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大结局腊子口战役(长征中艰险一战)
两万五千里长征路,其中艰难何人知?红军长征是世界军事上乃至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长征的故事也为我们所津津乐道,有我们耳熟能详的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还有我们课文中所学的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这些无一不描绘出了长征的凶险与艰苦。但是在长征中还有一个战役—腊子口战役,这是长征途中的最后一道难关,其凶险程度堪比飞夺泸定桥战役,但这场战役却鲜有人知。由于当时国民党高层命令部队封锁腊子口,堵住了红军北上的道路,誓要把红军消灭在茫茫草地中,我们便开始反击,这场战役反击的艰辛和难度,就连我们的聂荣臻元帅在后来的回忆录中都曾说道:“这场战役要是失败了,说不定就没有新中国了。”我们接下来来了解一下这场堪比飞夺泸定桥的战役是有多么凶险吧?
视频链接:腊子口战役,长征中最艰险一战,战前上级领导下令三天内必须攻下
为何攻打腊子口1935年6月,长征中的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会师与四川的懋功(今小金县)并在小金的两河口召开了扩大会议,确定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方针。会议之后,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军沿川西北的若尔盖巴西等地继续北上,目的是进入甘肃,为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创造条件。国民党高层闻讯后,急调各路军阀进行围追堵截,并命令甘肃地方军阀大昌部在腊子口、岷州一带阻击红军,妄图把经过雪山草地行军后的人困马乏的红军消灭在此地。另外,据红军当时截获的情报,腊子口的另一侧则是卓尼藏族土司的2万地方武装,国民党高层命令部队出动拦截红军。
而就在这时,红军的右路军正在历经艰难的,走出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并在包座取得了歼灭守敌胡宗南部独立旅第2团和援敌第49师众人的包座大捷。红军司令部立即发电报给张国焘,命其率领左路军前来会合,共同向甘肃方向进发。当时担任部队领导的张国焘却对北上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方针发生动摇,抛出部队南下川康一带开辟根据地的新计划,并提出“打到成都吃大米”这一类根本不切实际的口号。
胡宗南
在此严峻的情况下,为坚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当时的情况是,如果不打下天险腊子口,红军在军事上将十分的被动,如果往南走,南面有国民党的几十万大军重兵把守,如果沿白龙江东进到陇南地区,也有大量的国民党军队占据,且无路可寻,即使有小道,但路途也十分艰险;如果向西走,迭部的四面是川西的若尔盖,又等于回到草地。因此,红军只有拿下腊子口,取得战斗胜利,才可以翻过岷山支脉迭山的达拉梁后,进入到甘肃腹地,进而继续北上,因此,红军下一步的行动方针,就是组织进行攻打天险腊子口的战役。
腊子口战役打响了1935年9月来到了长征路上最后一处天险——腊子口。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部分,在藏语中有“险峻、陡峭”之意。这片地势的危险程度要远远胜过娄山关。远远看去,腊子口就像是被一刀劈开了一样,两边是高达500多米的山崖,中间是一个只有7米宽的隘口。这条路艰险异常,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悬崖下面是一条水流湍急的河,名叫腊子河,大约3米深,只要有人靠近,稍有不慎就会被河水冲走,就连营救的时间都没有,想要从河面上淌过去显然是不现实的。
腊子口战役遗址
此时河面上一座1米多宽的小木桥,便成为了红军渡过这条河唯一的办法。而在腊子口的另一头,国民党十四师师长鲁大昌为了防止红军偷袭。在腊子口和朱子沟修筑了一道又一道的封锁线,山坡上也修筑了大量的军需仓库和防御工事,囤积了大量的弹药和粮食,桥头堡上架设4挺重机枪,火力交织,严防死守,可以说连一只鸟都飞不过去。多耽搁一天,局势对红军就越不利。
这样危急存亡的生死关头,伟人当机立断,对聂荣臻下令:“给你三天时间,一定要将这个地方给我攻下来!”军令如山,聂荣臻领命之后,很快就开始了部署。1935年9月16日,聂荣臻、林彪在朵里寺和伟人商议腊子口作战计划,腊子口易守难攻,此战凶险程度是不亚于之前的任何一场战役的,所有人都感觉像是有一个重担压在肩膀上,气氛十分沉重。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商议,一致认为腊子口的关口较小,大部队无法展开作战,打通腊子口的重任就交到红四团手中。
聂荣臻
在红军长征途中,红四团曾多次作为开路先锋,为红军打通了一条又一条的生命通道。团长王开湘因为作战勇猛,曾经拿一把斧头和敌人展开白刃战,因为被人尊称为“斧子将军”。这次部队上级领导同样也在红四团身上寄予了厚望。从办公室出来时,聂荣臻觉得心中十分沉重。为了能够制定出更加完善的计划,减少红军的伤亡,他特意和左权一起,实地勘探了一遍地形。
当天,聂荣臻在向红军第二师布置任务的时候,神色严肃地说道:“上级领导对我们下了命令,要让我们在三天内攻夺天险腊子口,保证大部队接下来北上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只要我们能够突破腊子口,国民党的阴谋就彻底粉碎了!”“好!打倒国民党!”二师的同志们接到这个任务后,瞬间士气高昂,誓死夺下腊子口的精神让部队领导对于攻克这道天险更有信心。部队领导聂荣臻和陈光在对部队布置完所有的工作之后,决定在当天晚上就对腊子口发起总攻。
聂荣臻
在作战前,陈光对将士们进行最后一次动员:“组织将这项任务交给我们,这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要有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精神,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坚持完成这次任务!”他的声音雄厚有力,将士们都被部队领导的情绪所感染,纷纷喊出“不畏艰难、奋勇杀敌”的口号!
战斗打响之后,红四团的部队领导杨成武带领六连发起了主攻,二营负责掩护。这场战斗的艰险程度比之前预测的不遑多让。并且红军刚开始采取了正面进攻,侧翼袭扰的战略,红四团4个连渡过腊子河,与敌人展开激战,2个连计划绕道悬崖边,袭击敌方碉堡,但没有奏效。同时,彭老总指挥后卫部队,从侧面攻击红四团的敌人,战斗陷入了焦灼。虽然红军战士个个英勇无畏,可腊子口实在是太“险”了,几次浴血奋战下来,依然没有实质性进展。这让对面碉堡里的敌军忘乎所以,他们冲红军呼喊:有本事你们飞过来啊。
腊子口战役油画
9月16日凌晨,红四团再一次聚在一起召开了会议,商讨进攻办法。红军战士在作战中发现了敌人的某些弱点,那便是碉堡没有顶盖,而且悬崖上没有守军。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被提了出来:我军可以派部队攀登到悬崖上,然后从高空向敌人的碉堡投掷手榴弹,压制敌人,配合正面部队进攻。想法虽好,但大家看了看七八十米高、与地面呈90度角的悬崖,顿时犯起了难:这是人能爬上去的地方吗,要怎么爬上去呢。众人听到后低头苦想,但始终没有想到一个稳妥的办法,眼看时间过去好久了,都没有说话,于是杨成武决定召开一次会议,发挥一下群众的力量,找出解决办法。
会上出现许多的无名战士,大家奇思妙想回到营地后不久,士兵大会便召开了。在这次大会上,红军战士议论纷纷,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这些想法都不能很好地解决眼前的问题,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个苗族小战士突然站了出来,冲着台上的杨成武大喊:“领导,我能爬上去。”一句话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大家不约而同地看向这个来自少数民族的小战士,只见他眼神中散发着的自信光芒,是如此地强烈。
杨成武
也许,这次能否顺利完成任务,就要靠眼前这个小战士了。事关重大,且时间紧迫,大会结束后不久,杨成武便将那个少数民族参军的小战士叫到了临时指挥所。打算询问他具体如何实施怎么往上爬。这时,一声洪亮的“报告!”在门外响起,杨成武等人抬头一看正是刚才少数民族小战士正精神饱满地站在门外,他对着杨成武等人敬礼,表示尊敬,杨成武微笑地点了点头,仔细看着眼前这个自信满满的年轻战士。只见他十七八岁的模样,皮肤黝黑,两只眼睛大而有神,身材匀称,一看就知道反应灵活。杨成武听到后莞尔一笑,招呼云贵川坐下,耐心地询问道 :“今天在大会上,听你说有办法能爬上去,具体是什么样的办法?说来听听。”
云贵川清了清嗓子,回答道:“只要给我一根带钩子的竹竿,我就能爬上悬崖。”杨成武听到后还是心存疑虑,后来通过云贵川的解释才明白,原来在云贵川在很小的时候,便经常跟着爷爷到山里采草药,他们那里的山也很陡峭,一些价格颇贵的草药,都长在悬崖峭壁之间,要想采到它们,可不容易,必须攀爬在陡峭的悬崖间。那个时候,云贵川的爷爷是山里的采药人,他告诉云贵川:只要用一根结实的竹竿,在竹竿的一头将一个钩子牢牢固定住,就能借着竹竿的力量顺利地攀爬悬崖峭壁。
云贵川小战士示范如何爬悬崖的画
在爷爷的谆谆教导下,云贵川迅速掌握这项技能后,他身手敏捷,行动灵活,也是爷爷采药时一大助力。后来,红军来到云贵川的家乡,小小年纪的云贵川志向远大,毅然加入到红军的队伍中。杨成武听完云贵川的故事后,决定进行一次尝试,让云贵川演示一遍如何爬上崖顶。这次试验取得成功之后,杨成武立即将目前所处的情况和计划向军团首长做出了汇报。军团政委聂荣臻和师长陈光等人更是亲自来到前沿指挥所,他们询问具体情况后,又对腊子口的地形进行观察,最后批准了这次作战方案。
聂荣臻说:“你们这次决心是正确的,敌人在正面设置严密火力网,想要突破出去 ,我军将会伤亡惨重,敌人肯定会借着腊子口险要地理位置,并忽视掉两侧的悬崖进行设防,这样的话必定会给我军带来新的机会和希望。”上级领导走后,红四团又召开一次部队会议,经过商量最终决定将临时的迂回攀爬部队由反应迅速的侦察队,信号组以及一连和二连组成,二营担任正面强攻任务,而六连则作为一个特殊的主攻连。
腊子口
所有任务都分配好了以后,杨成武对六连部队干部杨信义和胡炳云交代了一些事,杨信义和胡炳云坚定地表达了会保证完成任务的决心。杨成武听到后很高兴,拍了拍二人的肩膀,命令他们说:“你们到团里抽调一部分武器,由你们直接指挥。”这时,部队领导黄开湘对杨成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听到黄开湘的话后,杨成武心里很明白,就这次行动而言,虽然临时的迂回攀爬小分队要比正面进攻部队更难打一些,更别说是在乌灯黑火的夜晚。就凭借这一点,要想爬上那陡峭悬崖,难度也是非常巨大的,但是看到黄开湘团长态度坚决,杨成武也不得不答应。他笑着对团长说:“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啊!”之后,两人便在一起研究具体的配合问题。黄开湘和杨成武约定会在小分队爬上悬崖后,大概在凌晨三点左右到时候会发信号弹通知你们,总攻信号弹则是三颗红色的”
行动开始,2营6连首先在正面发动进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负责迂回的2个连,顺着云贵川放下的绳索,向悬崖顶端攀登。但因我军的正面进攻没有起色,便暂时停了下来,同敌人打起了嘴仗。此刻,战士们心中十分焦急,只盼着迂回部队能尽早抵达战场。凌晨2点,迂回部队毫无消息。凌晨3点,约定的时间到了,迂回部队的信号弹依然没有响起。毛主席不断询问:迂回部队到了吗?在什么位置?需不需要增援?凌晨4点,大家仍没等到迂回部队的消息。
黄开湘画像
红四团坐不住了,无论如何,天亮前都必须攻下腊子口。于是,红四团组织起两个突击队,向桥头碉堡之敌发起了强攻。关键时刻,两颗白色信号弹腾空而起,迂回部队到位了!红四团也发射3枚红色信号弹作为回应。敌人惊恐地发现:他们被包围了,不是四面包围,而是上下包围。红军迂回部队居高临下,不停向碉堡守敌扔手榴弹,敌人的碉堡没有顶盖,全部暴露在我军的攻击范围内。无数子弹和手榴弹从头顶倾泻下,敌人遭到了“空袭”,顿时被炸得皮开肉绽,无法组织防御。我军突击队乘势猛攻,成功突进到了敌人阵地前。
当国民党人突然看到自己身侧和背后出现了共产党战士的时候,一时间皆是吓得魂飞魄散,他们也不知道我军是怎么出现在这个位置的。大多数敌军都以为他们的后路已经被我军全部包抄了,以至于他们很快失去了抵抗的斗志,对我党的20多名战士们打得开始手忙脚乱起来。正面佯攻的战士们,眼看机会来了便都不再等待,迅速朝着敌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这使得国民党残余部队彻底陷入了被动,很快就被打的落荒而逃,除此之外,红军部队还派人包抄了敌军退路。敌人军心动摇,士气崩溃。我军一鼓作气,长驱直入,很快拿下了敌人碉堡群,占领了天险腊子口。
紧接着,我军马不停蹄,迅速朝敌人纵深发展。敌军溃逃,我军还顺势占领了敌人一座弹药库,敌军残部退到了三角河谷地带。事实证明再一次,部队领导在作战的智慧观察很细致,在这样高超的战术下,敌军的防御系统的瞬间崩塌,并且让敌军腹背受敌,一时间自乱阵脚,乱作一团,这样这场战役就好打了许多。
满盘皆活
而负责正面攻击的战士们,成功突破了守军设在腊子口后面三角地带的防御工事,并一举夺下了弹药库等地,有了这些物资后,我军发动了更加猛烈的攻击,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激战,敌人尽数被歼灭,剩余的也纷纷逃窜。就这样,在我军的努力下,号称“天险之地”的腊子口最终还是被我军成功击破,打破了国民党企图将红军困在雪山、草地的阴谋,他们想要歼灭红军的计划也彻底粉碎。腊子口这一仗,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通道,原本看起来的“死局”,满盘皆活,这都离不开领导人的正确指挥,以及战士们在背后的付出。
此战过后,我军虽然取得了战斗胜利,但伤亡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伟人也为红军以后的去处头疼。直到9月19日,国民党有这样一则报道:“阎锡山正率领部队,向陕北红军发起进攻。”这简直就是巨大的好消息,陕北还有一支红军部队,就代表着那将成为 红军部队的希望之地……
阎锡山
腊子口战役胜利的意义正是由于腊子口地处岷山山脉,它是岷山的一个重要隘口,两边是崇山峻岭,只有这个隘口沟通川西北和甘南。河上有一座木桥,是通过隘口的唯一通道,地势险要程度可想而知。可以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腊子口在藏语中意思就是"绝险的隘口"。国民党高层为了阻挡红军北上,在腊子口周边地区布置了两个师的兵力。鲁大昌派了两个营扼守腊子口。其中一个营,驻守隘口,一个营驻守在北面的谷底,一个师的主力都在附近地区,一有紧急情况,可立即驰援。驻守隘口的敌军在桥头和高地上构筑了碉堡,对隘口形成强大的交叉火力。红军要想突破腊子口,难度可想而知。腊子口一役的胜利,堪称我党百年革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能够如愿拿下如此“天险”,于我军而言,收获颇丰。并且在这场战役胜利后对我军前进也是一种突破。
其一,腊子口是我军前进道路上必须战胜的最后一道关卡。国民党原本是想借此“天险”,彻底消灭红军的革命力量,然事与愿违,再一次惨败而归。此战役后,红军宛如凤凰涅槃一般,如虎添翼,走向了新的成功。
腊子口战役示意图
其二,此战的告捷,腊子口战役不仅推动了长征的胜利进程,还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全国的抗日的热潮。而后,我军结合甘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将陕北作为红军革命的大本营,以及长征的目的地。
结语:并且,今天我们再来看这段历史,也许会发出时过境迁的感叹,也许会诧异沧海桑田的巨变,可无论时空如何旋转和变化,世事如何变迁,那场腊子口战役也是我军历史上众多战役中最惊险的一场,毕竟腊子口在地理位置描述上是一个区区30米的隘口,但它也是关乎到我军长征路上生死存亡的一个关卡,只有将其攻克的话,我军北上的道路才可以顺利的打开,并且,也可以让红军经过此隘口,进入我军的下一步计划中去。这样也可以使得我军进入一个新的篇章。他们那个时代的英雄,也是新中国额英雄,“生的伟大,死得光荣”也是对英雄人生的最真实写照。还有在这次战役中为我军如何攀岩出谋划策的那个少数民族小战士最后也是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英勇事迹还被流传了下来,并且永远的存活在人们的心中!并且也是他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