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预言书(诸葛亮的一个预言)

(加盟作者秦风1978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一句著名的预言“二士争衡,不久自死”,小说家言,不信也罢。二士争功的事实却是存在的,演义也没有改变多少史书的记载,但这个语言多有些有问题,因为没想到还搭上了自己的接班人姜维。同样,也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司马昭。

诸葛亮的预言书(诸葛亮的一个预言)(1)

“二士争衡”和司马昭能扯上多大的关系呢?三国鼎立,四五十年里征战不断,军事行动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能打仗的人只要没有特别的原因,一般都能够取得相应的政治地位。魏延当上汉中太守就完全是因为他能打仗,陆逊的政治能力当然是不错的,但如果不是他连续在夺荆州和夷陵之战中有优异的表现,他有怎么能有那么高的地位。司马懿南擒孟达,北平公孙渊,西拒诸葛亮,凭借军事上打下来的巨大威望才能够控制魏国的政局,没有这样的威望,他在和曹爽斗的时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跟随。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了控制魏国政局,同样是通过军事的手段,四处征伐,炫耀武力。在三国鼎立的几十年里,已经没有多少人对灭掉另一个国家有信心了。姜维的九伐中原不过是在继承他恩师诸葛亮的梦想。连邓艾这种政治经济军事上有杰出表现的人在司马昭想伐蜀的时候都认为不可能,那么成功的消灭蜀国,这功劳该怎样计算?邓艾和钟会建立了不世的功勋。

诸葛亮的预言书(诸葛亮的一个预言)(2)

钟会先是趁邓艾在沓中拌住姜维的时候占领了汉中(汉中是蜀汉伐魏的基地,几十年魏国的噩梦),然后邓艾又趁钟会和姜维在剑阁的相持而奇袭了成都(这可是蜀汉的大本营),蜀国皇帝刘禅在简单抵抗失败后交出了皇冠。如果说司马懿因为阻挡过诸葛亮就能够获得魏国权力层的认可然后奠定子孙的基业,那么邓钟二人的辉煌业绩就更有这样的可能了。这难道不触及司马昭的路人之心?

诸葛亮的预言书(诸葛亮的一个预言)(3)

邓艾是这样做的,他承制(军事术语,将在外,事宜从权,也就是超越自己的权限)拜刘禅为骠骑将军(后面一串名词),将手下的将领封为四川各州郡长官,还给朝廷上书,建议封刘禅为王,留住四川。这难道不足以让司马昭猜忌?钟会则受降了姜唯的所部兵马,然后就邓艾的承制问题大做文章,让司马昭判了邓艾谋反,然后自己干脆就谋反了。(他一心想学刘备,掌控四川,进可取天下,退可以割据)

诸葛亮的预言书(诸葛亮的一个预言)(4)

他们的所作所为没有能逃过司马昭的法眼,一切尽在掌握中。司马昭不是不知道平定蜀国带来的政治利益,但他看得很清楚,邓艾和钟会都是军事上的天才,在蜀国困蔽的情况下凭借军事力量的优势取胜的机会极大,但一来二人互相牵制(鹬蚌相争,鱼翁得利),二来“蜀国国亡胆破,魏军得胜思归”,再想在蜀地建立一个割据政权是不现实的。

于是他非常放心。当然该做的都得做,明知道是钟会对邓艾的诬陷,还是让钟会去捉邓艾(去掉一个心头之患);派遣贾充兵发子午谷,自己屯兵长安,逼反钟会(钟会被魏国思归的将士杀死,去掉又一个心头之患)。司马昭官再大,名义也是魏国的臣子(就象当年的曹操)。

诸葛亮的预言书(诸葛亮的一个预言)(5)

邓艾以军功封太尉,手握重兵;钟会以军功封司徒,掌握的军队更达到十七八万。如果这两个人回到魏国的权力中心,再不可能听从司马昭的指令了。没有野心的邓艾想不到这些,他没有来得及想自己会被搁和司马昭冲突的位置。有野心的钟会想不到这些,他低估了司马昭维护地位盘算。他自己则漏算了自己掌控局势的能力。

于是历史记载:公元264年,讨平蜀国的两位魏国高级将领因为心怀不轨,被自发组织起来的下层兵将击杀,司马昭派人到四川收拾残局,很快四川的社会秩序得到恢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