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动物系列讲的什么(神奇动物交出史上最差评分)
今天,电影院的主角,是这部陪着90后长起来的哈利波特前传:《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
哈利波特在豆瓣有多少情怀分?所有哈利波特系列的电影,最低分7.5,最高分8.7。
二十年的情怀,总有粉丝来买单。但大众观影群体也在猫眼给出了自己的分数——
和豆瓣相同,7.8的分数。但瞧一瞧其他影片,同类型爆米花影片《毒液》9.4,上一周的影片《你好,之华》和《名侦探柯南》,分别为8分和8.5分。
上一部在中国市场上,标榜大IP,评分低于7.8的影片,是票房累积2.16亿的《铁血战士》。
电影上映第一天,票房的结果还很难定论,拥有“哈利波特前传”的情怀,JK罗琳搭大卫叶茨的组合,甚至还有萌系神奇动物的续集,看起来是要失灵了。
《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再次踩中了那个经典的魔咒:大IP的续集,要延续以往的辉煌,可谓难上加难。
无人掌舵横冲直撞的“神奇动物”
在哈利波特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不太常见的现象——连华纳官方自己的话语地位,都要让渡给JK罗琳。
这就让《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的剧情发展得莫名其妙,剧中关于亲情、关于人物年龄的出入比比皆是。
凭空提早出生的年龄操作,莫名其妙的家族伦理大戏,横空出世的神秘弟弟……诸多设定,在影片里如同蜘蛛网乱作一团,完全经不起粉丝们的火眼金睛。
原本是被服务的对象,粉丝都有些一头雾水:明明是作者自己写的剧本,怎么就“变味”了?
这个杂乱的状态,在之前罗琳接受的采访中就有所表露,比如罗琳自己亲口说:
“一些细节总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生变化,但故事的弧线就在那里。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告诉你们,背景故事中的部分内容,从未在《哈利波特》原著中被提及。”
细节总有可能在变化,或许是指原本在1935年诞生的麦格教授,却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了1927年的霍格沃兹学院中。
同时,影片定位不清,也成了《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的隐患。
大卫叶茨自从接手哈利波特以来,就受到百般质疑。在哈利波特粉丝眼里,大卫叶茨这个名字,是跟“专制”和“大卫叶茨毁了哈利波特”挂钩的。
从多年后的漫威宇宙不难看出,庞大如哈利波特和漫威这样的大IP,对于片方来说,维持系列作品一以贯之的调性,要比导演在作品中发挥自己特性更重要。
因此,漫威电影宇宙如流水般铺陈开来,导演却都是小成本、独立片、拍美剧的导演出身。
但大卫叶茨则不同,他不只掌控了四部《哈利波特》电影,甚至在多年后还掌控着《神奇动物》系列,对于这一系列的发展,他和罗琳一样,有着不小的掌控权。
但在采访中,大卫叶茨对于影片的类型,给出了模棱两可的回答:
“剧本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综合,介于政治悬疑片和爱情故事之间。你可以视为一种类型的融合,我认为这一系列电影非常独特。它是一个爱情故事,但它又有一种非常有趣的惊悚片式的氛围。”
“这是一顿丰盛的晚宴。它充满了不同的色调,执导这部影片,挑战是将这些色调加以调和。而罗琳以她的独特的布局方式开了个好头。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惊悚爱情故事。”
对于剧本的随意,导演和编剧的轻率,也从丹·福勒的采访中可以得以侧面认证。在媒体对他的采访中,他亲口提及:“电影剧本对于演员的约束非常宽松。在整部电影中都有大量的即兴表演。”
“拍第一部电影的时候,罗琳对我讲述了整个人物发展的弧线。但是在第二次我再次和她一起对剧本的时候,她说:“哦,这一切都改变了。”现在,我真的不想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我觉得应该是一个惊喜。”
演员即兴表演,编剧随意修改剧本,导演对剧本的掌控模棱两可。《神奇动物》这艘大船,已经由JK罗琳自己横冲直撞了五分之二,难道后面的五分之三,还要靠这种方式进行下去吗?
JK罗琳和华纳的廿年长跑
罗琳对于魔法世界的掌控程度,估计能令很多“工业流水线最底层”的编剧们艳羡不已。
1999 年,华纳兄弟以高达 50 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罗琳《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版权。在当年这个价格就被华纳内部质疑过于昂贵,好在后续《哈利波特》丛书系列的成功验证了华纳的眼光。
在出售版权之时,罗琳就提出了非常多的要求,比如演员必须严格保留英国人,但允许包括许多爱尔兰演员。当时,作为作者,她有些犹豫不决,因为罗琳“不想通过出售角色,来让他们控制其余的故事”,这将使得全世界都能够制作非作者写的续集影片。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前四部电影是由史蒂夫·克洛夫斯在罗琳的直接帮助下编写的,尽管她认为自己只是辅助作用。
两个人的合作,让每部电影及其相应书籍的情节和色调能保持相同。出于对电影风格的需求,和时间限制,剧本中有一些变化和遗漏。但当时史蒂夫·克洛夫斯表示,罗琳要求他“忠实于原著”。
在哈利波特盛行的十年间,华纳稳坐头把交椅。这让几任华纳的负责人的秘诀就是:抓紧哈利波特系列。
华纳的很多高层都提及了这一点,比如波莉·约翰森就表示:“我认为,霍恩很早就开始意识到,为了保持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神圣性,罗琳需要被纳入其中。”
罗琳对自己剧本的把控程度,即便当时罗琳还没有完成所有小说剧本,但她仍然对自己的故事有着把控性,时间严谨,在处理故事情节上也比较灵活。
华纳和罗琳的合作关系在2011年发生了动摇,这一年华纳高层变动,同时罗琳更换自己的代理人,想为自己谋求更大的控制权。因为与华纳谈判不利,罗琳成立了自己的网站 Pottermore。
2013年,凯文·特吉拉成为华纳的新CEO,他也为华纳赢回了罗琳,进一步开启了哈利波特的前传:《神奇动物》系列。当然,这是以华纳进一步丧失控制权为代价的:罗琳获得了更多的创意控制权,有更宽松的合作环境。罗琳最后得到了《神奇动物》等系列更多的专营权。
能炒掉斯皮尔伯格,控制所有影片的故事,可能在好莱坞,也仅有JK罗琳一人可以办到了。
口碑不佳,《神奇动物》系列还能续吗?
无论《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表现如何,华纳决定推出后续作品的意图,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
没人能轻轻松松说:我们选择放弃哈利波特这个大IP。即便《哈利波特》在电影中的故事在2011年就已经结束了,但哈利波特在全球的影响力仍然不可小觑。
两年前,美国运营商 AT&T 试图收购传媒巨头时代华纳公司,为哈利波特系列提出了一个报价:250亿美元。
不得不提,这其中还不包括哈利波特粉丝们的朝圣胜地——哈利波特主题公园。因为在1998年,在购买《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部前夕,由于经营不善,华纳出售了旗下主题公园公司。
目前全世界各地的哈利波特主题公园,均归属于环球影业的资产,华纳只能在其中拿到一小部分的分成。
由于《神奇动物在哪里》在全球拿下了8.14亿美元的票房,对于华纳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局。就第一部电影的全球收入来说,是可以回馈投资,保证这一系列可以继续开展。
目前《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成本已经高达2亿美元,比第一部上涨了两千万美元。由大卫叶茨执导的《混血王子》和《死亡圣器》比这两部还要更昂贵,均为2.5亿美元。
按照正常的估算来看,《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只有在全球票房上拿下4亿,才有可能完成收支平衡。
虽然烂番茄的影评人们,在评断《毒液》上栽了跟头,却未必会在这部片子上重蹈覆辙:《神奇动物2》在影评网站上收获了哈利波特衍生电影最差评价:目前烂番茄的评分只有46%的新鲜度。
考虑到华纳已经不止一次,要求失败的影片调整自己的布局,但华纳能够在《神奇动物》中有多少话语权呢?
这一系列虽然重现荣光可能不大,但将霍格沃兹魔法故事延续为一个圆满的结局,就这一件事,也够令所有人操心了。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