树还提到,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曾预测,到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的电池缺口将达到40%。“在这么大的市场需求面前,谁拥有电池生产能力,谁就能起飞。”

如今,比亚迪旗下有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汽车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并积极拓展城市轨道交通业务领域。经过十余年研发,比亚迪半导体也已成为国内自主可控车规级LGBT的领导厂商。根据2022年上半年财报,它的上半年营收是1506.07亿元,同比增长了65.71%,净利润已超过2021年全年(30.45亿元)。2022年下半年,比亚迪预计还将发布百万级新能源汽车品牌,其首款硬派越野车型也会亮相。

智能硬核实力,与国际品牌硬碰硬

小鹏汽车的规模虽然小得多,但作为国内自动辅助驾驶全栈(不包括芯片和雷达)做研发的OEM厂商,小鹏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迭代升级及智能座舱系统,均成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小鹏发布的2022年半年报中显示,第二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74.36亿元(11.10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97.7%,相当于2022年第一季度水平。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营收近150亿元,同比增长121.9%。而该企业在第二季度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2.65亿元(1.89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人民币8.64亿元增长46.5%。

2023年,小鹏汽车还将迎来产品大年。

8月交付量数据显示,小鹏总交付9578辆,同比增长33%。1-8月份,小鹏累计交付超9万台,同比增长95.87%,相比去年同期接近翻番。这意味着,小鹏汽车继续成为头号三强中交付量最高的那位。而且,按照目前的销量势头,预计9月底,该品牌在年内累计交付量将率先突破十万。截至2022年二季度,小鹏汽车连续四个季度稳居造车新势力销冠宝座。

“同样在数字化转型问题上,因为小鹏汽车这种造车新势力是‘原生’数字企业,在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方面没有历史包袱——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的‘孤岛’,可以轻装上阵。另一方面,他们也有一个从传统车企、互联网企业、ICT企业聚集起来的融合型、更敏捷的团队。”杨主格认为。

人才储备与产业链结合,未来可期

与传统汽车产业不同,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在于全面电动化、智能化,传统机电专业人才早已不能支撑行业发展,新能源车企需要的是既懂电子和软件,又懂汽车的高科技复合人才。而珠三角有着良好的互联网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型企业非常多,有着大批技术扎实的人才,这是个非常大的优势。

“比如小鹏汽车,在智能化方面的投入非常多,研发人数已经超过了5000人。”崔东树认为,正是由于大湾区有着良好的互联网产业基础,在比亚迪、小鹏汽车、广汽这些引领者的带领下,许多老牌制造企业也相继准备跨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像格力、美的这类在电机制造上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像华为这样在科研上有长期投入的公司,都具有跨界潜力。”

曾对外表示不会涉足整车制造业的华为,在2019年5月,由任正非批准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大本营位于珠海的格力电器,也在董明珠的推动下,紧盯着造车事业;广州以西的肇庆拿出了数千亩土地,向小鹏汽车抛出合作邀请,规划百亿级的生产基地。

汽车产业的绿色升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壮大,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建立主要城市间的一小时生活圈。在这个8000多万常住人口、拥有腾讯、华为、中兴、格力等一流科技企业,以及一众优秀新能源汽车公司的大湾区,新能源汽车智慧出行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扛旗者。

声音

广汽集团推动的集团数字化转型收到了明显效果。广汽这几年通过探索营销模式创新,结合传统燃油车销售模式和造车新势力打法,推动了营销业务转型。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研究副总监杨主格

比亚迪是为数不多能自己造电控、电机、电池,甚至芯片的车企。这意味着它能按照自己的需求来改进技术,不太受外部因素制约。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

南都·湾财社记者 梁罗喆 胡雯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