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围白平衡和标准白平衡(图象小知识---曝光)

自动曝光[Auto Exposure] 自动曝光就是相机根据光线条件自动确定曝光量从根本测光原理上分可分两种:入射式和反射式入射式就是测量照射到相机上的光线的亮度来确定曝光组合,这是一种简单粗略的控制,多用于低档相机反射式是测量被摄体的实际亮度,也就是成像的亮度来确定曝光组合,这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方式从测光计量方式上分,可以分点测光自动曝光、中央重点自动曝光、多点平衡自动曝光等,各有优缺点,分别适应于不同的光线条件或拍摄目的从控制过程上分,可分为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混合优先、程序控制、预定模式几种顾名思义,光圈优先就是,先确定使用的光圈,相机根据计算出的曝光量确定合适的快门速度,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预定景深或者配合闪光灯调配光比的场合;速度优先就是先确定快门速度,让相机选择合适的光圈大小,适用于拍摄动体;混合优先是弥补单一优先的不足而先确定光圈或快门的范围,再由相机确定曝光组合;程序控制是让相机按照预先编定的控制程序曝光;预定模式,是生产厂家根据几种常见的光线条件,预设了比较合理的曝光参数供拍摄时选择,一般有:夜景、风光、人像、运动等几种,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氛围白平衡和标准白平衡?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氛围白平衡和标准白平衡(图象小知识---曝光)

氛围白平衡和标准白平衡

自动曝光[Auto Exposure]

自动曝光就是相机根据光线条件自动确定曝光量。从根本测光原理上分可分两种:入射式和反射式。入射式就是测量照射到相机上的光线的亮度来确定曝光组合,这是一种简单粗略的控制,多用于低档相机。反射式是测量被摄体的实际亮度,也就是成像的亮度来确定曝光组合,这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方式。从测光计量方式上分,可以分点测光自动曝光、中央重点自动曝光、多点平衡自动曝光等,各有优缺点,分别适应于不同的光线条件或拍摄目的。从控制过程上分,可分为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混合优先、程序控制、预定模式几种。顾名思义,光圈优先就是,先确定使用的光圈,相机根据计算出的曝光量确定合适的快门速度,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预定景深或者配合闪光灯调配光比的场合;速度优先就是先确定快门速度,让相机选择合适的光圈大小,适用于拍摄动体;混合优先是弥补单一优先的不足而先确定光圈或快门的范围,再由相机确定曝光组合;程序控制是让相机按照预先编定的控制程序曝光;预定模式,是生产厂家根据几种常见的光线条件,预设了比较合理的曝光参数供拍摄时选择,一般有:夜景、风光、人像、运动等几种。

~*~~*~~*~~*~~*~~*~~*~~*~~*~~*~~*~~*~~*~~*~~*~~*~~*~~*~~*~~*~~*~~*~~*~

白平衡[White Balance]

物体颜色会因投射光线颜色产生改变,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色温。

在白炽灯下拍出的图像色彩会明显偏红。之所以在人眼中灯光和日光下的色彩都正常,就是因为大脑会对其进行修正。大多数专业玩家都希望,用DC拍摄出的图像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色彩尽可能一样。不过,由于CCD等传感器本身没有这种功能,因此就必须对它输出的信号进行一番修正,这种修正就叫做白平衡。

对于数码相机而言,调节白平衡的问题就与色温有关,在不同的光线状况下,被拍摄物体的色彩会产生变化。拍摄物体尽可能减少外来光线对被拍摄物体颜色造成的影响,在各种复杂的色温条件下都能正确还原出物体本来的色彩,需要对数码相机进行色彩方面的调教,从而找到正确的色彩平衡,这就是所谓的白平衡调整。

大多数数码相机的白平衡选项中都具有5种以上的模式,大致有自动、白天、阴天、白炽灯、荧光灯等,因此大家可以根据身处的环境对相机进行调节,例如在室内进行拍摄,就要根据室内灯具的光源进行选择,一般有钨丝灯和荧光灯两种,在荧光灯模式下白色物体会偏蓝。而在钨丝灯模式下,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则会加强图像的蓝色,以保证色彩的还原。使用白色参照物,如白纸—类的东西(其实应该用18%的灰色调整,但这样的东西不太好找),您只要用相机镜头对着它就可以进行白平衡的调整了。只要相机的白平衡系统能正确还原白色,这样就可以正确还原色彩了。

要想真正掌握了解白平衡,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几个概念。 不同的光源发出光的色调是不同的。不同光的色调是用色温来描述的,单位是开尔文(K)它是这样定义的:在常温下把一块理想的纯黑色金属物质加热,随着温度不断上升物体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人们把不同颜色下的温度叫色温。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 K,阴天约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5600K,荧光灯的色温约为4700 K,碘钨灯的色温约为3200k,钨丝灯的色温约为2600 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 K,烛光下的色温约为1000 K。 在各种不同的光线状况下,目标物的色彩会产生变化。在这方面,人们对白色物体的变化最为敏感:在室内钨丝灯光下,白色物体看起来会带有橘黄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但如果是在蔚蓝天空下,则会带有蓝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会偏蓝。为了尽可能减少外来光线对目标颜色造成的影响,在不同的色温条件下都能还原出被摄目标本来的色彩,这就需要数码相机进行色彩校正,以达到正确的色彩平衡。白色物体因反射了全部的可见光谱,所以数码相机把它作为调定的标准,在进行手动白平衡调整时,白平衡机构会试图把一定范围内除了纯白色以外的其它色调调制成纯白色,如果这个部分是黄色,它会加强蓝色来减少画面中的黄色色彩,以求得更为自然的色彩。

数码相机只要在拍摄白色物体时正确还原物体的白色,就可以在同样的照明条件下正确还原物体的其他色彩。

白平衡调整,它分为自动和手动调整。手动白平衡调整 ,具体操作:如果拍摄现场有纯白色物体(如纯白色墙体),那么用镜头对准它充满相机取景器,调整手动白平衡(一般是按住手动白平衡钮1-2秒),就可以了。看看屏幕有什么变化?!如果拍摄现场没有纯白色物体,带一张白纸调白平衡效果更好,但一定要注意在被摄现场光线下进行。当然,也可以利用手动白平衡原理来设置我们需要偏色的效果。如:把相机对准蓝色物体(如蓝天)调整白平衡拍日出、日落等。

~*~~*~~*~~*~~*~~*~~*~~*~~*~~*~~*~~*~~*~~*~~*~~*~~*~~*~~*~~*~~*~~*~~*~

锐利度[sharpness]

锐利度用来调整影像清晰度。当影像清晰度略有不足时,可用加锐的方法使影像更清晰一些。柔和度与锐利度相反,可使影像各个转折面过渡得圆润柔和。柔化用来改善人物面部某些缺陷,(如 皱纹、斑点、疤痕、)加柔使之减轻或消失。半柔指给照片加轻度的柔化,全柔指给照片加较大程度的柔化。

~*~~*~~*~~*~~*~~*~~*~~*~~*~~*~~*~~*~~*~~*~~*~~*~~*~~*~~*~~*~~*~~*~~*~

对比度[contrast]

对比度是指画面明亮和暗处的亮度关系,是黑与白的比值,也就是从黑到白的渐变层次。比值越大,从黑到白的渐变层次就越多,从而色彩表现越丰富。对比度对视觉效果的影响非常关键,一般来说对比度越大,图像越清晰醒目,色彩也越鲜明艳丽;而对比度小,则会让整个画面都灰蒙蒙的。高对比度对于图像的清晰度、细节表现、灰度层次表现都有很大帮助。在一些黑白反差较大的文本显示、CAD显示和黑白照片显示等方面,高对比度产品在黑白反差、清晰度、完整性等方面都具有优势。相对而言,在色彩层次方面,高对比度对图像的影响并不明显。对比度对于动态视频显示效果影响要更大一些,由于动态图像中明暗转换比较快,对比度越高,人的眼睛越容易分辨出这样的转换过程。等离子的对比度普遍都达到1000:1以上,有部分产品高达10000:1以上,一般选购2000:1以上就可以满足大多数场合的需要。此外,从表面数字上看,等离子的对比度远远高于液晶电视,但这很大程度上是测量方法造成的差异,实际差异并不那么明显。

~*~~*~~*~~*~~*~~*~~*~~*~~*~~*~~*~~*~~*~~*~~*~~*~~*~~*~~*~~*~~*~~*~~*~

色阶[color level]

色阶其实就是颜色及色调的简称。色阶是表示显示器亮度强弱的指数标准,也就是我们说的色彩指数。显示屏的色彩丰满度和精细度是由色阶决定的。业界的标准有256色、4096色、65536色、26万色。简单的说色阶就是亮度信息,你移动色阶的滑块就可以感受到他的变化,色阶最大值是255,最小是0,255代表亮部信息,0代表黑色也就是暗部信息,其实就是RGB颜色的参数.

~*~~*~~*~~*~~*~~*~~*~~*~~*~~*~~*~~*~~*~~*~~*~~*~~*~~*~~*~~*~~*~~*~~*~

饱和度[saturation]

饱和度的意思就是让当前的颜色更加鲜艳,比如一个暗红色,你提高饱和度就会发现他变成鲜红色了,反之就成灰色了,饱和度是用百分比表示的,最大100,最小为0。

~*~~*~~*~~*~~*~~*~~*~~*~~*~~*~~*~~*~~*~~*~~*~~*~~*~~*~~*~~*~~*~~*~~*~

Gamma曲线[Gamma curve]

Gamma曲线是一种特殊的色调曲线,当Gamma值等于1的时候,曲线为与坐标轴成45°的直线,这个时候表示输入和输出密度相同。高于1的Gamma值将会造成输出亮化,低于1的Gamma值将会造成输出暗化。总之,我们的要求是输入和输出比率尽可能地接近于1。

~*~~*~~*~~*~~*~~*~~*~~*~~*~~*~~*~~*~~*~~*~~*~~*~~*~~*~~*~~*~~*~~*~~*~]

分辨率[resolution]

分辨率就是屏幕上显示的像素的个数,当然像素的个数也多也就意味着屏幕越清晰,对文字的表现锐度越高。128×160已经成为65K色屏幕的一个基本标准。

~*~~*~~*~~*~~*~~*~~*~~*~~*~~*~~*~~*~~*~~*~~*~~*~~*~~*~~*~~*~~*~~*~~*~

帧率[frame rate]

每秒的帧数(fps)或者说帧率表示图形处理器处理场时每秒钟能够更新的次数。高的帧率可以得到更流畅、更逼真的动画。一般来说30fps就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将性能提升至60fps则可以明显提升交互感和逼真感,但是一般来说超过75fps一般就不容易察觉到有明显的流畅度提升了。如果帧率超过屏幕刷新率只会浪费图形处理的能力,因为监视器不能以这么快的速度更新,这样超过新率的帧率就浪费掉了。

~*~~*~~*~~*~~*~~*~~*~~*~~*~~*~~*~~*~~*~~*~~*~~*~~*~~*~~*~~*~~*~~*~~*~

色温[color temperature]

在摄影领域,光源大多是根据它们的色温来定义。色温的单位是开尔文,在不同温度下呈现出的色彩就是色温。当一个黑色物体受热后便开始发光,它会先变成暗红色,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会变成黄色,然后变成白色,最后就会变成蓝色(大家可以观察一下灯泡中的灯丝,不过由于受到温度的限制,大家一般不会看到它变成蓝色)。

~*~~*~~*~~*~~*~~*~~*~~*~~*~~*~~*~~*~~*~~*~~*~~*~~*~~*~~*~~*~~*~~*~~*~

背光补偿[Backlight compensation]

背光补偿能提供在非常强的背景光线前面目标的理想的曝光,无论主要的目标移到中间、上下左右或者荧幕的任一位置。一个不具有超强动态特色的普通摄像机只有如1/60秒的快门速度和F2.0的光圈的选择,然而一个主要目标后面的非常亮的背景或一个点光源是不可避免的,摄像机将取得所有近来光线的平均值并决定曝光的等级,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因为当快门速度增加的时候,光圈会被关闭导致主要目标变得太黑而不被看见。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一种称为背光补偿的方法通过加权的区域理论被广泛使用在多数摄像机上。影像首先被分割成7块或6个区域(两个区域是重复的),每个区域都可以独立加权计算曝光等级,例如中间部分就可以加到其余区块的9倍,因此一个在画面中间位置的目标可以被看得非常清晰,因为曝光主要是参照中间区域的光线等级进行计算。然而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如果主要目标从中闲移动到画面的上下左右位置,目标会变得非常黑,因为现在它不被区别开来已经不被加权。

~*~~*~~*~~*~~*~~*~~*~~*~~*~~*~~*~~*~~*~~*~~*~~*~~*~~*~~*~~*~~*~~*~~*~

曝光和增益的一些基本概念

曝光时间:快门速度,简单来讲就是按下快门的时间,时间越长,光子到CCD\CMOS表面的光子总和越多,采集的图像就会越亮;如果曝光过度,则照片过亮,失去图像细节;如果曝光不足,则照片过暗,同样会失去图像细节。虽然曝光时间相对长一点图像质量会好一些,但是不能无限长,因为在曝光过程中噪音也在累加。

光圈:光圈控制光线进入的大小,光圈越大,则单位时间的光通量越大,光圈越小,则单位时间的光通量越小。

增益:经过双采样之后的模拟信号的放大增益。但是在对图像信号进行放大的过程中同时也会放大噪声信号。

曝光和增益是直接控制传感器(CCD/CMOS)上读出来的数据,是要优先调节的,以调节曝光时间为主。在不过曝的前提下,增加曝光时间可以增加信噪比,使图像清晰。当然,对于很弱的信号,曝光也不能无限增加,因为随着曝光时间的增加,噪音也会积累, 曝光补偿就是增加拍摄时的曝光量。

增益一般只是在信号弱,但不想增加曝光时间的情况下使用,一般相机增益都产生很大噪音。工业相机在不同增益时图像的成像质量不一样,增益越小,噪点越小;增益越大,噪点越多,特别是在暗处。数码相机的ISO就是这里说的增益,增大ISO,是增加感光器件对光的灵敏度。高感光度对低光照灵敏,同时对噪杂信号也灵敏,信噪比小,所以高感光度噪点也多(可利用图片软件的降噪功能减轻或去除)。

调节亮度增益说白了就是改变ISO,改变CMOS传感器的感光性能,但是会影响到画质。调节曝光补偿则是为了改变快门速度,不改变ISO不会影响画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