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峰寺求什么最灵(宝华山一世祖三昧的)

由于古心和尚中兴的是律门“南山正宗”,因此他尊唐代僧人、终南山的道宣律师为“一世祖”,自己则当上了南山正宗的第十三代传人,不过他南京古林寺与天隆寺的僧人则称之为“律祖”,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宝峰寺求什么最灵?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宝峰寺求什么最灵(宝华山一世祖三昧的)

宝峰寺求什么最灵

由于古心和尚中兴的是律门“南山正宗”,因此他尊唐代僧人、终南山的道宣律师为“一世祖”,自己则当上了南山正宗的第十三代传人,不过他南京古林寺与天隆寺的僧人则称之为“律祖”。

古心共有十二个弟子,三昧在其中排行第五,但他后来最出类拔萃。只是宝华山的和尚们不知何由,并没有将古心敬为“一尊”。

也许正因为如此,句容的隆昌寺与南京的天隆寺、古林寺关系一直很微妙,通俗地说,有点“不来哉”。在这件事上,我可不敢胡言乱语,只是各位得容我找时间细说。

古心的十二个弟子,后来大都继承了弘扬律宗的事业,前往各寺担任住持,这叫佛门被叫作“分灯”。他们是——

性相(南京天隆寺)   性海(北京法源寺)

性藏(武林灵隐寺、宁波天童寺)

三昧寂光(宝华山隆昌寺)

性清(五台山永明寺)  性祇(苏州报国寺)

性福(扬州福田院)   性磬(三义寺)

性壘(云凤山香水寺)  性正(南京产吉祥庵)

性理(命受南京古林寺) 性朴(逊受南京古林寺)

以上史料,是朱偰先生摘自《律门祖庭汇志》于一书的。

您知道《律门祖庭汇志》是谁编撰的吗?他就是我在上一帖中提到的、南京古林寺的第十七代法席、清末吃尽千辛万苦才修复古林寺的辅仁老和尚。

从《律门祖庭汇志》中我们可以看出,宝华山一世祖三昧寂光和尚是律门南山宗第十四代传人,理应属于“性”字辈,但是他却很特立独行,就是并没有肯让师父古心按照这个班辈为自己起法名。

三昧为什么这么做?他的弟子见月在《一梦漫言》中有过下列的解释——

(崇祯十年)六月二十日,海道郑公请(三昧)和尚在(扬州)石塔寺建盂兰盆会,讲《孝衡钞》。和尚就命我去慧照寺,代香雪阇黎师座,讲《梵网经直解》,并请香雪师回石塔寺代和尚座,讲《孝衡钞》。两处道场都在七月十日圆满。

香师开示我和同戒们,去求和尚更改各自原有的法名,以便常随和尚任事。各位同戒依言,前往方丈室,都争先礼拜求和尚赐法名,只有我一人退到后面,顶礼和尚,跪地白告说:“我因披剃师指示,才得发心离开云南,南来向和尚乞受大戒。若无披剃师,我就不能削发出家,也不能受具足戒而成为真正的僧人。恳请和尚大慈允听,让我仍叫旧名,使我不忘根本,我愿终身常侍和尚座前。”

和尚说:“我当年初受戒后,诸位上座也劝我求律祖更换法名。想来,律祖讳如字,我是,披剃师讳海字,我也不敢忘本,把姓字改了,超越海字。我弘戒律三十多年,今天见到你的存心与我相同,这是不自欺心啊!作善知识,所依重的就是行德,不在于叫什么法名。我允许你仍称原来的名字。”

对于这样的解释,仁者可以见仁,智者也可以见智,但足以彰显出三昧和见月都是极富个性的僧人。

古心是1615年圆寂的,据辅仁和尚所编撰的《律门祖庭汇志》载,后来的句容宝华山、杭州昭庆寺、苏州西园寺、五台山永明寺、南京天隆寺等,都是古心弟子所执掌的“古林戒法之分庭”,但见月在《一梦漫言》中的记叙,则与辅仁所说有很大的出入。

据《一梦漫言》说,崇祯六年某日,他刚出家不久,就遵师父亮如之命,在云南鹤庆府的栖云庵为他人讲经——

有一天,来了二三个初出家的到庵上听经,一派世俗之态,令人厌恶。亮如师劝诫他们说:“出家必须先受沙弥戒。再受比丘戒,行住坐卧应当具备诸种威仪,才能称作僧。若不受比丘戒,威仪不具,不能叫僧,玷污了法门的清誉。”当时我正侍守在亮如师旁,听了以后就向师父礼拜并说:“请师父为我授比丘戒,使我得成合格之僧。”师说:“我是法师。受比丘戒,必须请律师。”我又问:“谁是律师?”师说:“律宗现在快失传了。南京有古心律师中兴律宗,被尊为律祖,他已涅槃。他的传法弟子中,只有三昧和尚在大力弘扬毗尼(戒律),现在江南。”

换句话说,古心才死了二十年不到,大多数弟子就基本上无人所知,仅有三昧一个人出了名。

说起三昧还真不简单,他是在明朝即将崩溃的乱世坚持弘扬律宗的,此时已至崇祯年间,朝廷岌岌可危,百姓生灵涂炭,可他不但在众师兄弟之中鹤立鸡群,声誉也远传至边陲,不能不让人钦敬!

见月在《一梦漫言》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翔实的史料,但是他有一件事可能隐瞒了下来,没敢直说出来,这就是“弘光元年(1645年),设戒坛于金陵,备受敬重,被尊为国师。同年六月,三昧卒于宝华山,被弘光皇帝谥号‘净智律师’”。

这一史实可见于《百度百科》的“寂光三昧”条,据说它源自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佛教大辞典》。

任继愈是当代的史学家,还当过国家图书馆的馆长,所说应该不谬,可是该词条偏偏将三昧去南京放戒的时间给搞错了!因为还没到弘光元年的六月,这位弘光皇帝已经成了清军的阶下之囚,哪有资格给三昧加个“净智国师”的谥号?!

见月是三昧最信任的弟子,在师父前往南京设戒坛、又被弘光皇帝召见时,一定会跟随在其左右,对这些事比谁都清楚。果然他在《一梦漫言》中有过专门的陈述——

“甲申年七月十五日,南京文武臣僚在(南京)大报恩寺超荐大行皇帝(刚死的皇帝),请(三昧)和尚主坛开戒。弘光皇帝旨遣内监乔尚赐给和尚紫衣金帛,十月十五日圆戒归山。”

见月说得很明白,三昧去南京放戒的时间是“甲申年”,也就是1644年。崇祯皇帝是当年三月二十九日在北京煤山自尽的,同年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史称弘光皇帝。时隔仅两个月,三昧就奉旨去南京放戒了,而且戒期长达90天!

旧时的南京有句俗语,叫“出了南门全是寺”,可见大大小小的梵刹数量之多。寺庙多了,高僧自然也不会少。可是弘光皇帝为什么舍近求远,偏偏要从宝华山请来三昧当“国师”?这只能说明三昧在佛门的水平与威望,在南京已经无人可以替代!

朱由崧刚刚称帝,万事挠心,哪还有时间去当三昧的弟子?可时值危难之际,他肯定不会真心向三昧讨教佛法,而是想通过三昧乞求佛祖的庇护。

见月在《一梦漫言》中并没有提到弘光皇帝尊奉三昧为“国师”的事,可能这是佛门的误传,也可能他不能说,或者他虽然说过,他的弟子却不敢收入《一梦漫言》之中。因为清政权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绝不会放过与南明小朝廷有过交往的人,这种事一旦被外人“上纲上线”,轻则三昧的墓塔难保,重则隆昌寺会被搅得天翻地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