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将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

什么!德国人用过的闪电战术,早就被我们老祖宗用烂了,二战时德国闪击波兰,其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没想到居然是我们老祖宗早就用过的战术了,大家好,我是浮光幻影,长按点赞加关注,今天我们来讲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五百多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时间来到商朝统治末期,商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帝辛登上王位,他在统治期间加强了聚敛、搜刮财富的力度,大兴土木,挥霍无度,筑鹿台,一是为了固本积财,长期驾驭臣民,二则是为了讨好妲己,游乐赏心,他还建造酒池肉林供自己享乐,荒淫无度,帝辛的搜刮与骄奢,激化了社会矛盾,阶级斗争日趋尖锐,此外,他长年劳师远征,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然都取得了胜利,一定程度上扩大商王朝的疆域,维护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但他穷兵黩武,影响了农业生产,为商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在今陕西关中平原沃野上的周部落慢慢发展壮大,到文王姬昌继位后,周已经成为一个令夏王朝忌惮的存在,纣王帝辛一度囚禁姬昌于羑(有)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文王姬昌就是在这里推演伏羲八卦,著成《周易》一书。周人通过用宝马、美女贿赂帝辛的方式,释放了文王。文王回国之后,谋商之心并无松懈。他一方面倡导发展生产,大肆搜捕逃亡奴隶,防止劳动人口流失,增强周族实力,使周国附近一些部落归附。另一方面进行武力扩张,根据《尚书》记载,周国首先讨伐西方犬戎及密须(今甘肃省灵台县)等小国,以固后方,接着东伐耆(齐)国(在今山西长治西南)、又伐邘(鱼二声)(今河南省沁阳市),最后伐崇国(今陕西西安市户县),深入到商朝的势力范围。此时周国已“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便迁都于丰都(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沣河西岸),准备进攻殷商。

四大名将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牧野之战)(1)

周国在他的统治下势力强盛,文王死后,他的次子姬发即位,史称周武王,武王姬发对内重用贤良,继续以姜太公(即姜尚、姜子牙)为军师,并任用弟弟周公旦为太宰,政治蒸蒸日上。对外争取联合更多诸侯国,壮大力量。武王审时度势,积极为灭商准备条件,等待时机。为便于进攻商都朝歌,周武王在沣水东岸建立新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公元前11世纪初,社会矛盾愈加尖锐,纣王帝辛对东夷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商朝国都朝歌兵力空虚,武王知道此时灭商时机已经成熟,于是通知各诸侯国在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会盟,一起举兵伐商。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初春的一个拂晓,商周两军在牧野(今河南汲县北)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战。姜子牙精选兵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组成伐纣大军。各诸侯率兵车四千乘与其会合,周军到达商都朝歌郊外70里处的牧野,商纣王也集结了70万(一说17万)兵马赶至牧野。战幕拉开,姜子牙带领精锐为先锋在前面挑战,随后姬发率领大队人马攻击商纣王的军队。商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士卒多是临时拼凑的奴隶和战俘,他们本就对帝辛恨之入骨,现在又让他们去送死,于是很快他们纷纷调转武器,反杀商军,结果天还未亮,这场历史性的大战就分出了胜负,帝辛见大势已去,急忙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亡。姜子牙引姬发入殷都朝歌,诏告天下,自此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前后延续五百余年的商王朝就此灭亡,周王朝诞生。

四大名将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牧野之战)(2)

但牧野之战并没有完全消灭商朝,商朝原领地的一部分作为纣王帝辛之子武庚的封地,建立殷国,作为商朝的延续,商朝南征的军队也没有被完全消灭。周武王死后,武庚联合周室的管叔、蔡叔、霍叔发动“ 三监之乱”,最终被周公旦和 周成王平定,商朝的残余势力才被完全消灭。

好了,你对牧野之战还有什么看法吗?欢迎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