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日本(一位流亡日本的大明孤忠)

#创作挑战赛#

大明 日本(一位流亡日本的大明孤忠)(1)

(丰臣秀吉 画像)

故事发生在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当然,还要额外介绍一个年份,那就是这一年也是日本天正十九年。

这一年,日本有位叫做丰臣秀吉的仁兄,刚刚征服全日本,随即又把目光投向了朝鲜半岛,以及朝鲜李朝背后的大明。

这很好理解,日本嘛,撮尔小国,弹丸之地,丰臣秀吉这种级别的人物,很显然不愿意这在一片小小天地里了此残生。

兵书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既然要打仗,那战前准备是必须的,为了发动战争,丰臣秀吉很快在距离朝鲜最近的九州地区大量囤积军粮器械,顺带着招募乡勇,训练士兵,声势震天响,动静闹的很大。

这么大的动静,李朝愚钝,没啥觉察,但却引起了一个叫做许仪后的明朝人的注意。

许仪后,江西吉安人,无官无职,是个商人出身。

这位仁兄在隆庆五年出海做生意,结果在海上被倭寇逮了个正着,不过幸运的是,许仪后不仅是个商人,还懂点医术,所以尽管倭寇杀人不眨眼,但还是觉得他有点用,所以便把他带回了日本本土。

所谓树挪死,人挪活,漂泊异乡的许仪后没有品尝到流落异土的惆怅和辛苦,反而靠着一手医术在日本混得风生水起,成为了日本藩主岛津义久的御用医师。

岛津义久,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大名。

大明 日本(一位流亡日本的大明孤忠)(2)

(岛津义久 塑像)

日本的等级划分,十分简单,最上边是天皇,天皇下面是幕府,幕府里边有将军,将军下面有大名,大名底下是武士。

这里的大名,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封建庄园主,有土地,有财力,有自己的武装部队,顺便还能割据一方。

岛津义久的领地,是在日本的九州萨摩,所以成为御用医师的许仪后直接在萨摩定居,顺便结婚生子,

老许同志这个人,虽然身在日本,但心里一直惦念着故乡。

虽然他在日本已经混得挺不错,不用忍饥挨饿,也不会被人欺负,但当他看到其它同胞在日本备受欺凌时,心里还是十分不落忍的。

他在萨摩过了几年安生日子,后起之秀丰臣秀吉可就带兵来攻打萨摩了。

岛津义久这个人,也算是一方枭雄,打仗也是有两下子的,但是碰到丰臣秀吉这种级别的,很显然就不够看了,他知道硬碰硬没啥好结果,于是干脆开城投降,这么一来,岛津义久就成了丰臣秀吉的手下。

到了万历十九年,即公元1591年后,仍然居留在萨摩的许仪后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儿,那就是原本冷冷清清的萨摩居然热闹了起来。

土地上出现了大量的外藩武士以及其它大名的士卒,这帮人东奔西走,整天忙来忙去,也不知道在忙些个什么。

别人看不出来,但心思细腻的许仪后却发现了其中的端倪。

因为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日本在形式上已经被丰臣秀吉统一,基本不会再有什么大规模的战事了,所以眼前如此紧迫的军事调度,只可能是对海外用兵。

大明 日本(一位流亡日本的大明孤忠)(3)

(朝鲜李朝)

日本国,孤悬海外,对外用兵,只能是打打朝鲜。

打朝鲜没什么大不了的,但问题是,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国,如果朝鲜挨打,明王朝肯定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也会和日本动手,而中日之间如果动手,那就是惊天动地的旷世大战。

许仪后的身份,只有俩,一个是商人,一个是医生,所以他并没有什么政治基础。

不过,这位仁兄虽然没有政治基础,但却似乎天生具有十分灵敏的政治嗅觉。

他很快意识到,搞不好过两天,一场旷世大战就要轰轰烈烈地开打了。

他是明朝人,所以他不免对家乡多了几分担心。

他知道明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是个宅男,整天在紫禁城里玩消失,这导致此时的明王朝十分鲁钝,指望明王朝对日本国的举动有所警惕,从而提早准备,那是白搭了,所以自己必须做点什么,能帮明朝一点就帮一点。

老实说,老许虽然已经定居日本,在这里开枝散叶,娶妻生子,但他内心的爱国之火,从来没有因为隔着渺茫的海水而冷淡过,所以面对这种事儿,他是绝对不会坐视不理的。

但他现在区区一介医师,又能做些什么呢?

他很快想到,明朝搞海禁搞了那么多年,到隆庆时代才开关,所以明王朝对日本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如果自己能把日本国的国情和战备详实的记录下来,送回国内,说不定还能帮上点忙。

说干就干,有了这个想法之后,许仪后开始积极地在日本国内活动,收拾大量情报的同时,还整合成了一份书信。

这份书信的水平,不可小觑。

大明 日本(一位流亡日本的大明孤忠)(4)

(书信)

日本国内的情况,日本军队的状态,甚至日本的社会形态,风土人情,地理环境都囊括其中。

最后,许仪后还大胆地利用这些情报对战争的时间进行了推算,他认为,日本挑起战争,应该是在壬辰年三月一日。

后来的故事说明,许仪后同志的推算水平十分可以,他的推算和战争的真实爆发时间,只差了一个月。

信是写完了,但怎么送出去,又是一个大问题。

兹事体大,事关重大,许仪后本来想着自己回趟大明,亲自把书信送回去,但奈何他一家老小都在日本,无人照料,自己实在是抽不开身,找别人送吧,他又不太放心,万人送信的人去告密怎么办?万一送不到地方怎么办?万人把信件弄丢了又怎么办?诸多不便之下,这算是把许仪后给愁坏了。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叫做朱均旺的人站了出来。

朱均旺,和许仪后是同乡,也是从大明流落到日本的苦命人,幸被许仪后搭救,看他手脚勤快,心地质朴,于是便把他收在身边,做了个医道上的小徒弟。

人选确定了,但此行依然是十分凶险的。

出海有风浪,搞不好就会翻船,然后葬身鱼腹。

送信有风险,搞不好就会被人发现,然后遭到杀害。

并且,在那个时间段,丰臣秀吉已经采取了一定管制措施,对来往的明朝商人都会严加盘问,十分警惕,所以朱均旺这趟出去,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许仪后叫来朱均旺,没说别的,只问了一句话:

你怕吗?

而朱均旺的回答也很干净利落:

不怕。

许仪后很欣慰,既然朱均旺不怕,那么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朱均旺弄出日本。

大明 日本(一位流亡日本的大明孤忠)(5)

(商船)

很快,许仪后左右活动,联系到了一位在日本卖货的大明商人林绍岐,林同学表示可以把朱均旺捎回明朝,不要银钱不要报酬,唯一的条件是,得等我把货在日本卖完了,我这条船才能返航大明。

许仪后和朱均旺没办法,只能大眼瞪小眼,那就等吧。

左等右等,等来等去,出事儿了。

许仪后这段时间在日本境内来回奔走,动作实在太大,结果其可疑行径被人举报到了丰臣秀吉的府上。

此时的丰臣秀吉,正每天躺在床上做着他征服大明,一统天下的美梦,一听有个叫许仪后的明朝人要坏他的事儿,勃然大怒,立刻就把许仪后逮捕,投进了监狱。

到了监狱,免不了是一顿严刑拷打,结果许仪后还真是条汉子,无论怎么打,愣是一个字也没招。

许仪后一个字也不说,那么他这个罪名,就顶多是个非法出境。

非法出境是大罪,但罪不至死,所以丰臣秀吉很不甘心,他一不做二不休,心一狠,打算把许仪后给放到锅里煮了。

眼看自己的好御医要被煮,岛津义久急坏了,他跟这位大明医师素有旧交,感情不错,总不能眼巴巴地就这么看着他死了。

不过,岛津义久知道自己人微言轻,恐怕是帮不上什么忙,所以他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德川家康。

大明 日本(一位流亡日本的大明孤忠)(6)

(德川家康 画像)

德川家康,这是个牛人。

他是日本九州势力最大的大名,手里有人有兵有势力,这位仁兄的面子,丰臣秀吉不会不卖。

恰好,德川家康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想要拉拢人心,今天帮了岛津义久这个忙,明天岛津义久那还不就是自己人了?

丰臣秀吉当然是千不愿意,万不愿意,但奈何德川家康都出马了,这个面子怎么着也得给了,所以,在监狱中挨了一顿毒打的许仪后侥幸免死,又被放了出来。

按说您都被抓进去一回了,出来之后总该老实了吧?

许仪后偏不,他不仅不老实,反而又开始继续为朱均旺出国一事奔走,就这么一直到了万历二十年初,林绍岐的船队终于扬帆起航,返回了大明。

看着渐渐消失在海平面的船只,许仪后的胸前,已经沾满了眼泪。

情报!终于送出去了!

这位仁兄,从出生到死去,一辈子也没在明王朝混上过任何官职,但却拥有让当时一票大明官员都为之汗颜的爱国情操。

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完全出自本心,他没想过,也从来没指望会有任何的回报。

大明 日本(一位流亡日本的大明孤忠)(7)

(万历朝鲜战争)

关于万历朝鲜战争,我看到历史区的自媒体同行写得很多,有写战争过程,敌我攻伐的,有些时局变化,折樽冲俎的,但唯独没有人写一写这个一介布衣,这个默默的为他的祖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许仪后。

万历二十一年一月十六,林绍岐的船队从日本出发,经过四十多天的航行,终于返回了大明。

四十多天,一个多月,对我们来说,就是弹指一挥间,但对藏身于船舱底部的朱均旺来说,可太难熬了。

一路上十分颠簸,朱均旺又有晕船之症,他蜷缩在狭小黑暗的船舱底部,可谓是苦不堪言。

他几次晕厥,数次呕吐,但无论什么时候,他的双手都紧紧地捂住自己的胸口,在衣服的夹层里,有许仪后给明王朝的重要情报,更有自己对许仪后的承诺。

朱均旺抵达大明,并且把书信交给明朝官员的时候,距离战争开战,只剩下四十天。

明朝官员们得到了许仪后的信件,可以说如获至宝,因为他们发现,这份书信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日本国内的情况,日本军队的状态,日军的编制,配备,日军的作战方法,无不囊括其中,在信件的末尾,许仪后还十分贴心的提出了对日抗击的手段,那就是水火并用,先用水战,再用火攻。

而事实最终证明,之后的万历朝鲜战争中,日军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中朝联军在战争中广泛了采用了许仪后水陆并进,水火夹击的策略,这才一次又一次的打退了日军的进攻。

许仪后的这份信件,在明朝军队里以经传播,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流传度之广,就连朝鲜也有抄本出现,朝鲜人看了之后更是交口称赞,有事没事还跑去问大明官员,这书有没有后续,还能不能更新。

正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所说,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因为他们的羽毛太过鲜亮了。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追之。

大明 日本(一位流亡日本的大明孤忠)(8)

(石星 画像)

许仪后这样的奇人,很快引起了时任大明兵部尚书石星的注意。

石星认为,许仪后这位同志不仅仅是爱国人士,更是一位战争奇才,这样的人,不应该让他流落日本,而应该接回国内,让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于是,石尚书立刻联系了福建当地的官员,让他们派人出海打探许仪后的消息。

福建官方不敢怠慢,立刻派出了一名精明强干的锦衣卫远赴日本,去执行任务。

这个锦衣卫,叫做史世用。

万历二十一年六月,史世用化妆成商人,带上了两位同伴,张一学和郑士元,坐着明朝商人许豫的商船,很快抵达了日本九州平户川的内浦港。

前脚下了船,史世用才发现,自己下早了。

萨摩和内浦虽然都归九州管,但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还是比较远的。

没办法,史世用三人只好硬着头皮从内浦走到了萨摩,没成想,到了萨摩一打听,发现许仪后不在此地,而是跟着岛津义久到名护屋去拜见丰臣秀吉了。

名护屋,那是日军侵略朝鲜部队的指挥部,是丰臣秀吉的大本营,一般人不敢去,也不是一般人想去就能去的。

但史世用毕竟是大明锦衣卫,天不怕地不怕,居然撇下张一学和郑士元,只身潜入名护屋去找许仪后了。

被撇下的张一学和郑士元在这个故事里不是打酱油的,他们人生地不熟,在名护屋外围无事可做,也没闲着,居然拿起纸笔,把名护屋的地理形势一五一十的画了下来。

他们的心里盘算得很好,这里是日军的指挥部,军队的指挥调度都从这里出发,万一有一天我大明威武之师打到名护屋,自己画下的这些情报就能发挥作用。

大明 日本(一位流亡日本的大明孤忠)(9)

(名护屋)

史书没有记载这几位仁兄是南镇抚司还是北镇抚司的锦衣卫,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都是十分专业的情报人员,水平不是盖的,张郑二人在外面图还没画完,史世用就已经潜入名护屋,并且很快找到了许仪后。

看到史世用,素来坚韧的许仪后也不觉红了眼眶,身在异乡,他什么都想到过,可就是没有想到,大明朝廷还会派人来看望自己。

对于这个一个满怀热忱的爱国游子来说,恐怕没有比这更让人感动的事情了。

不过还没等许仪后感动完,史世用立刻提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想法:哥们这趟来日本,不单单是来给你送温暖的,还有一件大事儿要办。

许仪后一愣,连忙问是什么大事儿,史世用表示,我听说你现在栖身的岛津义久家一直对丰臣秀吉很不满,所以我打算找岛津义久谈一谈,最好能让他跟咱们大明朝廷联手,让他在日本九州反攻丰臣秀吉,咱们给他来个内外夹击。

的确,岛津义久当年是投降了丰臣秀吉,但其身投诚,其心诚不诚,那就另说了。

朋友们,小小的一名锦衣卫,只身刺探敌国,心里居然怀揣着这么庞大的计划,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不过很可惜,史世用在日本人单势孤,这个计划最终还是流产了。

计划虽然是流产了,但史世用不甘心就这么回去,所以他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日本各处走访,积极搜集情报。

人也见了,旧也叙了,情报也搜集了,人物也算完成了。

许仪后不久后被岛津义久派去高丽办事儿,史世用一看许仪后去了高丽,寻思老许同志大可以顺高丽返明,也就不用自己护送了。

既然不用自己护送,那么自己也该回去了。

大明 日本(一位流亡日本的大明孤忠)(10)

(锦衣卫 形象)

出来这么多天,想家,那是相当想家。

于是,史世用,张一学,郑士元,以及商人许豫也都分别乘船,返回了明朝。

许豫回程回的很顺利,但史世用运气不太好,小船航行了一半,遇到了风浪,没办法,他只能暂避风头,返回九州,打算等个天气好的日子再出发。

时间过了大概半年左右,已经返回大明很长时间的商人许豫碰见福建当地的官员,询问锦衣卫史世用在什么地方,没想到当地官员更是一个头两个大,表示你问我,我还要问你呢,这都大半年没见到史世用了,他没跟你一起回来啊?

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整个刺探日本的团队,只有许豫一个人返回,剩下的人,已经大半年没了行踪。

那这仨人去哪儿了呢?

答案是,史世用和郑士元几次出海,均被风浪遣返,而张一学运气更差,直接葬身在了海难之中。

这两位大难不死的大明锦衣卫流落异乡,顺便流落街头,由于语言不通,他们无法寻求帮助,每天形如流浪汉,在日本艰难的度过了七个月。

举目无亲,全面失联,但这俩人并没有放弃生的希望。

史世用每天都谨慎的揣着自己写给大明的军事情报,而郑士元则小心翼翼的存放着自己画的日军指挥部图纸。

纵然已经混到了乞讨度日的境地,他们还是没有忘记为国效力。

最后,还是一队来日本拜访的琉球使者发现了这两位明朝锦衣卫,对他们伸出了援手,带着他们登上了返回明朝的大船。

不过魔幻的是,船只航行到一半,船队又遇到了海难。

琉球使者的船队接近福建福州的时候,遭遇了特大风暴,船只撞上礁石,船上人仰马翻,全船人员大都罹难,郑士元也不幸遇难,只剩下史世用福大命大,捡回一条命。

郑士元临死之前,遥望着明朝国都的方向,没有感慨,没有遗言,他只是艰难的用尽最后一丝气力,从怀里掏出自己绘制的名护屋图纸,交到史世用的手上,然后气绝身亡。

海浪无声,那一刻,天地也为之沉默。

九死一生,最后只剩下史世用孤孤单单地回到了大明。

大明 日本(一位流亡日本的大明孤忠)(11)

《倭情备览》

不过,过往这些凄惨的遭遇没有摧毁史世用的精神,他回到国内后奋发图强,根据自己一行人搜集的情报,撰写了《倭情备览》一书,享誉后世。

这本书,是明王朝有史以来第一次派出专业人员前往日本搜集资料而形成的书籍,其中内容详实可靠,乃至于比当初许仪后所提供的资料更加优秀,是当时明朝研究日本的首要图书,那时节,大臣们上朝时对皇帝发表的对日研究,基本上都是拿这本书现学现卖。

万历朝鲜战争进行到了万历二十一年的时候,中朝联军突然势头一转,开始坐下来和谈。

这个和谈,实际上是一场骗局。

日方的和谈官员,叫做小西行长,明朝的和谈官员,叫做沈惟敬。

这两位仁兄,堪称谍中谍中谍,俩人联手搞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惊天大阴谋,想要斡旋战局之中,把两边的人全都唬住。

当然,这是另外一个有趣的故事,作者以后会讲到。

而当时的许仪后,正巧在朝鲜南部的巨济岛,虽然他没上过战场,对前线不了解,对战争不了解,但他对丰臣秀吉这个人是十分了解的。

他明白,依照丰臣秀吉那种不死不休的性格,他是一定不会和明朝和谈的,所以他立刻书信一封,送到了大明援朝总指挥宋应昌的手里。

许仪后告诉宋应昌,和谈纯属无稽之谈,你老哥可一定要小心呐。

宋应昌对许仪后的料敌机先十分赞赏,他和兵部尚书石星一样,也想要挖掘出许仪后这个人才,但当他派人到巨济岛去找许仪后的时候,才发现,许仪后已经返回日本了。

大明 日本(一位流亡日本的大明孤忠)(12)

(宋应昌 画像)

同年十月份,一个叫做吴景禧的朝鲜人找到朝鲜当地的官员,表示自己是被俘虏到日本的奴隶,他在日本碰到了一个叫做许仪后的人,这人古道热肠,对自己施以援手,这才把自己放了回来。

临走之前,许仪后托我给大明朝廷带句话,什么话呢,许仪后说,日本人八月份大概就要撤军了,大明朝廷要早做准备啊。

情报虽然晚了两个月,但许仪后的判断却再一次的准确无误。

因为这一年的八月份,丰臣秀吉果然把日军主力从朝鲜撤了回来。

而在日本提前预料到战况的许仪后心急如焚,为了尽快给明朝传输情报,他几经周折,才把主意打到了朝鲜人吴景禧的身上。

虽然,这份弥足珍贵的情报传到大明的时候,已经超过了他的时效期,但许仪后的爱国之情,却浓浓的镌刻在这份情报之上,永远不会过期。

故事最后,让作者把时间拨回到许仪后多年前在港口把怀揣情报的朱均旺送出日本的时刻。

大明 日本(一位流亡日本的大明孤忠)(13)

(离别)

那一天,秋高气爽,海鸥盘旋,许仪后的心情十分激动。

两人把臂相泣,他们都知道,此一去,大概永远也无法再见面了。

临别之际,许仪后作诗一首,赠予了朱均旺:

难域萍逢几度周,一朝分首作遐游。

殷勤嘱咐忠君事, 尽意叮咛灭寇仇。

知汝归成苏子景,岂宜还作李陵秋。

霜台若问尘中事,,惟道斯民苦尚忧。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我们经历了无比艰难的岁月,现在我们即将分别,那就让我来为你做一首诗吧。

此一去,不知道何时再见,愚兄劝你要忠君爱国,时刻记得我们诛灭倭寇的理想。

古时有苏武牧羊,宁死不屈也不愿意投降,而绝不做投降匈奴的李陵。

如果有世人问我辛辛苦苦做这一切求的是什么?我要说的是,我什么都不求,我只求我的祖国,我的故乡,安享太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