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鸭式教育与其他教育比较(现代人类教育实际上属于)

填鸭式教育与其他教育比较(现代人类教育实际上属于)(1)

育邻梦

网友提问:对学生娃在家上网课有何感触?有没有快要疯掉的家长?

回复:现代人类教育实际上属于:同槽养猪。的确,学校教育集中替家长看管孩子的社会价值远大于讲授知识的社会价值,把孩子送进校园之后家长才能集中精力工作。虽说,网课是临时性应急教学,但它让许多家长头痛不已确已经成为事实。因为,孩子好动、没有现场监督约束,他们才不会主动学习与基本生理需求【饿了找东西吃、渴了找水喝、困了找地方歇息、闷了找同伴戏耍】之外的抽象文化课程。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天地看待万物都是一样的,不会对谁特别好,也不会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 生长周期 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须以被动适应 主动索取的方式适应自然生存环境。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动物体内......自然生命悄无声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对均衡稳定性的“生态食物链”。

分槽喂马、同槽养猪

很早以前,一户人家饲养了两匹马,一匹力气大、用于驼运货物,另一批奔跑速度快、用于帮人送信。两匹马被圈在一个马厩里,同在一个槽里吃草料,两匹马时常因为争夺草料而相互踢咬。主人不得不向邻近的长者请教,长者告诉他两个字:“分槽”;后来,这家人依照养马的方法养猪,但是猪崽却十分挑食难养,他又去请教养猪的长辈,长辈同样告诉他两个字:“合槽”。

分槽喂马、合槽喂猪”是劳动人民根据动物生活习性总结出来的饲养智慧。的确,以现代人类对自然生命族群的认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大体可分为社群性独处性两大类,社群性动物种群非常多,小到蚂蚁&蜜蜂、大到大象 狮子 牛;独处性动物种群相对较少,常见的有虎、刺猬、豹、猞猁、金雕等。

填鸭式教育与其他教育比较(现代人类教育实际上属于)(2)

同学能相互激励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也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具备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通过主动劳动创造生活消费物资的动物族群,驯化播种植物的农业驯服圈养动物的畜牧业和渔业采矿加工制成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的工业辅助人类战胜疾病的医药业、辅助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教育业......主动劳动创造已经成为人类与其它自然生命区别开来的根本标志。

孩子刚出生时只有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出生8个月左右开始能爬、1岁左右能走&能试着说话、3岁以后可以自己独立吃饭&排便、7岁以后基本实现行动自主、15岁以后基本具备完全独立民事行为能力......年过花甲【60岁】之后独立生存能力开始下降、直至个人最终回归大自然,人类个体生命轨迹犹如完整的抛物线、独立自主生存能力不会突然驾临也不会突然消逝。因此,为了更好地将业已形成的文明生存方式世代传承下去,人类社会形成了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完备的群体生存技能传承体制——教育

教育,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工作以知识为工具赋予孩子们综合独立生存能力,继而通过主动劳动创造实现个人生存独立、展现个人在群体中的综合社会价值。也就是说,教育兼具国家和民族传习优质文明智慧成果 遴选社会人才的功效个人辅助后代实现生存独立双重职能。

小学一年级课文:

日月明,田力男。

小大尖,小土尘。

二人从,三人众。

双木林,三木森。

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南朝·范哗《后汉书·崔驷传》:“盖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随时之宜,道贵从凡。”的确,纵览自然生命世界,植物需要成片生长、动物需要与同胞结队生存,就连非生命物质都呈批量分布,比如煤矿、铁矿、金矿、石油和天然气。同样,现代人类聚居形成村落、城镇,现代人类几乎找不到真正的独居者。

一滴水易干、一粒尘土不成山、一个巴掌拍不响......同样,一个人干任何事情都没劲。因此,我国古代富贵人家就学会了请“书童”陪伴自家儿女读书,以督促自家孩子的学业、给孩子找个学习成长旅程中的陪伴。今天,职业化的学校教育多采用大班制授课,只要生源够、一个班级通常编制有30名以上的学生。因此,接受学校教育期间,孩子们会相互攀比着学习,继而形成“同槽养猪”效应。

填鸭式教育与其他教育比较(现代人类教育实际上属于)(3)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需要来自家庭的无私陪伴、需要来自学校和社会的谆谆教导。育邻人:探索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以期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建成社区邻里相帮的教育服务生态圈。

填鸭式教育与其他教育比较(现代人类教育实际上属于)(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