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时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一次大战,或称欧战)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发生在欧洲的大战。然而当时的欧洲列强互相牵扯下,战火最终延烧至全球,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被卷入这场战争中。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于欧洲大陆,故此20世纪早期的中文文献经常称为“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时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1)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 、奥斯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属于同盟国阵营。法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比利时、塞尔维亚、美国、希腊等国则属于协约国阵营。战争的导火线为发生于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

面对来自两个战线的敌人,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的计划为,在1914年击败法国后,将部队调至东线后击败俄罗斯,此计划被称为施里芬计划然而,德国击败法国的设想失败了,到了1914年底,法国为首的协约国和德国在西线对峙,从比利时到南法的战线在三年的时间变化不大,直到1917年。相比之下东线的机动性较高,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在数场交战中迅速变换领土。其他战线包含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交战的意大利战线,法国和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王国和奥匈帝国交战的巴尔干战线,以及各海外战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时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

因为协约国的海上封锁,使得德军于1917年发起无限制潜艇战,导致了原本是中立国的美国于1917年4月6日参战。而俄罗斯则于1918年3月3日被德国击败,使得原先东线的士兵可以调派至西方战线。补充了大量部队后,德国总参谋部希望能够彻底击败法国和其盟国,发起了春季攻势。尽管在初期取得了成功,但德军于第四次香槟战役中失败,攻势停止。该年8月,法国元帅费迪南·福煦发起百日攻势,彻底击败德国。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约6,500万人参战,约2,000万人受伤,超过1,600万人丧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严重的人口及经济损失,估计损失约1,700亿美元(当时币值),除美洲与亚洲外,欧洲各国均受到重创,特别是战败国还要面对巨额赔款, 随着帝国瓦解, 许多新生国家建立, 又没法维持国际秩序的稳定,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

英镑霸权遭到美元削弱

一战最本质的原因不是表面上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遇刺,但这是一个战争正当性的借口,一次大战前英国垄断原材料市场,当时的印度、澳大利亚甚至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在大英帝国殖民地贸易体系之内,而美国有一个庞大的内需市场而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当时德国和日本国内市场狭小而无法发展,最终选择扩张。自由贸易理论的观点认为如果在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实行无条件的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取消管制和关税就不会有第一次世界大战。

而一战前当时处于古典金本位制,英镑是当时世界货币到一战结束后英国因为巨大战争开支而黄金外流,最终英镑遭到挤兑而无法兑换黄金,而美元逐渐取代英镑的霸权。1922年热那亚协议英国试图建立外汇储备,进入虚金本位制也就是金阅汇本位,纸币的数量远远高过黄金,最终引发的信贷扩张引发1929年大萧条,而在这之前美国透过道威斯计划和杨计划将德国央行资产转换成美元。

民族国家

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这四个大帝国覆灭。而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民族国家则随之而起,如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匈牙利和伊拉克等。

欧洲衰退,美日兴起

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而其经济亦因战争而大受影响,出现严重衰退,从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让给美国。这场大战也削弱了法、意、德;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纽约;日本也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并占领原属德国势力范围的中国胶州湾及山东半岛。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时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3)

共产主义兴起

大战期间,俄国发生无产阶级革命,使世界上出现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苏维埃俄国。从此共产主义在世界各国扩展势力范围,至1922年苏俄收复西乌克兰,由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及外高加索联邦签署《苏联成立条约》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世界各地相继建立共产主义政党或共产主义政权,直至冷战结束为止告一段落。

德国复仇

《凡尔赛条约》将发动战争的责任悉数推给德国,从而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国失去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还被解除武装,德国陆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且不许拥有空军。但德国虽然在一战中最后战败,其元气并未受到过大的伤害,工业体系依然保存完整,本土也并未受到战火的波及。《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造成德国货币疯狂贬值,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因而引发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德国人为摆脱《凡尔赛条约》桎梏,各派政治势力、各种政治思想在德国你争我夺,显得尤为激烈。种种因素配合以及德国在希特勒的纳粹党的领导下,终于爆发规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时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4)

中国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华民国是战胜国。北洋政府虽然因此停止对战败的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庚子赔款,并在巴黎和会中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但遭受列强拒绝。《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华民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由于山东问题,北京的青年学生及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并使得之后中华民国政府在6月28日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此运动对近代中国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大,此后北洋军阀政府失去民心而垮台。此外也因为五四运动而使中国共产党崛起,某种程度上也半直接与半间接地埋下日后的两次国共内战的种子。

军人待遇

一战美军士兵每人每日薪金为1美元,另加海外生活补助金0.25元(25分)。后来由于1930年代的大萧条,退伍军人、家属与其他有关团体,向美国政府要求即时索取补助金不果,而导致1932年美国军方介入的流血补助金进军事件。

国际联盟

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伤亡与物资损失巨大,英法等战胜国于是在1920年1月发起一个用以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的组织,是为国际联盟(简称国联)。由于美国没有参加,国联被英法操控。然而,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主义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

女性地位

在大战期间参战国内大量男性均直接参与前线战争,导致国内劳动力大减,生产军需品、武器、后勤支援等的职位大部分皆由女性接替,使妇女的重要性提高。在战后1920年代日本的妇女运动、1920年美国给予妇女选举权,至1928年英国亦给予妇女选举权等事件显示妇女的地位得以重视,女权运动亦在此时兴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