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阑珊不及故乡(灯火黄昏是故乡)

灯火阑珊不及故乡(灯火黄昏是故乡)(1)

晚饭过后,夏日的燥热渐渐消退了,街道上人来人往,公路上车流穿梭,有匆匆忙忙往家里赶的,也有悠闲自得从家里出来的。

沿着河边的步道一路向北,过了大桥,再登上几级台阶后,就来到了一片开阔地。放眼望去,苍茫的远山横亘在蒙蒙的雾霭之中,那是家的方向。

我的目光穿过层峦叠嶂,此时的故乡已是黄昏时分,灯光明明灭灭,我的思绪万万千千。

在我的记忆中,故乡的黄昏是热闹的。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养羊,每家都有几十只,几家就能凑成一大群,所以村里就有了好几个羊群。

每到黄昏时分,街上开始热闹起来。羊倌在羊群的前面领着,羊儿们浩浩荡荡地涌进了村子。

每到一个胡同或路口,羊倌总是停下来,把羊铲一横,甩开长长的鞭子,接着就是“啪”的一声清脆的鞭响,嘴里大声喊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

灯火阑珊不及故乡(灯火黄昏是故乡)(2)

街上尘土飞扬,羊倌就像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巍然而立!

羊儿们像听懂了似的,从队伍里走出来,咩咩咩的一边叫一边向着自己的家走去。它们记得自己家的路,认识自己家的门,有时主人还不知道,羊儿们已经回家了。

羊倌继续往前带,边走边喊着开开,羊儿们便陆陆续续地回到了自己的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可爱的牲畜有了灵性,与人相处的形成了习惯。

偶尔有的羊不回家,跑到别人家去了。这些羊大多是公羊,因为它们找到了心爱的姑娘,一连好几天留宿在外。主人知道后也不去找,只和那家人打个招呼就行了,过几天公羊就会自己回来了。

这种最基本的信任来自邻里之间纯朴的情感,来自世代相传的浓浓的乡情。

人们的吆喝声,羊儿们的咩咩声在尘土飞扬的岁月里成为了童年最真的记忆。

灯火阑珊不及故乡(灯火黄昏是故乡)(3)

如果说养羊是为了增加家庭经济收入,那么养马则纯粹是为了干活的。那时候没有拖拉机,家家户户田地的春耕,秋收都是马儿的活,马是家庭主要的劳动力。

每家都有一两匹马,多一点的养了三四匹,马车就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羊群回来半天了,可是家里大门紧锁,羊儿们聚集在门前,啃食着墙根长出的杂草。

一辆马车转过街角,响亮的马蹄声咵咵咵咵的越来越近?原来为了忙地里的活就贪点晚,车上坐着一家三口,车上还有一捆路边割下的青草——那是马儿的晚餐。

此时,村里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灯光,羊儿们早已三五结伴的趴在圈里休息了。马儿干了一天的活也有些疲倦,喝了两桶清水后,在马厩里嚼着青草。大黑猪饿了一天,哼哼着哄着屋门。

屋里灯火通明,不时传来说话声、欢笑声、还有锅瓦瓢盆的撞击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