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一字多义和例子(说文解字第388课细说)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一个汉字“諾”,“諾”在现代汉语简化为“诺”,诺是现代汉语高频汉字(但不是常用汉字),其详情如下:

諾(诺)。读nuò。《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诺,應(此应写作應的俗体,但GBK字库无此字)也。从言,若声。”形声字。本义是答应声。

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若即诺之古文,既从口又从言,于义为赘,知诺为后出字也。”也就是说,“若”是“诺”的本字,“诺”是后起字。我们来看一下“若”的字形发展:

古文中的一字多义和例子(说文解字第388课细说)(1)

(若字的字形发展)

若字,我们在97课已经依照《说文解字》解释过若的本义,是“择菜”,但实际上,从若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来看,除了可以看作“择菜”、“理菜”之义外,还可以看作一个女子用手梳理头发之形,使头发通顺(当然也可以看作把菜理顺),所以“若”字有“柔顺”“通顺”之义,又渐渐引申出“顺从”之义,后来的“若”加了“口”,又有了“答应”之义。

古文中的一字多义和例子(说文解字第388课细说)(2)

(若的甲骨文和金文)

到后来,文字继续讹变,“若”字又加“言”旁,表示答应声,依此而言,“諾”,是后起字,有可能是隶变后形成的“汉篆”(比如见于《汉印文字徵》的篆书字形)。

古文中的一字多义和例子(说文解字第388课细说)(3)

(诺的字形发展)

其实,理解了若,也就理解了诺。它的本义就是答应声。《论语·阳货》:“诺,吾将仕矣。”(孔子说:)好吧,我打算做官了。《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说:“好啦,先生下去休息吧!”

古文中的一字多义和例子(说文解字第388课细说)(4)

(孟尝君与冯谖)

本义之外,诺字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答应;允许。这也是现代汉语最常用的意义。《老子》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凡是轻易答应的人一定很少信用,屡屡轻率做事的一定困难更多。

古文中的一字多义和例子(说文解字第388课细说)(5)

(拉勾许诺)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季布的一句诺言。”后来,“一诺千金”发展成为成语,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古文中的一字多义和例子(说文解字第388课细说)(6)

(一诺千金)

(2)顺从。《吕氏春秋·知士》:“剂貌辨答曰:‘敬诺。’”高诱注:“诺,顺。”剂貌辨回答说:“遵命。”

(3)古时候批字于公文之尾,表示许可叫“诺”,就如现在的签字。《后汉书·党锢传序》:“汝南太守孟博,南阳宗主资主画诺。”汝南的太守是范孟博,南阳人宗资只管画圈说是。鲁迅《阿Q正传》里的阿Q,审判最后画押,画个圈,表示认可,这个圈,也就是“诺”的意思。

古文中的一字多义和例子(说文解字第388课细说)(7)

(阿Q画供)

此外,“诺”还是姓氏,《万姓统谱·药韵》有载。

“诺”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古文中的一字多义和例子(说文解字第388课细说)(8)

(“诺”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388,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