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真的都是夸出来的吗(到底是不是夸出来的)
「好孩子」到底是不是夸出来的?
首都教育 2021-04-22
晨雾 / 转帖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又一次被推上了热搜。
在剧中,佟大为饰演的父亲在辅导女儿学习的过程中大发雷霆大声训斥,这种过激的方式将孩子吓到边哭边吐。
这段剧情迅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佟大为本人也发了一条长微博,分享了家庭教育的观点:
请滑动阅览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戳中了许多家长的心: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骂出来的。”
好孩子真是夸出来的吗?
01
夸孩子的正面效应
「夸」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表扬、鼓励。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罗森塔尔效应
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通过验证提出的,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一方面肯定一个人,这个人就会往这一方面去努力,进而取得预期的成果。这其实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如果家长能把这个方法用在孩子教育上,多夸夸孩子,也会起到正向的效果:
1.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经常被夸赞的孩子,因为获得了别人的认可,内心就会变得很自信。孩子从小的教育环境,对他们的心境影响很大。如果家长总说孩子这做不好那做不好,还是个调皮捣蛋的坏孩子,那么孩子在内心就会认同这些标签,做事情就没有了自信。
2. 让孩子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人际交往
经常被夸赞的孩子,会感觉内心非常温暖,还能感受到家长满满的爱。一个心中有爱的孩子,在与他人交往时,必然会把这种爱传递出去,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人际交往。
3. 让孩子敢于挑战和突破自我
经常被夸赞的孩子,增强了自信心,做事的时候就会更加大胆。所以,在做一个比较难的事情时,他们就会更加有勇气,敢于去挑战和突破自我,长大更容易成功成才。
02
夸孩子的负面效应
那么,是不是只要每天都铆足力使劲夸,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有位妈妈分享了这样的经历:
三岁多的儿子现在脸皮特别薄,在家不用说打骂,一句严厉的话就能委屈地大哭一场,一天能哭N次。在幼儿园也是,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哭大闹。
而且老师说我儿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总是寻求外界的认可,他做的每一件事几乎都需要你来关注和肯定:
——老师,这是我的水杯吧?我想喝水了。
——老师,我这样画行吗?好看吗?
并且在探索学习中,经常出现畏难情绪,非常容易放弃,对自己擅长或者喜欢的事很有热情,但面对有难度的事,就很抵触,不愿尝试,害怕失败。
后来经过了解,原来是孩子被家长保护的太过,接受的正面夸奖太多了,承担的负面压力太少了。
这位妈妈依然不解:
「不是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所以我们几乎事事都夸,为的就是能够给他更多鼓励,建立自信。怎么反而还让孩子失去了自信,不愿意尝试呢?」
03
到底要不要夸孩子
首先要肯定的是,夸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
著名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说:“永远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评价,是他们认识自己的来源。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鼓励孩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重点在于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
正确的鼓励可以激发孩子坚持好的行为,并通过这种坚持实现深刻的自我认同。
所以说夸孩子是没错的,但不是所有行为都需要夸。
家长们看自己的孩子都是自带光环的,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
但是很多时候,孩子的自然行为带来的结果就够她满足了,这个时候陈述事实对孩子就已经是一种鼓励了。
你可以说:
“今天吃饭没有撒到外面很不错”
“你的成绩有提高说明你更加努力了”
……
此外,很多完全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的事,也不需要重复夸奖。孩子们并不喜欢自己做了一件很简单的事,家长都要追着表扬。一些分内力所能及之事,不需要大张旗鼓的表彰。
过度和不正确的夸奖,容易让孩子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好强。在人群里只能自己是焦点,如果被别人超越,容易嫉妒。
2.出现表扬依赖,独立性变差。做事之前或之后都需要征求别人的意见,需要在别人的肯定中肯定自己。
3.形成固定型思维,不愿尝试。不愿接受挑战新事物,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只愿意做自己得心应手的事。
4.出现表扬麻木。夸不夸一个样,也就失去了夸奖的意义。
04
夸孩子要有正确的“姿势”
美国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和她的团队通过四轮实验展示了该如何正确的夸奖孩子:
第一轮测试
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出色地完成。
测试完成后,研究人员随机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听到的是关于智商的夸奖,比如“你很聪明,在拼图方面很有天赋。”
而另外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比如“刚才你一定很努力,所以表现得棒极了。”
第二轮测试
这轮是自由选择难度。结果发现,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
第三轮测试
研究人员选择了超纲的内容,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结果孩子们都失败了。
但那些被夸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所以在测试中非常投入,并努力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难题。
而那些被夸聪明的孩子,则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在测试中他们一直很紧张,抓耳挠腮,做不出题就很沮丧。
第四轮测试
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但结果却仍然大不相同。
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第四轮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而被夸奖聪明的孩子,他们的得分与第一次相比,反而退步了20%。
为什么夸奖用词的不同,到最后却产生了这么大的差异?
关键点就在于给孩子灌输的是成长型心智模式,还是固定型心智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
孩子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等由先天决定,后天改变的空间不大。
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
这些孩子会不自觉得看轻努力的重要性:我很聪明,我不用那么用功,努力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成长型思维模式
孩子认为自己的能力有先天的部分因素,但通过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
当我们用“努力”“勤奋”等词语来夸孩子,就容易使其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这才是真正的夸,是有针对性地鼓励孩子,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
日常我们在夸奖孩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夸具体不夸全部
“你真棒”,这样的表扬随处都能够听到。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
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2. 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又一个家长惯用的评语。
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
当他们面对挑战时,就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赞赏孩子的时候,多夸奖孩子后天习得的优点,让孩子获得努力之后得来的成就感。
3. 夸事实不夸人格
“好孩子”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们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帽子,对他反而是种压力。
成年人也是,当身边人不断夸奖你时,开始还会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会感觉到压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
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
对孩子真正的鼓励,会给孩子满满的自信和挑战未知的勇气,会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有效的夸,才不浪费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契机。
您平时会因为哪些事情夸孩子?
都是怎样夸的?
欢迎留言分享。
部分素材来源:CC爸妈、育儿须知、学习公社
信息来源:2021-04-22 微信公号 首都教育
ID:bjedunews
【声明】本文为转发分享,已经注明来源。不代表本平台赞成或反对原作者的观点,文责和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