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两次春农谚(农村俗语公秋凉爽爽)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秋是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由一年的夏季转入秋季的分界线,从此以后,秋天来了,早晚较凉,白天较热,虽然还有秋老虎的存在,但是酷暑基本上也将告一段落,大家都不用再忍受炎热的天气了。

一年两次春农谚(农村俗语公秋凉爽爽)(1)

因为二十四节气是老祖先根据农作物以及节令总结下来的一些经验,所以对于后人来说,有很多可以借鉴和发扬的价值。比如说立秋,古人就把立秋分为公秋和母秋,所以农村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公秋凉爽爽,母秋热辣辣”,这就把立秋分为公母说明白了。

一年两次春农谚(农村俗语公秋凉爽爽)(2)

但是公秋和母秋是怎么分辨的呢?一种说法是按照立秋当天阴历的日期判断,如果立秋的日子是农历的单数,那么就被认为是“公秋”,如果是双数,则被认为是“母秋”,今年的立秋阳历是8月7日,当天对应的阴历为六月二十九,日期为单,从这个说法来判断,今年立秋为“公秋”。所以今天的秋天会是凉爽爽的。

一年两次春农谚(农村俗语公秋凉爽爽)(3)

当然了,立秋既然有这种说法,中国五十六个民族,肯定会有其它的说法,有的地区则认为公秋和母秋的划分方式是按照立秋当天阴历的月份来进行判断的,立秋的阳历时间每年都基本上是固定的,基本上在每年的8月7日-9日之间,但是阴历则不同,有些年份在六月,有些年份在七月,如果立秋当天,阴历属于六月份,则说明是“公秋”,比如今年的立秋正好赶到阴历六月二十九,所以说是“公秋”。

一年两次春农谚(农村俗语公秋凉爽爽)(4)

更有某些地区的人认为:公秋和母秋是按照立秋开始的具体时间判断的,有2种说法,第一种,如果立秋开始时间在白天(8点-18点),则说明为“公秋”,如果立秋开始时间在夜里(18点-次日6点),则说明是“母秋”;第二种,如果立秋在12点前,则为“公秋”,相反,如果立秋在12点后,则为“母秋”。

一年两次春农谚(农村俗语公秋凉爽爽)(5)

【立秋公母出处】

农村谚语说:公秋扇子丢母秋热死牛,意思是若是公秋,天气凉快用不着扇子了,若是母秋,天气依然炎热能把牛给热死。第一个说法是阴历单数的日子立秋为阳,是公秋。双日立秋为阴,是母秋。第二个说法是昼夜说白天立秋为公秋,晚上立秋为母秋。根据立秋后出现的月份来分辨。

一年两次春农谚(农村俗语公秋凉爽爽)(6)

针对立秋,古人有很多优美的诗词传承下来,所以对于秋天不仅是今天的人们很喜欢,古人也同样对秋天情有独钟。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一年两次春农谚(农村俗语公秋凉爽爽)(7)

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仕途生涯都反映在这镜中。只有花白如雪的两鬓,明天又是一个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不过如此。

一年两次春农谚(农村俗语公秋凉爽爽)(8)

《立秋》

唐 · 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词语释义:

兹晨:这个清晨。或者现在的清晨。

流火:七月流火,暑去秋来的意思。戒流火,应指同义。

商飙:秋风的意思。

这几句诗是描写立秋时节的特征:暑气消褪,秋风乍起,天高云淡,树叶飘落。

一年两次春农谚(农村俗语公秋凉爽爽)(9)

【立秋有什么意义】

立秋预示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暑气一时难消,并且会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为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起来。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的时间也不一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