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画的汉字多少个(这汉字却很少有人认识)

四画的汉字多少个(这汉字却很少有人认识)(1)

蒋氏宜兴祭祖

中国有不少非常难认的汉字,之所以难认往往是笔画太多。但是,这些多达数十画的“汉字”,有的属于该汉字本字的异写,有的纯粹是文字游戏。而铜陵的这个汉字,笔画只有四画,没有任何异写——这个字,便是“”字。

四画的汉字多少个(这汉字却很少有人认识)(2)

(ǒu)”图片

(ǒu)”字,电脑字库中有,但有些电脑因为字库或浏览器的原因,不能正常显示这个字。方便起见,放一张“(ǒu)”字图片。同时,为防止有些电脑不能正常显示这个汉字,行文中有“”字的地方,一律在这个字后面加个“(ǒu)”,以防该汉字丢失,影响阅读。

——铜陵江北地区,有一座山名叫“(ǒu)山”,属铜陵市枞阳县(ǒu)山镇。

《康熙字典》中的(ǒu)”字

(ǒu)”字是啥意思呢?《康熙字典》:“今桐城有(ǒu)山,讀若偶,與溧陽宜興山同名異地。”

枞阳县置于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更名为桐城县,解放后恢复汉代县名“枞阳县”,2016年划归铜陵市管辖。按照《康熙字典》的解释,“(ǒu)”字的释义只有“山名”这一项,中国的“(ǒu)山”,一共只有两处:一座在安徽铜陵,一座在江苏宜兴。这两座(ǒu)山,都涉及著名的历史名人。

——铜陵(ǒu)山,与阮大铖有关。

四画的汉字多少个(这汉字却很少有人认识)(3)

阮大铖手迹

阮大铖(15871646),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等,明桐城(今枞阳县山镇)人。明末政治人物、著名戏曲作家,所作传奇今存《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和《牟尼合》,合称“石巢四种”。《明史》将阮大铖列为“奸臣”,孔尚任《桃花扇》中对阮大铖有精彩的刻画,很多人就是通过《桃花扇》而知道了阮大铖。

四画的汉字多少个(这汉字却很少有人认识)(4)

(ǒu)山《阮氏宗谱》

(ǒu)山《阮氏宗谱》记载:(ǒu)山阮氏“三十世枞江,生唐咸通十四年……拜征南将军,乐桐邑山之胜,因家焉。开桐城(ǒu)山派。”该谱又载:“盖将军公为迁(ǒu)山之始祖……余族自将军枞江公唐季迁桐卜居(ǒu)山,越今千余年,相传四十余世……世家大族迁桐而发祥之最久者,莫阮氏也”。

阮大铖的先祖阮枞江到(ǒu)山时,山上全是贼寇,老百姓不得安宁。阮将军帅旗一挥,大刀一舞,江洋大盗跑得影都没了,地方民众从此安居乐业。乡民为纪念阮枞江的功德,在(ǒu)山南面的半山腰建了座“护国庵”纪念他,并易“藕”作“(ǒu)”,取的便是“山中贼了”之意。

民间所言(ǒu)字的来历,当然纯属戏说。就文字学而言,(ǒu)字的部首是“凵”部,而不是“山部”。带有“凵”部的汉字,一般正好与“山部”的意思正好相反。所以,(ǒu)字不可能是由“山”字演变过来的。

方以智《通雅》曰:“(ǒu)山,后、偶二音。”升庵(杨慎)言:“汉封蒋澄为(ǒu)亭侯,当是函字之省。”周处《风土记》载:“昔有(ǒu)姓姥姥于此得道”,“汉蒋澄封(ǒu)山侯((ǒu)亭侯)。”

依周处等名家之言,“(ǒu)为“函字之省”,“(ǒu)除了山名,实为姓氏。

《康熙字典》,“(ǒu)字的释义并不准确,至少漏有“姓氏”这个义项。“(ǒu)姓或为“函”姓一支,但“函”姓为未收入《百家姓》的中国姓氏。更奇怪的是,无论“(ǒu)姓还是“函”姓,现在根本就找不到,这支姓现在究竟到哪去了呢?

能厘正这则传说的,当是地方的另一则传说。在今安庆市境内,现有“藕”姓族人590余人,散布各全市各县、区,其中枞阳、桐城540人。“藕”姓,同样未收入“百家姓”。“藕”姓何来?其后人今天只知道一个传说,即他们的先祖当年为躲避官兵追杀,藏匿藕塘,躲过一劫,出于报恩,易姓为“藕”。如果“藕”姓曾经易姓,那它必有本姓,后人多少知道一些,但“藕”姓后人恰恰不清楚自己先前的本姓。

此类传说,故事本身不一定就是史实真相。可能性最大的,今天铜陵江北地区的“藕”姓,最早的聚居地即为当年的(ǒu)山。当阮大铖的先祖来到(ǒu)山时,(ǒu)氏族人便被武力赶走,从此易(ǒu)姓为“藕”姓

——宜兴(ǒu)山,则与蒋氏有关。

四画的汉字多少个(这汉字却很少有人认识)(5)

蒋氏夫妇(ǒu)亭侯合影

蒋的故乡是浙江奉化,祖籍则是江苏宜兴,其先祖为 “(ǒu)亭侯”蒋澄,蒋为宜兴蒋氏第114世孙。蒋澄的父亲蒋横,因助光武帝刘秀讨伐赤眉有功,封为浚遒侯,后被司隶匡路诬陷而死,其子为免祸而四处逃散,蒋澄去的便是江南阳羡(今宜兴)。蒋氏父子后获平反,蒋澄被封为“(ǒu)亭乡侯”,即“(ǒu)亭侯”——这也是宜兴(ǒu)山的来历。

1934年与1948年,蒋氏夫妇曾两次到宜兴祭拜先祖,当时的媒体有相关报道。看到白纸黑字的“(ǒu)”字,写起来那么简单,但就是不认识,当时的中国人该是多尴尬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