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这15种笔法(是你看不到的干货)

笔法筑基课【后台私信咨询】

笔法筑基课,讲笔法,讲原理。

讲吴让之为什么这样写?讲颜真卿为什么不那样写........。

一句话,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书理念——古人为啥要这样写?

掌握了这15种笔法(是你看不到的干货)(1)

近期将把笔法筑基班学员的学习体会,更是有大量笔法原理分析。现将部分干货发来。

以叶下书课按语形式补充,学员体会为原文。

运笔,为啥会不自觉的手抖?

学员学习体会:

以前写字的时候都是手握笔,然后采用手臂带动手在纸面上滑动,形成需要的点画,手腕很僵硬,基本没有什么动作。

掌握了这15种笔法(是你看不到的干货)(2)

一个笔画有多长,手臂在空中移动的距离就有多远,同时为了体现笔画的粗细,此时还有提按动作,也就是垂直方向的运动,控制起来很难。尤其写长横长竖时,手臂可能发抖,就更难以写出理想的效果。

掌握了这15种笔法(是你看不到的干货)(3)

叶下书课:

很多初学者写字拿笔,总是手抖。以为练习久了就好了。

实际上,很多人写字喜欢悬肘去写中楷。不知犯了一个错误:老牛拉小车,累死也无功。

为什么这么说?肘臂运动半径范围很大。书写20多CM大小的字,比较合适。而中楷或再大,最多10CM左右。个别书体会再大点。

所以,书写范围远超字径的大小,无疑增加自己运笔难度,且写出点画容易刻板僵硬,全程如描字。

选择合适的运笔方式,是保障流畅自然书写的关键第一步。

这些小问题,往往是大家最易忽略的。

掌握了这15种笔法(是你看不到的干货)(4)

学笔法,是学笔锋,还是学怎么用?

学员学习体会:

而现在老师讲解的方法是,首先利用手腕的偃仰(上下)起倒(左右),手腕的旋转形成基本的笔画,写大字时,辅以手臂运动,这样书写不仅显得容易,而且写出来的笔画灵动。

掌握了这15种笔法(是你看不到的干货)(5)

叶下书课:

用腕,是古法。

元代书法家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说:“枕腕以书小字,提腕以书中字,悬腕以书大字。

一个“腕”字,贯穿其中,将用笔之法,古人说的明白清楚!

之前很多学员,每下一笔,目不转睛盯着笔锋是否在打圈,或是否完成了藏住了笔尖等等。这些本末倒置的练习方式,与传统背道而驰。

掌握了这15种笔法(是你看不到的干货)(6)

古人说:用笔,用锋。这背后最容易忽略前面“用”字。那么是谁在用?主体是谁?

毫无疑问,执笔在手。任何笔法表现形式,以及八面出锋的锋面变化,都是手腕运动带来的结果。

一招透露出的“运笔”的秘密。

学员学习体会:

具体方法,以写一横为例:首先找到中心点,笔正对中心呈垂直状态,然后手腕右倒,笔尖指向①处,轻入笔,滑动到②处,转动手腕,手心逐渐向下内旋,手臂基本不动,行笔至③处,手腕向内扣,然后转向左,轻收至④处起笔,一个横画就完成了。

掌握了这15种笔法(是你看不到的干货)(7)

叶下书课:

为什么运腕写字最自然?

人体关节,那么多。为啥是手腕,而不是手指与肘?

就像学员体会到一样。手腕可以做到偃仰向背(上下左右)四个角度的触达。而手指,仅能完成伸缩的单项运动?而肘部范围过大,且极为不灵活。

掌握了这15种笔法(是你看不到的干货)(8)

只有在手腕转动下,笔锋才能触及上述四个维度,体现出极强的控制力。还能表现出粗放有力和细致精巧的线条。

笔法筑基课【后台私信咨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