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花卉课程(草木博物课程的4件)
蝶园捉虫、小苗搬家、陶瓷画梅……这一幕幕场景正发生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在教师自主开设、整合的基础上,学校通过“草木博物”课程,融合了语文、科学、美术等多个学科,让学生围绕“草木”知识培养自身能力和素养。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作者 | 余琳、毛俊文、姚益芬、王鸽莺、徐敏
单位 |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将课程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发各种独立的校本课程并不断增减;第二阶段,围绕办学特色或项目特色开发相应的特色课程群;第三阶段,进行多维联动的课程体系建构,课程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在这样的课程理念引领下,学校着力打造特色校本课程“草木博物”。课程分为“草木有趣”“草木有艺”“草木有时”“草木有蕴”等板块,由教师毛俊文、姚益芬、王鸽莺、徐敏等开发并指导团队教师深入研究。几个课程板块分别对应二年级至五年级学生,让他们在认识草木、亲近草木的过程中,全方位发展自身综合素养。课程最初源于教师开展的兴趣社团,志同道合的教师组成团队共同开发,课程群初具规模,但也存在学生分散、层级不清等问题;后来,学校课程管理团队对相关课程进行顶层设计和整合管理研训,渐渐形成了系统的“草木博物”课程体系。
“趣”事:“蝶园”里的秘密
课程最早是从学校“蝶园”开始的,那是块小小的种植园,教师带着学生在这块土地上探索、发现植物的奥秘。受到活动场地的限制,当时的蝶园活动只有一个班级在开展,如何让更多学生参与就成了学校的研究课题。
开辟种植场所势在必行。把菜园建在走廊上,分班分组,更容易管理和观察——这不仅成为走廊的一道风景,更成为学生课余的乐趣所在。花盆种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学生寻找泥土、混合肥料、选择种子,然后播种、浇水、管理,一盆盆植物在学生的精心照料下开始蓬勃生长。
水培植物是种植活动的“新宠”:水培大蒜、水培芹菜、水培胡萝卜、水培红薯……学生还种下了百合、向日葵、多肉、绿萝等多种植物。除了种植和观察植物,学生还对劳动工具产生了浓厚兴趣,劳动工具的历史演变本身就是一门有意思的探索课程。
学校将课程分为几个部分:9月的“新手补习班”,学生需要认识“蝶园”里的工具和种子;10月开始“新手上路”阶段,包括“种子发芽记”“小苗搬家记”“蝶园捉虫记”等内容;11月开始“新手加油站”,重点是油菜花的种植、观察、记录等活动;3月开展“新手全能赛”,学生在“瓜果满架爬”“鲜花朵朵开”等比赛中玩得不亦乐乎;最后,学生还要将活动的心得总结成“新手成长宝典”。
这一阶段的课程定位就是“趣”。满身满脸的泥土,让学生感受种植之“趣”;翻开泥土,发现那些藏在泥土里的小昆虫、小植物,这是学生的探索之“趣”;亲手种下的种子发芽了,学生享受到成功之“趣”;当植物开出花朵,学生手捧鲜花送给家人和朋友时,那便是分享和感恩之“趣”。
“艺”事:动手制作“草木秀”
“草木博物”课程的负责教师来自语文、美术等不同学科,但他们都喜爱养花种草。经过一次次讨论,教师决定让学生以动手制作为主、养护植物为辅,将草木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深秋时节,校园里几棵银杏树金黄的叶子开始飘落,学生采集落下的银杏叶压制成标本,让银杏叶成为艺术品。冬季,枯落的树枝随处可见,学生将树枝剪成一节节、一段段,变成画板上的一座桥、一道篱笆、一只小鸟。教师还带着学生一起学习绿植入盆如何不被破坏根系,学习轻轻覆土按压让绿植点缀生活;探究水仙叶子为何长得太快,怎样才能让水仙开出美丽的花朵……
“草木有艺”课程主要面向三年级学生,先从制作标本入手,陆续进入“叶子工坊”“花朵工坊”“果实工坊”等环节,用植物的叶子、花朵、果实制作各种艺术作品——千叶世界、与花为友书签、玉米王国等数十种有趣的手工制作在等着学生的参与。
“我制作的草木作品又美丽又好看!”
“本来空空如也的客厅,现在都是我的‘草木秀’,家里变得生机勃勃。”
从学生的发言中就能看出他们对“草木有艺”课程的喜爱,除了学会各种手工制作,学生看待植物、看待生活、看待世界的眼光也变得与之前大不一样。“这是美育的熏陶,学生从草木制作中学会创造美、欣赏美,通过亲近自然学会感受生命之美,这就是课程最大的价值。”课程指导教师说道。
“时”事:节气与植物的关系
“当你犹豫要不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其实你内心已经有了选择”,日本作家东野圭吾这句话正好说出了教师开发“草木有时”课程板块的心情——教师一直想开设一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课程,学校课程管理团队便让几个有同样兴趣的教师组成团队,成立了“节气爱好小组”。但是与节气有关的内容实在太多,课程开发团队一度陷入无从下手的困局。
后来,教师团队得到“草木有趣”课程组同事的启发:学生去蝶园里不管做什么都那么开心,他们天性当中就有亲近大自然的一面。与节气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植物,是否能够以植物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研究节气的热情和兴趣呢?是不是还可以找到节气中学生感兴趣的其他元素?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吃,立春的春盘、清明的清明果、立夏的豌豆和春笋……这些节气风俗食物就在身边,既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又可以让他们了解节气与植物的关系。除了吃的,学生还特别喜欢动手制作,于是“食物DIY”“测量器具DIY”等想法纷纷涌入脑海,课程规划初具规模。
学生从赏析“节气歌”、制作“量天尺”开始,探寻各个节气的奥秘:惊蛰时观察昆虫,谷雨时测量土壤,立夏时分辨豌豆和蚕豆,大暑时讨论食物与降暑的关系,寒露时采集植物种子,霜降时绘制落叶图画,大雪时研究为何会“瑞雪兆丰年”,大寒时寻找冰浮于水的原因……
“蕴”事:从“玩、吃、读”开始
“草木有蕴”课程板块立足于传统节日,以每个节日的代表性草木为线索开展文化感受、操作体验等活动。
每个节日,教师都带着学生追溯节日起源、甄选节日的代表性草木,然后以此为线索从“玩、吃、读”三个维度开展学习。中秋的桂花、重阳的菊花、春节的梅花……这些草木对学生而言是那么熟悉,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又是那么陌生,许多学生不了解这些草木在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涵。
说说吃:桂溢中秋,身心亲近桂花。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挑拣干净的桂花、白糖和均匀,密封在玻璃瓶里。两周后,学生带着自己腌制的桂花来了,仔细观察、相互比较、细细品尝。教师还请来糕点师傅介绍桂花糕的制作工艺和流程,让学生亲手制作桂花糕。“有点涩又有点甜,我的嘴巴变成桂花嘴!”学生尝着自己做的桂花糕,也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智慧。
说说读:菊秀重阳,用心吟诵菊花。教师找来许多描写重阳菊花的古诗,让学生在吟诵中了解菊花与重阳的密切关联。一个学生提出:“现在清明或冬至祭祖时,为什么也会带上菊花表达哀思?”师生一起探究,发现菊花的意义随着社会发展渐渐由单一变得丰富起来,不同颜色的菊花花语也各不相同。
说说玩:梅香春节,动手制作梅花。学生用橡皮泥捏梅花,在陶瓷上画梅花……教师特意设置了一节“十字绣”课,让学生绣出带有梅花图案的福字。十字绣发到手中,第一件事就是穿针引线,但大部分学生平时没有摸过针线。教师引导学生一手拿针、一手捻线,眼睛紧盯着针眼。一次次的失败过后,终于听见一声满是惊喜的尖叫:“我成功啦!”
在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一个个独立的兴趣社团被整合成“草木博物”课程体系,教师和学生一起围绕“草木”开展各种有趣的学习活动,他们种植采摘、动手创作、品味文化、欣赏诗歌……学校成了一片自由成长的新天地。
编后记
如草木般蓬勃生长
中国教师报记者 金锐
“草木博物”,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本课程,光听名字就很美。
“博物”在古代是一门学问,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便说:“草木虫鱼,诗家自为一学,博物尤难。”博物的本意是“通晓万物”,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当然不容易,但是让学生随着这门课程多了解一些草木知识以及草木所延伸出的相关文化,仍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除了内容,“草木博物”课程的开发过程也很有价值。这门课程的“雏形”是教师开设的几十个兴趣社团,社团源于教师和学生的兴趣——有的是教师的兴趣,他们通过课程方案将个人兴趣变成群体兴趣;有的是学生的兴趣,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将这些需求融入课程活动之中。
当兴趣社团逐渐深入,有些教师会感到个人能力的不足,于是他们开始自发“抱团”。多个内容相关联的社团合并为一个,社团指导教师的兴趣和特长不同,他们分工合作,各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每个社团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如何准确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怎样将课程内容落实到学生综合素养?能不能让学生学到更专业、更有价值的知识?知识与实践的相互转化契机在哪里?这些问题教师在不断思索、不断尝试。在此基础上,几十个兴趣社团由零散走向整合,由浅层走向深入,由单纯教学走向综合研究……
在校长方青看来,教师自发开设社团属于课程建设的1.0阶段,教师的“抱团”研究属于升级后的2.0阶段。学校既要鼓励教师的积极性,寻找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兴趣点,又要让课程更加系统,更加符合学校的文化氛围、教育理念。于是,学校将各种课程“删繁就简”——梳理原有课程,保留项目特色,架构顶层设计——依托现有的课程组群,整合为分年龄、分阶段、分项目、分门类实施的“草木博物”课程体系。
让课程组群围绕“草木”来构建——种植劳动类的课程自然不必说,与生物相关的课程也可以“无缝衔接”;艺术类课程就以草木为载体,绘画、制作与草木相关的艺术品;文学类课程也通过草木来实施,学习与草木有关的历史、民俗、文学……这样的顶层设计让课程组群之间的关联更紧密也更有逻辑,让“五育”并举的理念更能落到实处。
方青介绍,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全过程管理是课程品质的重要保障。课程开发阶段,教师要提交前期准备的图片、视频、调查报告等资料;课程实施阶段,教师要不断反馈相关的音像资料、听课评课记录、学生作品等;课程完善阶段,教师还要重点反思“课时目标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课时内容分解的合理性”“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课程实施的操作性、体验性、实践性、活动性”等问题。
好的课程构建也应如草木生长一般,根系深扎于地下,枝叶努力蓬勃向上,最终开花结果。无论是设计、开发,还是实施、评价,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都如草木的根、茎、叶一般,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一个充满生命力的鲜活的课程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