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目漱石后期创作风格(鲁迅推崇的夏目漱石代表之作)

《我是猫》作为日本文豪夏目漱石的处女作兼代表作,一直拥有不小的热度和极广的受众,其中的部分内容甚至还入选过小学语文的教科书,令我记忆犹新。

而《我是猫》能够脱颖而出,离不开其所反映的时代主题,以及充满新意的主角设计。

关于夏目漱石后期创作风格(鲁迅推崇的夏目漱石代表之作)(1)

试想一下,在一众都是以人为主角,讲述人与人之间爱恨情仇的小说中,突然蹦出来一本主角为猫的小说,而且这只猫还是以一种吊儿郎当的戏谑语气来评判人类的言行,怎会不令人眼前一亮?

当读者读到猫觉得人类的脸庞“简直像个烧水的圆铜壶”,一定会觉得这一新奇的观点十分有趣;在读到猫儿与车夫家的猫儿关系不和,爱慕女师傅家的母猫“三毛姑娘”时,也不免会心一笑,觉得猫儿也是逃不过被这些社交关系捆绑的命运的嘛。至于猫儿因偷吃年糕粘了牙,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悟出猫生的三大道理时,这些看似正经的想法却又因为滑稽的情节而让人忍俊不禁。

所以,夏目漱石选择以猫眼看世界,从猫儿的角度出发去评判看到的万事万物,看似反其道而行之,却已经在吸引读者兴趣方面占领了制高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夏目漱石的这种尝试在当时看来有一些离经叛道。

在20世纪初的日本文坛,盛行的是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家们要求作者必须如实、客观的反应现实问题。而像夏目漱石这样把猫儿当主角,借猫嘴讲故事无疑是对自然主义文学的极大反叛。

所以,读者今天读起来是倍感轻松,觉得还蛮好玩的,但是在当时夏目漱石顶着的压力可一点不小。在《我是猫》完结后,夏目漱石便遭到了猛烈的攻击,为此,他在之后又写了小说《草枕》来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向自然主义宣战。

当然,无论是自然主义还是夏目漱石的批判现实主义,都势必要对现实的黑暗面有所刻画。

而夏目漱石借猫儿的视角,自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反应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因为叙述者是一只猫,所以本篇小说通常是借猫儿倾听、偷听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现人物性格,反映时局,有时候也通过猫儿自己的所思所想来表达对于问题的某些见解。

关于夏目漱石后期创作风格(鲁迅推崇的夏目漱石代表之作)(2)

而纵览全文,夏目漱石所描写的对象不外乎两种人。

第一种人是在当时风头无两的资本家及其一众拥趸者。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了明治维新的日本早已将大力发展经济作为重中之重。但囿于日本本土并没有十分良好的发展基础,因此当时日本发展的道路其实是有些畸形的。

除了利用国家机器的力量集中资金,筹办企业和银行之外,明治政府还采取了以战集资的策略。在《我是猫》中,就有提及日俄战争的问题。而夏目漱石对日本政府提出的为大和魂而战的口号予以了无情的嘲笑,“大和魂是三角的呢?大和魂是四角的呢?

而政府奉行资本至上的理念,民间的风气也就不言自明了。在当时的日本,高利贷行业极为盛行,《我是猫》中的金田就是靠发放高利贷谋取暴利,最终成为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实业家”。

但十分有趣的是,那些被剥削、压迫的民众,不仅对实业家毫无怨言,反而甘心堕入金钱铸就的铜臭牢笼中,听从这些站在人民血汗之上的吸血鬼的指挥。

因此,在《我是猫》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现象。人民群众与高高在上的资本家站在一道,而与他们截然对立的,则是另一类人——以主角苦沙弥为代表的知识分子。

《我是猫》中出现的知识分子,其实总共算起来也只有5个人罢了,但每个人物都塑造地十分立体,特点极为鲜明。

作为与资本家对立的阵营,夏目漱石在文中对知识分子不同流合污,宁折不屈精神给予了赞赏。但与此同时,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知识分子也是夏目漱石讽刺的对象。

猫儿的家主人苦沙弥,即使面对在街区内权势遮天的的金田一家也不为所动,所展示出来的气魄与风骨确实令人赞叹。但苦沙弥在某些时刻也表现出十足的软弱性,比如错把小偷当成警察而点头哈腰,面对捣蛋的学生总是不能强硬到底,结果把自己搞得心神不宁。而且苦沙弥本人还有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即治学不严谨,喜欢装样子,做无用功。

关于夏目漱石后期创作风格(鲁迅推崇的夏目漱石代表之作)(3)

苦沙弥的好友迷亭先生说话做事总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经常杜撰一些事物,并以欺骗他人为乐。但这样一个看似乐观的角色,却让我读出了一丝“阮籍猖狂”的感觉。倘若不是无法被世人理解,谁又愿意行疯癫之事,游走在为人处世的正常的标准之外呢。

而这,也正是人民与知识分子对立的一大原因所在。

新兴的知识分子意志不够坚定,即便偶有意图大济苍生之人,也只能因现实中的挫折而无可奈何地退居幕后,而不愿为启迪民智,解放思想奔走呼告。虽然拥有进步的思想,但知识分子却只能被动的适应现实,当然无法与人民同道。

此外,研究上吊力学,沉迷磨球的寒月君,喜欢吟诵风花雪月的诗人东风,以及抱有消极处世态度,拒绝进步西方思想的独仙君这三人又反映了另一个问题。

即知识分子所研究的东西没有立足于人民的现实需求,独仙君已经落后的思想暂且不提,寒月所钻研的“上吊力学”,和东风痴迷的男女情长,哪一个跟劳动大众所关心的问题沾边?知识分子将自己的理论束之高阁,自然无法得到人民的支持。

而作为叙述者存在的猫,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文中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

猫儿虽然脑子里装着的智慧不输于人类,但却一直不会抓老鼠,这恰好与知识分子钻研学识,却对最基础的生活问题一窍不通的尴尬处境不谋而合。而猫儿虽然智慧卓群,但却因为与人语言不通而无法传达自己的看法,无疑又是对知识分子脱离群众的一种暗示。

在故事的最后,猫儿因为醉酒而溺死在水缸中,或许就是对固守自己小圈子的知识分子们未来命运的暗示。

关于夏目漱石后期创作风格(鲁迅推崇的夏目漱石代表之作)(4)

如此充满互文性的巧妙设计,再加之文中大量存在的对于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探讨,也难怪鲁迅先生评价这篇小说为“当世无匹”之作。

但有意思的是,作为夏目漱石的代表之作,《我是猫》在豆瓣的评分并不出彩,远不如他的其他作品。

而部分读者并不看好《我是猫》的原因也很值得分析,他们普遍认为这篇小说写得太过罗里吧嗦,读起来味同嚼蜡,让人昏昏欲睡。

读者会产生这样的感受,其实可以理解。

夏目漱石一开始其实只是发表了《我是猫》的第一章,并没有继续写下去的打算。后来因为故事太过火爆,读者强烈要求推出续集,所以夏目才将《我是猫》写成了一篇长篇小说。

除此之外,夏目漱石在叙述时还采用了《草枕》中提到的余裕论,即不紧不慢,从容不迫地叙事。

这种相对松散的叙述节奏使得整篇小说看起来没头没尾,更像是许多零碎想法拼凑而成的一本“论述集”。而在论述某一具体问题时从头至尾,追根溯源的严谨态度又会使一些对小说内容不感兴趣的读者产生觉得啰嗦的厌烦心态。

因此,《我是猫》不被读者看好并非是没有理由的。但实际上,这些问题并不能成为小说本身的缺陷。对于这种相对自由松散的叙事,有的人就读得津津有味,有的人就读得痛苦难耐。这其实是读者对于同一内容有着互不相同的喜好的表征,而非是小说本身写得好与坏的问题。

当然,《我是猫》本身也确实存在着一个缺陷,即叙述视角的前后不一致。

关于夏目漱石后期创作风格(鲁迅推崇的夏目漱石代表之作)(5)

本篇小说以猫儿为主角,全文为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即猫儿只能叙述它看到的,感觉到的,想到的事物。但在文中却出现了直接叙述苦沙弥心理活动的情节,叙述视角瞬间从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变成了全知视角,自然也让人难免困惑,猫儿怎么能知道主人在想什么?尽管夏目先生在后文以猫儿有读心术作解释,但若要仔细与前文情节对照,其实仍旧无法自圆其说。

但对于这样一本书写了日本近代社会的现实状况,积极探索解决之法,并且提出了未来公民将更加个性化,自杀人数将会逐渐增多等具有前瞻性见解的小说来说,所谓的叙述视角问题其实根本无伤大雅。

用一句话作总结,《我是猫》的评分不尽人意,非书之过也,已经翻开过它的读者,也许会觉得很一般,但那些还未曾读过这本书的人们,仍旧拥有在其中发现真知灼见,产生思维碰撞的可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