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新手入手的紫砂壶(玩壶新说下篇紫砂壶友推荐)

几百年以来,紫砂陶土品种的名称并没有标准的谱考,从来是以其自然色调的直观属性而命名:紫泥就是紫颜色的泥料,黑泥就是黑色产品的原料,而烧出来呈现红颜色的就叫做红泥,其他还有墨绿泥、青泥、青灰泥、紫红泥、彩绿泥等等都是这样称呼的从表面质感来看,含颗粒细一些的叫做细砂泥,颗粒大一点的叫粗砂泥其中,惟独作为黄色调的缎泥没有叫黄泥,可能是叫黄泥很难与山田里的黄色泥土相区别,又因为其色调极似绸绢缎的黄颜色,故而命之谓缎泥……(本人的观点而已)而绿泥与紫泥的配比比例决定其最终的色相由于纯正本山绿泥越来越少,那些与绿泥接近的几种淡色调矿块,就都将作为配制缎泥的原料因此就出现了含铁质颗粒多的芝麻缎泥、灰缎泥等然而,市场上的模仿缎泥也都有这些颜色,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适合新手入手的紫砂壶?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适合新手入手的紫砂壶(玩壶新说下篇紫砂壶友推荐)

适合新手入手的紫砂壶

三、紫砂泥品种的命名

几百年以来,紫砂陶土品种的名称并没有标准的谱考,从来是以其自然色调的直观属性而命名:紫泥就是紫颜色的泥料,黑泥就是黑色产品的原料,而烧出来呈现红颜色的就叫做红泥,其他还有墨绿泥、青泥、青灰泥、紫红泥、彩绿泥等等都是这样称呼的。从表面质感来看,含颗粒细一些的叫做细砂泥,颗粒大一点的叫粗砂泥。其中,惟独作为黄色调的缎泥没有叫黄泥,可能是叫黄泥很难与山田里的黄色泥土相区别,又因为其色调极似绸绢缎的黄颜色,故而命之谓缎泥……(本人的观点而已)。而绿泥与紫泥的配比比例决定其最终的色相。由于纯正本山绿泥越来越少,那些与绿泥接近的几种淡色调矿块,就都将作为配制缎泥的原料。因此就出现了含铁质颗粒多的芝麻缎泥、灰缎泥等。然而,市场上的模仿缎泥也都有这些颜色。

在类似绿泥等淡色系矿料中加入小红泥之类的混合粘土,能呈现出黄加红的金黄色品种,即所谓的“全黄缎”。但无论如何,没有标准纯正的绿泥砂粒存在的“缎泥”,是不具备传统缎泥所应有的层次效果和质感,而只有真正了解所谓好泥料的相关基础知识,才能作出最终正确的判断。如果没有十分深入地在理性和感性中反复接触对比,光靠看“书”或听故事,是远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内行玩家!因此,面对狂热的市场和眼花缭乱的“壶涂世界”,就象是一串串迷茫考题,大多数人必然是难以答解,且又没有可信的部门和机构来依赖,故最可靠的也就只能看渠道,看人格,看信誉,再根据主观喜好,包括颜色、质地、形制,功用效果及性价比等来作为依据,否则,就当作一种乐趣,认真地学一学再玩吧。

四、紫砂泥的好坏与真假

紫砂泥料的好坏,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取决于矿源的品质。其次,加工、配方、练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更细一点考虑,制作作品的工艺,施工的功力及烧成的条件等,也都会影响到材料的最终表现结果。前面我已讲了有关矿源及配制的大概过程,不过,一般玩家因为没有感性认知,还是无法看懂泥料的真正好坏。我想,大家可以用一个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比较。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们可以把几种相似的作品,从色泽的自然性、颗粒的丰富性、质感的柔和性、结构的致密性等方面进行对比;使用前和使用后进行对比……,总之,鉴别真假好坏的最根本要点,还是在于其可欣赏范围的内涵和机理质感。至于表面的亮度和敲击声音的清脆程度,那到不是绝对的标准。有的壶很亮但却不一定是好泥,有的壶敲起来很响却不一定是好料。这些,都是要进行综合全面地评判,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此外,不同色调的泥料,对于所因该表现的具体造型,也是需要考虑和讲究的。比如,活泼圆润的款形比较适合用红泥来做;浑厚凝重的形态比较适合用紫泥来做;而端庄方正的造型则适合于更深颜色的表现。一般来说,简洁是一个基本原则,越简洁的形制却越是难做好。而越是自然简单的色调,留给玩家品味的空间就越大。

按矿物学结构的角度来看,紫砂泥和其他许多陶土一样,主要是含硅、铝、钛、铁及一些颗粒不等的盐类物质,只存在组合比例和颗粒构成上的一些区别,因此,只要黏土和矿粒级比合适,可塑性大致在可制作的范围之内的泥料,都是可以用传统紫砂工艺来制成杯、壶、盆、罐等器皿的。因此市场上有许多紫砂产品所用的泥土,都是采用了本地黄龙山以外的矿料。当然,其品质是难以达到本山矿的质量指标,不过,也有一些泥质是比较接近的,这让没有深度专业了解的人来辨别,恐怕是很难。但既然矿质指标都是相接近的原料,那么真与假又怎么能有绝对的标准呢?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1任何东西的造假,都是由于市场需求量过大以及部分商人逐利胃口的膨胀所致。2丁山黄龙山底下,上世纪七十年代勘测其总含泥量为二百万吨左右,且这里面还有许多不能制作茶壶的夹层料。在台岛掀起的那股持续了近十年的第一春(上世纪八十年代)期间,还是能够富足供应的。而今天大陆市场的需求量已远远超过当年,就目前整个紫砂陶产区的泥料需求量来估计,光茶壶大约每天要消耗三十吨以上,而杯盆罐以及杂件的用泥量则更大!可想而知,全部要用黄龙山底下的矿源是难以想象的。因此,维系大陆市场的需求,势必只能寻找其他可以代替的泥矿,故真假二字,有时就实在只能含糊一点了。

五、手工货和模型货

清中期以前,一般的紫砂茶壶都不用模具制作,而一直是采用立泥片拍身筒或泥片镶身筒成形方法,并因此形成了特有的工艺技法。当然,最原始的紫砂茶壶也不是拍身筒成形,而是手捏实心成型以后再掏空而成,叫做捏筑法。也有搓成细泥条盘旋堆筑成型的,叫做盘筑法,然后装接手把、的子和嘴巴,外表也很粗糙,远没有现在做得那么平整光洁。随着紫砂茶壶造形的不断丰富,有些比较复杂细致的形状或装饰部件,就开始借助模具印压后再加工制作,那种先做出模样再翻成外范进行靠模的方法,早在青铜器时期就已经广泛使用并且十分成熟高明。清中期以后,为了成型简便、稳定以及增加产量,使用模具来做紫砂茶壶的工匠就开始增多。最初用于紫砂陶的模具是由木头所制,后来有人采用了陶制模具,其强度和稳定性超过了木制模,直到出现了石膏,因其诸多的优点而基本上取代了原有的各种模具。模具成型的特点是:稳定性好、平整度高、统一性好、尺寸标准产量高、制作技术要求低,但形制缺乏变化的韵味,以及常留有模对开接逢线,也就是常说的模型接头。而手工货的特点是:制作技术要求较高、产量低、随意性强、形体多变无法完全复制、并总能留下自然的手工意趣。相比之下,同样一个东西,手工货的价值肯定要大于模型货,每一位壶工都是根据自己的技能和综合取向来选择成型方法,包括类型和档次、速度和数量等。然而,要鉴别手工货的真假是很难的,一般人根本无法看懂,现在处理模线和造假手工接头的本领着实高明!况且纯手工制作毕竟难度高产量低,在目前这种“大好形势”下,能有几人会真正用纯手工做茶壶呢?再说,大家都去作纯手工壶,那这么大的市场又怎能得到满足呢?因此,大部分玩家就不能有太高的要求了。事实上据我估计,现在绝大多数的紫砂茶壶都是半手工制作,也就是说脚不能做壶而肯定是手在做,而手呢又借助模具在生产,采用些方法尽量做到看不出模型的痕迹就是了。当然,追求传统品味和档次,真的用纯手工在做壶的人还是有的,甚至也有在传统基础上成功创新的作品出现,但比例一定很小……。再说,几百年以来,紫砂茶壶始终有作品和商品之分,可是,真正算得上作品的能有多少呢?

六、谈谈养壶

紫砂茶壶的终极价值就在于使用和欣赏,而更多的是在使用过程中带给你的美好享受,其中“养壶”已被公认为是玩壶的重要内容。一把紫砂茶壶从‘新’用到‘旧’,需要一定的使用频度和时间,在这个过程里中,它将让你感受到许多奇特的变化,体会到不少微妙的乐趣。从审美角度来看,紫砂材质的美就是需要在茶水的不断冲泡中漫漫呈现出来。茶水中含有多种不同的植物碱、矿物盐和有机酸,这些物质都能对紫砂材质产生细微的侵蚀作用,更何况茶水都是热气腾腾的开水呢?同时,手和茶巾在不断地与壶体摩擦,这无意之中就在进行着一种自然而轻柔的研磨。因此,养壶实际是人们在休闲品茗时进行的一种集冲泡、侵蚀、研磨为一体的愉快劳动。这也就是紫砂陶材质最为受欢迎的独特优点。当然,不同品种的泥料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速度也不一样,这取决于泥料的质地、壶的做工和烧结程度等。对于这个现象不应该以好坏来论,而应该是属于快慢的问题,因为养壶是一个很自然的取乐过程。另外,有人在养壶时常把脸上的“油”擦到壶体上使之产生“光亮”,这真的是一种没有意义并且极不卫生的行为!正因为紫砂材质有气孔,故那些油垢钻进去以后会造成气孔堵塞,影响透气和茶绣吸收,并且这些有机垢必然要产生腐质而不利于卫生健康。还有一些人常把新壶放在水中煮沸或高压锅压,说是“退火”去“土腥”味。我认为这并没有实际意义,弄不好会冷热急变损坏茶壶,造成不必要的遗憾。其实,一般的新壶用温水或加入少量的醋冲洗几遍就可以开始使用,犯不着用一百多度的水来为一千多度出来的陶瓷进行快速‘退火’。

还常常有人问起,用什么样的壶泡什么样的茶好?有没有标准?那当然是没有规定的。不过,大家都知道紫砂壶有透气性和吸水性,沏过茶以后会有该茶的香气留在里面,所以,讲究一点的茶人用不同泥料、不同大小的壶来泡不同的茶,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同样,发酵程度不同的茶叶,最好是选择透气性不同的壶,这也算得上是品茶的文化吧。

七、再说说名气与价格

苍生万物皆须凭自身的能力来适应生存,人类社会也有着“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置身复杂的环境,输赢只能靠自己。没有裁判更没有规则,公平从何而来?这是个“自由世界”,势必形成“八仙过海”的局面。以当今时代的信息工具威力,制造点名气已经是小菜一碟。不象过去那样“落后”,出个把名人总是那么不容易;既要有让人心服口服的品德和真实才干,又要经许多部门进行各种论证、广大群众的认可以及时间的考验,才能成为名家。因此,大多数历史名人的作品应该是倍有身价,但也不见得名人的所有东西都是精品。那么,按常规思维进行推理,答案已经明确。问题是在于某些有钱人想要什么?缺乏审美取向,眼睛只盯在“名气”里的人,有时还不能和他讲道理,因为这类人往往十分主观、自信并且固执。本来就没有理性的主见,难免被浮躁氛围所渲染,抑或是被他人所误导,钻进了误区,只能等他自己明白过来才行。当然,凡事都不绝对,有一些名人确实有真才实学,也出好作品。所以,并不要完全屏弃名气,而是不能盲目地崇拜名气而倒置本末。“名人”已经太多,发放名人派司的机构又何止一二?靠玩名气肯定玩不过来了。另外,本人以为,手艺型家庭对于子女的影响是肯定存在的,但上祖和师承门派并不是决定其成才高低的主要因素!如从纯手工艺来说,技术是可以教的,但作为高水平的工艺名家或艺术家来说,光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而一个人的天份、感觉、经历、性格、毅力和汗水,是从来没有听说可以传授的。历史上的许多大师的后人好象都没有成为真正的大师,原因就在这里。因此,不少人扛牌子的作用仅仅就是为了打市场而已,有的还是很牵强的绕圈圈“牌子”。更荒唐的是居然打起子虚乌有毫无考证依据的历史祖宗品牌……

任何一样东西的定价,皆需依其真实价值作为基础,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1.材质 , 一般来说,材质是决定其价值的首要条件,特别是工艺品,这是自古以来的定律。比如石器、玉器、金属器、木雕器、牙角器等的定价,都是以材质的等级作为首要指标。当然,陶瓷器也是。2.制作难度, 这里的制作难度涉及到专业程度和技术能力两个方面。专业含量的深浅是衡量档次的重要指标,如材料运用的项目,它需要复杂综合的学科知识,专业含量就深,而仅用工艺技术完成的项目就浅。假如同时有很多人,能够做出同样的东西,那可以想象其到底有多少难度?到底有多少价值?因此也就根本不需要考虑模仿不模仿了。3.成本, 成本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二部分,直接成本很容易估算,包括耗材,耗能,耗工和成品率等。而间接成本可能要大得多,因为作品创新肯定不会是没有文化的人所完成,常常包括思考设计和反复的实验,所费时、费神的代价,可不仅仅是简单的劳动成本,而是要具备相当的天份智慧、广博学识和执着精神,有的甚至需要生命代价的付出!这些,往往并非金钱可以衡量的。至于模仿和抄袭,我想就不存在这个间接成本了。而事实上,真正能够算得上创作的,也只是少数。4.同种物质的存世数量,。古今中外对于艺术品和工艺品都有一个共同的评判原则:物以稀为贵!你有我有大家有的东西并不稀罕。因此,定价时明显就不具备优势,就是通过某些手段“卖”出了高价,也经不起市场和时间的考验,因为它不合理!5.效果, 按照类别:分纯欣赏类和兼实用类二种。艺术品的终极意义(价值)是提供人们感官欣赏,带来美妙的精神享受,净化心灵;工艺品可以凭技术完全重复生产,而艺术品则必须是不可重复的孤品,(仿制品不能称为艺术品)。因此,这些指标实质是决定价格的最重要依据。除此以外,作者自身的修为和地位、作品类别的历史知名度等等,也都具备着一定的附加值,但是,这绝不应该是主体值。然而,市场往往比较混乱,总不免会出现一些没有真实理由(无价值支持)的价格,关键在于受众能不能领悟,有没有这个眼光去辨认。至于有人偏要以‘我高兴’,‘我愿意’的态度去强夺价格标准,那是谁也管不了的,因为他有钱,并且这就是他的需要。

八、最后讲讲真与假

艺术品和工艺品的市场与其他品牌商品一样,历来都存在着真与假的问题,而假货的出现皆是因为某些人企图获取不道德的钱财,同时也因为有市场需求这样一个基础原因。因此,相关行业的制假、贩假、售假就自然地形成了一个“黑色循环体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谁也杜绝不了。问题的关键在于:

①有市场:许多东西确实很好,但真品寥寥,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必然引发部分“能人”施展“才华”来“丰富”市场。对一般有点眼光的人士来说,有时想见到真迹也不太容易,看到赝品说不定也会有兴趣欣赏一番。而对于有些对外行或另有动机的人来说,弄件假货摆摆也是一种很大的心理满足,特别是那些名气很大的“作品”,说不定哪天还能炫耀着蒙一些更加外行的人,甚至可以作为特种“贵重礼品”大派用场……

②易仿制:除一些特殊材质、特殊配方、特殊工艺、特殊效果以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能够被仿制的。市场价格越高的东西,假货就越多,越简单的也越是容易被大量仿出。有些假货甚至比真迹做得还好,可想而知,这样的仿品怎么会没有市场呢?从实用物理学的角度来去看、从性价比来看,其生命力是很强的。甚至有人认为,既然假货可以做得不亚于真货或更好,那真货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或内涵的不足。有能耐就做到别人仿不了!故相对来看,难度高的东西假货就少,因为只有高手才能仿制。诚然,只要仿得有几分相象,也就足以蒙骗一批人了。不过,也有听说仿制得十分逼真,连专家的眼睛也能被骗过的。不过,专业含量高,难度大的东西,绝不是一般老百姓所能够仿制的!这也决定着仿品和真品的最终价值与价格。而真正顶级的东西恐怕是难以仿制的!

③利润高:由于真品的创制过程以及作者本身的地位与名气,给予了作品相当比例的附加值,同时真品一旦创作问世,总会通过比较有效的传媒途径进行宣传展示,其费用成本都将反映到销售价格中去。所以,仿冒品尽管常常无法用质量效果来与真品比较,却可以按真品价格的几分之一来赢得市场。如果能当真品出手,那利润是可想而知的。要知道,面对一件专业作品,能有几人真正识货呢?外行总是多数,所以,仿冒也就成为一种地下职业,解决了不少“有识之士”的“发财”问题。

④管理差:这种行业并不涉及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定,而都是近乎奢侈的附庸饰品和玩物,反正是有钱的人在玩,你情我愿,任何部门都不会花气力去整治。再说,这种大把钞票的特别交易,让该管的人见了也可能眼红。何况,仿冒制作过程,也都是很个人的事情,有些在家里就可以完成。因此,只能任市场去“自由发展”,等乱到一定的时候,那些玩家的认识提高了,“免疫力”强了,才有可能得以抑制。然而,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很大的距离。

因此,归根结底一句话:依赖和抱怨都没有用,最终要靠自己的智慧和“眼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